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美術教育專題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4W

幼兒美術教育向來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幼兒美術教育專題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幼兒美術教育專題論文

  幼兒美術教育專題論文【1】

【摘要】近年來,利用廢舊物進行美術創作已經廣泛引起了美術教育界的關注。堅持以人爲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目標。選擇人們隨手丟棄的一次性包裝作爲美術創作的材料,對於即將成爲幼兒教育的幼師生來說,具有多重教育意義。

【關鍵詞】課程改革 廢舊物創作 幼師 美術教學

市場經濟帶來了商品品種的極大豐富,日趨發達的裝潢業又爲各種商品營造出了許多精美的包裝,如造型各異、質地不同、色彩豐富的各種紙盒、飲料瓶、紙杯等。日常生活中將它們收集起來,巧妙地利用它們的特質,大膽想像,合理組合,美化裝飾,一個個生動的手工造型就會應運而生。近年來,利用廢舊物進行美術創作已經廣泛引起了美術教育界的關注。

堅持以人爲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目標。選擇人們隨手丟棄的一次性包裝作爲美術創作的材料,對於即將成爲幼兒教育的幼師生來說,具有多重教育意義。首先,在利用廢舊物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個性情感和創新思維能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進而激發她們自主學習和勇於創新的意識,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隨手扔掉一次性包裝是學生們身邊常見的現象,看似事小,實則涉及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利用等大問題。利用廢舊物進行創作,教師可以在寓教於樂中引導同學們細緻的觀察生活,關心社會,正確認識人與環境的關係。另外,作爲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後常在實際工作中配合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爲幼兒製作大量的玩具、教具以及佈置教室等。因此,學會“變廢爲寶”,這也是幼師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

基於上述目的,我選擇了利用廢舊物作爲美術創作的題材,並設計了以學生爲主體,自主參與,探索創新及評價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激發興趣,收集材料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僅僅是被教育的對象,他們更應是教育過程的平等參於者、合作者。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設法發動和吸引學生參與。

1、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爲此,我組織本班幼師生去周圍幼兒園進行參觀學習,看幼兒園教師利用廢舊物爲幼兒製作的玩具教具,從而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廢舊物的魅力”激發她們的創作慾望。同時,也讓她們體會到學會“變廢爲寶”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

此外,我還要求有條件的學生在電腦上搜集利用廢舊物製作的各種美術作品,同時還要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談個人的所見所感,並嘗試分析其製作方法。

2、收集材料

由於學生已具備了很強的求知慾,所以,她們主動要求參與蒐集各種廢舊物,並進行集體分類清理。

二、展示實物,演示技法

實物的展示,往往比單一的圖片欣賞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課餘時間,我親自制作了幾個教具,當我拿出這些精美的作品時,同學們異常興奮。“哇,這不就是利用我們平常扔掉的冰淇凌紙卷做成的……這是雞蛋殼……”。在同學們的讚歎聲中,我開始以其中一個作品《大鳥》爲例進行技法演示。第一步,取一個長方形紙盒,紙盒上面粘貼紙杯,用來做大鳥的`軀幹。第二步,將一個牙膏盒剪成兩段,用於做大鳥的頸部。第三步,用兩個大鈕釦做眼睛。第四步,用彩紙條來做鳥的羽毛。(注意,連接部位可以用釘書器釘一下或用乳膠粘、針縫等方法處理)同學們看完我的分析演示後,教室裏發出陣陣討論聲。與此同時,我還拿出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向同學們展示,“大家有沒有信心創作出比這更好的作品。”大家異口同聲:“有”。於是我抓住時機及時提出作業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合理將手中廢品經過組合、粘貼,裝飾成一件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美術作品。完成後,我們還要進行展評。

三、體驗創作,適時點撥

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一步,學生學一步”,而是讓學生親自體驗創作的每個環節,從而大顯身手,一展才能。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爲本”的新教學理念。

1、體驗創作

在整個創作中,我注重體現六“還”原則:還學生以課堂時間,還學生以教室空間,還學生以活動主動權,還學生以探索權利,還學生以創新可能,還學生以個性張揚。兩節課的創作時間,學生擁有一半以上時間。課堂上,討論、交流、演示、點評等妙趣橫生。學生能說的說(說創作思路),學生能做的做(動手實踐),學生能想的想(幫助別人出主意),學生能演的演(演示示範),學生能評的評(發表見解)。透過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相結合的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自己的創造能力,而且還讓她們體會到發揚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2、適時點撥

在整個課堂中,我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充當的只是組織者,參於者和點撥者。如:當某些學生拿出冰淇凌小碗翻來覆去的看,就是不知道拿它能做什麼時,我會過來幫她演示一下,適時引導她如何進行裝飾、添加變成可愛的娃娃。透過師生之間教學的雙邊活動,學生對於美術創作的興趣得到不斷激發。

四、互相交流,獲得自信

作品完成後,需要展示,需要與他人交流。對作品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很難說誰的作品最好,誰的作品最漂亮,更不能說最漂亮的就是最好的。

1、說創意

傳統的教學評價大多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發表個人主觀見解。評價主要是區別和選撥功能,教師往往打個成績或等級了事。久而久之,評價的目的在於定性定格,學生形成依賴的心理,等待教師的“宣判”,缺乏思維意識。因此,在《廢舊創作》評價中,我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創作的靈感,作品的創意。對於學生們言之有理或能自圓其說的想法都給予鼓勵和尊重。在師生互動中,我適時總結每個學生作品閃光點,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

