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課堂的魅力

學問君 人氣:1.65W
資訊課堂的魅力
 資訊課堂的“魅力”
 
 【摘要】資訊技術是一門年輕、極富創造性、不斷髮展等特點的新興學科,隨着資訊技術走進小學課堂,如何上好資訊課,就成爲每個資訊技術教師關心並需着力解決的問題。如何讓你的課堂充滿魅力,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多姿多彩的教學語言,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結尾。
 【關鍵字】資訊課堂    語言   方法  
 
 資訊技術是一門年輕、極富創造性、不斷髮展等特點的新興學科,正處於一個廣泛探討、不斷更新與高速發展的階段,似乎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模式,各個地方甚至各個學校各自爲政,每個學校因條件不同,在資訊技術課程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我們相信,隨着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隨着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技術課程必將逐步成爲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隨着資訊技術走進小學課堂,如何上好資訊課,就成爲每個資訊技術教師關心並需着力解決的問題。如何讓你的課堂充滿魅力,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幾點初淺的看法。
多姿多彩的教學語言
 (一)、幽默詼諧的語言給生活帶來情趣,使緊張的氣氛變得和諧,使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躍起來。
 因此,把幽默詼諧的語言引進資訊技術課,寓莊於諧,寓理於諧,使學生好學、樂學。如可用比喻等修辭手法達到幽默氣氛。比喻能使抽象、費解、空洞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鮮活,淺顯易懂,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如教學“視窗的切換”時,我把它比作捉迷藏。把Windows桌面比作帶視窗的小課桌,使學生產生疑問:“桌面上怎麼會有窗戶?”我還編了些順口溜,如“桌面圖標像鈕釦,雙擊彈出小視窗。變大變小真自由,還能拖着滿屏走。”等等。
 (二)、優美生動的語言給帶來美感課堂,創設一個審美情境,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馬克思說:“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馬卡連柯又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爲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我們知道,一般的語言只能交流思想,藝術的語言才能交流感情。
 如在教學《走進因特網》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互聯網絡,它把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在因特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或聽到世界新聞、體育、科技、旅遊、網絡廣播和電視等資訊,人們可在網上發電子郵件,還可在網上自己製作精美的網絡賀卡寄給你的親戚、朋友,傳遞你的一片心意。網上還可以玩遊戲,如果遇到特殊困難或是疑難雜症,還可在網上發出SOS求助信號……同學們聽了我的娓娓敘述,個個都心馳神往,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上網過把癮。課堂上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氣氛更加熱烈。
 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基本上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小學生是透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認識計算機》一課時,我把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製作成課件,並配上相應的語音,讓計算機自己來介紹自己,這樣先拉近了計算機與小朋友之間的距離,然後從課桌上的一臺計算機說起,首先給小朋友介紹了各個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大家看一看各個設備的後面有些什麼。小朋友一個個都興致勃勃地彎下腰去查找,有的說顯示器後面有兩根線,有的說鍵盤後面有一條線。接着我又引導他們看看這些線都連到什麼地方去的。透過這樣的教學,小朋友不僅瞭解了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而且掌握了計算機的連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們對計算機的神祕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採用遊戲教學法,激發學習積極性
 “遊戲教學法”即是“遊戲”和“教學”二者巧妙的結合體,它能把客觀的認知活動轉化爲濃厚情感色彩的資訊技術活動,推動學生由實用型人才向創造型人才轉化,讓學生在遊戲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逐步提高學習資訊技術的積極性與興趣。
 對於小學生來說,遊戲與教學最完美的結合點就是將教育教學的內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遊戲中去。
 1、選用健康益智的遊戲軟件
 三年級學生在認識了“新朋友”——計算機後,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計算機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鼠標操作。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好玩的天性,可以從遊戲入手,,如可以運用小學生都喜歡的QQ“偷菜”遊戲等。這個遊戲的畫面鮮豔,遊戲本身又生動有趣,學生一下就被它們吸引住了。每一個遊戲都能幫助學生練習鼠標的一種基本操作,如QQ“偷菜”遊戲主要練習鼠標的的指向(移動)操作、單擊操作和雙擊操作。相信在簡單介紹鼠標的操作要領之後,學生都會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玩”起來的,鼠標的基本操作也將在他們玩遊戲的時候不知不覺地被掌握,並且在“玩”的過程中學生也將不斷積累操作經驗,很快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2、透過遊戲競賽,發展學生學習興趣。
 當學生對資訊技術基本技能的掌握達到一定熟練程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及時地在活動課上開展學生競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如:每逢“六一”節期間,可舉行“打字小能手”的競賽,在學期初先制定好比賽項目,讓學生自由報名,按照年級給予分組進行比賽,再評選出各組的前六名並在六一節文娛會演上給予頒獎表彰。透過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慾,讓學生每個學習階段都有一個小小的奮鬥目標,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
 (三)、運用“任務驅動”,實現“以學習爲中心,教師爲主導”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我以“提出任務——分析任務——探討完成任務——評價任務”作爲教學模式的主要結構,它具有相對穩定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下面以“製作一個電子班報”爲例,針對各個階段進行簡單說明。
