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培養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價值研究

學問君 人氣:1.91W

論文關鍵詞:體育 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

淺談培養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價值研究

論文摘 要:體育已逐漸成爲學生個體全面成長的教育途徑的必不可缺的途徑之一,尤其在學生心理成長中發揮着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透過研究體育與校園文化、體育與心理素質之間的關係,闡述瞭如何發揮體育在推進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的優勢,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引 言
  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無論內容和形式都有不同之處。體育本身所蘊含的獨特魅力與教育功能,決定了體育運動透過多種組織形式實施於人際交往的環境下,使學生個體的生理和心理髮展受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它能夠透過多種多樣的身體活動方式滿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他們的體質、調節他們的情緒、磨鍊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使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與個性品質,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幾乎任何體育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員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情感。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心理的發展,增進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於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於培養機智靈活、沉着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2 提高體育心理素質的意義及必要性
  隨着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所面臨的學業、升學、各類等級考試、就業壓力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現實生活中學生獨生子女的比重越來越高,學生個性越來越強,心理問題漸趨嚴峻。這種心理危機現象蔓延下去,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及今後的工作,也影響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2.1國內高校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發展現狀
  據對我國大學生相關調查發現,80年代中期23.25%的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20世紀初上升至約30%,其中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約佔10%。從總體水平看有超過60%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並呈現出繼續上升的趨勢。2004年,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陳志霞等人運用“自殺態度調查問卷”,對101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過輕生念頭的學生佔10.7%。由此可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校園體育心理素質的提高越來越被重視重視,強化素質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體育心理素質的而提高對於促進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搞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反而普遍存在在縮減體育課程的學時數的`現象。
  2.2體育心理素質的內涵與特徵及現實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體現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有:(1)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2)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3)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與自我認知度;(4)良好的人際關係協調能力;(5)完善的情感與情緒控制;(6)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平衡能力等方面。
  體育心理素質簡言之,就是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較高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個性和意志品質、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較強的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等。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活動,而體育則是人腦的思維透過作用於身體,來實現完成各種運動動作的過程。在運動的過程中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健康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爲物質基礎。體育鍛煉能促使學生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爲心理髮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對於體育促進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我國遠古時代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提高,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愈加明顯。尤其是體育心理素質的提高對促進學生個體的過渡、成長、社會與環境的適應能力的作用。
  2.3利用校園體育促進良好體育心理素質養成的可行性及意義
  學校體育對學生個體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的積極影響是其他教育內容不可代替的。這點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歷程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認識和肯定。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的邱遠教授基於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先後於1999-2000年、2001-2003年、2002-2004年,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其主要採用了SCL-90測試量表、實驗組對照法、文獻資料法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呈明顯下滑的趨勢,已經嚴重的影響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該研究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作了全面的研究與分析,並對學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進行了有利的探討,爲我國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國內還有其他一些專家學者在該領域的調查和研究,也在體育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提出了許多值得借鑑的建議與對策。(1)利用體育教學的直觀、實踐性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與提高;(2)利用體育競賽的公正性、公平性,推進學生個性品質與心理水平的完善與提高;(3)能夠有效緩解學生各種壓力、愉悅心情、調節情緒,促進學生情感發展;(4)利用體育活動的緊張性、競爭性、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應激性和適應性,完善與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5)利用體育運動參與中體驗勝利與挫折,有利於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自性心與成就感,尤其是性格比價內向型的學生;(6)利用體育活動的集體性、協作性、感染性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7)利用體育的參與性、娛樂性、積極進取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養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2.4校園體育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的優勢
  (1)適用羣體廣泛;(2)能夠有效彌補常規心理諮詢室諮詢工作的不足;(3)實施便捷,成本低;(4)效果明顯,實用性高;(5)尤其適用於高校弱勢羣體。
  參考文獻:
  [1]唐健.人的全面發展理念下學校體育改革[J].體育學刊,2005(03).
  [2]張文靜,田雨普.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髮展價值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