2、交流學習

除了讓學生自評外,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相互展示。鼓勵她們大膽參於集體討論,對其他學生的作品發表自己見解,同時反思自己作品。透過交流,不僅鍛鍊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而且強化了創作意念。

經過上述幾個教學環節,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利用廢舊物進行創作的有關知識和技能,而且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加強。尤其是創新能力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從中獲得自信心,爲她們後續的自主學習和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我也在學生們的交流、創作、評價中獲得了大量創作新觀念。

  幼兒美術教育專題論文【2】

摘 要:美術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過去,美術課程的設定只注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即可,而當前,隨着國家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水平和素質的要求的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科學、合理、實用的設定改革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體系

美術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參與性、感染性很強的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創新能力,具備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着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素質教育擺在了首位。現行的美術教育改革已打破了傳統的以單純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師對知識的結構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同時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以適應美術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此思路下,學前教育美術專業需根據現實的課程狀況進行改革,確定美術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一、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特點及教學制度的完善

中職教育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注重崗位能力培養,根據“按需施教、學以致用”的原則,組織課程教學、試驗和實習;二是強調課程體系的針對性,課程設定不是從學科出發,而是從職業崗位羣需要出發;三是突出實踐環節教學,主動適應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要求,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因此,要全面、系統、公正地評價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內容、形式、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設計出一套相對完整、切實可行的能充分發揮教學功能和實現中職教育教學目的的教學制度。

二、學前教育專業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

建立健全的美術技能課程教學大綱,進一步修訂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計劃,在原計劃的基礎上,根據美術課程的教學規律,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應根據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美術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後根據這些特徵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最後確定美術課程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考覈大綱。內容能反映學生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教學真正能夠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評價。教學的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於課堂方式,還應採取口試、試驗、參與實踐、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透過面談、正式作業、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和寫論文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真正形成“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模式。

三、突出學前教育教學特點和組織教學活動能力

突出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特點,密切情景、活動、智力的關係。關鍵在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在教材中指導――如何有情趣地使用知識點進行教學,如音樂、臉譜、裝飾、情景展現與繪畫或設計課的綜合設計,作爲情景教學,進行開發學生思維的訓練,切入點靈活,也有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機械地掌握知識的多少、技能的高低爲標準。在活動設計中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培養綜合教育活動的實踐能力。透過提示啓發,促使學生在進行學前教育活動指導時,能考慮到家庭、社會因素,能整體地看問題、處理問題。着眼點要大,眼界更寬,考慮問題要辯證、靈活。能具備較好的思維方式,同時能學以致用。

四、課程的設定及自我學習能力培養

繪畫、圖案、手工、書法四者互動。四者爲一個整體,在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材形式上,採用靈活多樣的辦法,使“教與學”之間建立較爲牢固、系統、規範的教學制度和寬鬆的課堂作業時間,從而達到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培養和繪畫技能的訓練。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美術課程分別細化爲:《美術基礎》(包括素描、色彩、裝飾色彩、書法四部分):《兒童畫》(包括簡筆畫、兒童畫、裝飾畫、版畫四部分):《手工與應用》(包括裝飾畫、泥塑、摺紙、教具製作、幼兒園空間環境設計製作五部分)。三大塊的構成,既突出了美術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加強了實踐環節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強調對美點的敏銳感和)和能力,儘可能多地培養、開發他們的表現方法和能力。在學習方法、自學習慣、自我發展能力方面進行培養。三者是互動關係,輔助於學科基本知識點,作用於學前美術教育活動。三方面形成一個緊密的連動結構。透過教材方式,提供自學閱讀的空間。各類別之間有聯繫地提供知識點,揭示出知識的內在聯繫,從而培養學習方法,促進學會、會學、會用習慣的養成,有助於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

五、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師資隊伍專業化改革

對學前教育美術專業課教師進行專業化改革,首先要加強對“資源共享式”的美術教師進行幼兒心理、幼兒教育知識的集中培訓,加強他們對學前美術教育特點的認識,提高美術教師的學前美術課程教學的專業化程度。加強美術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透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解決技能課教師“教與學”,運用聽課、評價等方式進行教學監控。提醒技能課教師密切關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和美術教育發展的新動向,使教學內容貼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作爲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不僅專業過硬,更應該是幼兒教育專家。因此,各學校需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業務進修,更新觀念與知識,尤其是學前教育理論、教育觀念的學習。同時,制定與完善相關制度和激勵措施,提供美術教師進行學前教育教學的機會,鼓勵教師到幼兒園積累工作經驗。積極聘請優秀幼兒教育工作者到學校兼職,透過校、園合作的形式打造培訓平臺。最後要加強橫向聯繫,加強同類學校美術專業課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和借鑑其他學校成功的經驗。

六、建立有效的教學體系

現如今美術教學模式要完善必須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學生評價要體現能力培養爲目標的價值觀。透過教學試講和在幼兒園的實習實踐進行評價。同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多種評價手段。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課題,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前景,因此我們業需要更加科學、合理、規範的去推動,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去實踐。只有實踐纔是檢驗真知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