 第一階段:提出任務。
 把“製作一個電子班報”爲任務呈現給學生時,事先將這個大的課題分解成許多小的模組,即小的任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怎樣輸入文字和儲存文字,怎樣在編輯圖文並茂的文稿,怎樣打印文稿等。
 第二階段:分析任務。學生接受了這個較大的文字編輯任務,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將任務進一步明確化和具體化。可以將整個任務分解爲幾個較小的任務:
 1、輸入和儲存文字。
 2、編輯圖文並茂的文稿。
 3、怎樣打印文稿。
 透過以上3個較小的任務,使學生明確任務,藉助了一定的情景模式,解決製作“電子班報”這個較爲複雜的任務。
 第三階段:探討完成任務。
 在整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各顯神通,爲了美化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學甚至把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都用上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加深鞏固了所學知識。
 第四階段:任務評價。
 我先讓小組間進行互相評析,然後舉行一個成果展示會,由教師組成評價組進行評析和點撥,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修改不足之處,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三、豐富多彩的教學小結
 學生在資訊技術課堂上常常不善於對所學的知識點和方法進行整理歸納,這不利於他們對所學知識和方法鞏固,很容易忘記和產生學後思緒凌亂的現象。所以,一堂課講完後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統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採取教師口述的方式進行總結、還可以利用提綱和直觀形象的結構圖的方式進行整理,當然還可以透過學生自己歸納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會有豁然開朗、學有所獲之感。
 1、梳理歸納,畫龍點睛
 在實踐中這種方法我一般運用在理論課的結尾,留幾分鐘時間對本節課進行簡明扼要有條理的小結,回憶操作,歸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等。例如,透過提綱、口述和圖示的方式來進行資訊技術知識、電子郵件的知識以及多媒體基礎知識的講解等。當然這樣的結尾如果設計得生動、有趣,也能在操作性較強的課堂上取得極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口述總結時,語言一定要少而精,不是對課堂內容的機械重複和原樣照搬,而是畫龍點睛和提煉精華,要緊扣當堂課的教學中心,字字千金、乾淨利索地結束全課。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回憶效果,讓其產生既清晰完整又主題鮮明的印象。
 2、首尾呼應,完善結構
 一堂課前後呼應式的結局,這樣的收尾往往能迴應課堂匯入部分或課中埋下的伏筆,使整堂課完整和諧,既解決了疑問,又巧妙的突破了難點和關鍵點,使學生能對知識形成一種系統的概念。用這種處理方式評價一堂課時,要關注到課堂的連貫性,首尾連接怎樣,有無前後呼應,是否有因有果,是否產生了渾爲一體之感。例如,在講授“文字的對象插入”這一節課內容時,在匯入部分我展示了一份沒有插入任何圖片對象的文字,待本節課結束時我又展示了學生完成的對象插入作品與之前的文字進行對比總結,此時學生會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處理方式可以巧妙地迴應前面提出的問題和任務,使課堂更完整、目的性更強。
 3、承上啓下,設疑鋪敘
 這類結尾是資訊技術課比較常見的結課方式之一。這種結尾方式是透過合理設定懸念問題,巧妙地將本節課和下節課的知識點銜接起來,真正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這樣能激勵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來對下節課的任務作進一步的鑽研和繼續探究。
 透過這樣的質疑收尾處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激發他們想馬上實踐探究的迫切需要,爲下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4、作品賞析,以評促學
 資訊技術課大多數爲動手操作課,多爲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很多情況下需要學生當堂完成任務作品。在結課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選取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對學生總體較好的作品給以讚許,指出閃光點和可借鑑點在何處,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被認同感,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挑選出的課堂上暫時不佳的作品也要有針對性的點評,對不足之處或共同存在的現象進行評價,但是也要善於挖掘作品其中的可取之處,進一步鼓勵學生。
 這樣的收尾處理,會將整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使學生的創想和智慧得到充分展現,在老師和同學們和諧的評價聲中成長。
 5、留問探究,聯繫生活
 沒有“扎口”的課未必不是好課。平時我們注重課的結尾,認爲有了完整的結尾課纔算完整,但是“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課堂延伸拓展到課外,將知識活學活用。即注重鼓勵學生質疑和釋疑的態度,注重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在課堂結尾時留下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探究解決。
 這樣的收尾處理,能溝通課內課外的聯繫,把課堂內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真正的學以致用,更好地用資訊技術服務於生活和學習,並感受其魅力所在。
 的確,結課環節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昇華,是促進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結課環節必不可少。然而,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對課堂收尾環節的處理是不同的。
 以上是我平時教學的一點體會,上好一節資訊課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研究和探索。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日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爲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總之,對於資訊技術教學要靈活多樣,教學小結要豐富多彩,活潑實用,要打好基礎,引導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讓他們在未來真正能夠具備駕馭資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資訊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2、《小學資訊技術教學之我見》盧紅豔
 3、《淺談對資訊技術課中收尾環節的處理》陸葉
TAGS: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