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學問君 人氣:1.13W

導語:讓學生獲得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學習的較高要求是學生能對音樂有一定的欣賞評價的審美能力。這一能力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聽出音樂的樂感,能夠在情感體驗中獲得個性化的所得。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學科是素質教育推行的一門重要學科,旨在透過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音樂課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音樂的情感和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情感共鳴中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一些地區的小學音樂教學遠沒有落實課程標準,音樂教育效率不高。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下,學校往往忽視音樂等學生綜合素養訓練培養的學科教學,只是爲了落實有關部門課程開設的要求而已。這樣把音樂當做小科、副科,音樂課成爲文化課的調劑課,這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是很不負責任的。學校層面的不重視,勢必影響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導致老師輕視音樂教學。不少老師不管什麼類型的音樂課,都是一樣的教法,不重視學生學習情感的調動,使得本應充滿活力情趣、輕鬆愉悅的音樂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老師不能改變教材創新教法,不能聯繫學生的生活與時代特點,死板地就教材教學,使得學生漸漸失去音樂課學習的興趣。學生沒有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僅嚴重影響音樂教學效率,而且讓學生失去很好的學習能力訓練和提升的機會。當然,音樂課被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佔用,有些家長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等也是實情。

二、小學音樂課堂創新教學的思考

教育是爲了提高學生素養,使其終身受益的活動。因此,我們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應該調整心態,重新定位音樂教學。從教師的層面積極打造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素養的課堂。

1.教師引領,讓學生愛上音樂學習。教師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活動開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音樂老師首先要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地位,發揮專業特長,讓學生感受音樂作爲世界通用語言的美感,獲得對音樂的學習和審美興趣。如我在《春天的歌》教學中,就重視發揮引領價值,一上課,我就哼唱《嘀哩嘀哩》,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並在傾聽中獲得音樂的內容。然後,和學生一起探討,這首曲子中春天是如何表現的,讓學生思考“嘀哩嘀哩”的部分是模仿什麼的?然後,我提醒學生可以在音樂的什麼地方加上動作,等等。讓學生們再次傾聽,並在“嘀哩”處加上“創意”的動作。如此,學生會生出音樂不僅好聽,還比較好玩的情感。

於是,他們就有了學習興趣。而在學唱歌曲《春天來了》的時候,我還是自己演唱,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音樂表現能力,激起學生們想唱的情感。之後,讓他們談在歌曲中聽到的內容,跟隨教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如此,學生們就有情感投入,有學好音樂的渴望。可見,我們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示範引領中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有學習、交流和展示的慾望。

2.注重薰陶,讓學生找到學習方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概念和理論,但音樂的魅力更多表現爲只可意會的,是靠學生的感受、體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個性化學習的。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很少會識譜,因此,他們在音樂學習中基本是模仿學習,很難有學音樂的方法。我針對這樣的情況,嘗試重視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形式多樣地學習一首歌曲,等他們都能聽會了,唱熟了,然後讓他們對照樂譜自己讀讀唱唱,在不斷的操練中讓學生像唱詞一樣唱譜。如我選擇《茉莉花》作爲訓練的歌曲,孩子們會唱之後,進行小組合作,寓教於樂中他們學會看樂譜,注意對音高的認識,從而掌握這一概念。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情感的調動,可以指導學生學會聽音樂,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誘導,讓學生們在音樂享受中掌握知識,獲得自主學習音樂學習能力。

3.學會欣賞,讓學生獲得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學習的較高要求是學生能對音樂有一定的欣賞評價的.審美能力。這一能力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聽出音樂的樂感,能夠在情感體驗中獲得個性化的所得。因此,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如在《雪絨花》這首歌曲教學中,我沒有空洞介紹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樂之聲》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們自己感受音樂的背景,在視覺衝擊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絨花》傾聽中使小學生感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歌曲,從而培養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當然,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需要學生體驗的參與,學生只有體驗才能獲得音樂的感悟、欣賞和與美感。如《時間像小馬車》學習中,我就先讓學生談談馬是怎麼跑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然後視頻展示自由的小馬跳躍、奔跑的場景,讓學生們在歌曲的傾聽中融入自己的動作。

如此,學生能夠感受到樂曲傳遞的歡樂與愉悅,也能提高對音樂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可見,我們要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效果,需要創新教學思維和方法,也就是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爲中心,課堂教學的預設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興趣愛好,把音樂教育與學生生活有機聯繫起來。在具體教學中,要根據學生音樂學習情況設定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注重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引導感知音樂作品,在創新的教學設計中引領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化的整合和加工,形式多樣地開展“觀看”“聆聽”“學習”“演練”的課堂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音樂度感知和創造力,讓學生獲得音樂素養和音樂的創新思維。

總之,雖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但是教育者應該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優勢,引領學生愛上音樂學習,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的指導,加強學生學習情感的投入。發揮主動性,聯繫生活,激發學生的體驗融入,從而強化音樂聽唱、表演和欣賞評價能力,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歡.小學音樂教學如何實現創新研究[J].音樂時空,2015(21).

[2]張曉微.創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探討[J].中華少年,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