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評價因素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4.28K

論文關鍵詞課堂教學評價 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 評價主體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評價因素的論文

論文摘要隨着課改實驗的進一步深入,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新型課堂教學如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在新課程理念下站不穩腳了,其弊端主要體現在評價內容、方式、主體性等方面,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目前,班級授課制仍然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它也越來越暴露出其缺點。如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做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主要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其探索性、創造性不易發揮;學生動手機會較少,教學的實踐性不強,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也暴露出了其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評價內容過於片面。評價內容往往偏離生活實際,重知識而輕能力,忽視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評價,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起到薰陶、潛移默化的作用。

(2)評價方式欠靈活。目前我國評價學生最主要的方式還是紙筆測驗,特別是對面臨中考高考的學生,不是每月一大考,就是三天兩頭一小考,這種評價方法造成了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認識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了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3)評價主體單一。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爲中心展開,評價組織形式單一,主要以教師的評價爲主,學生多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不敢奢望自己評價自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力量,使評價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明顯地暴露了出來。因此,在資訊技術環境下建立一種新的適應新課程發展需要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課堂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英語課堂評價是關鍵,基於以上問題,下面談談筆者的看法:

1評價的內容廣泛,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各個方面,注重三維目標評價

在新教學模式下評價的標準也相應轉變成了“教師是否爲學習者創設了一個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情境;是否能激發學習者的動機、主動精神和保持學習興趣;以及是否能引導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理解等”①因此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只看考試分數,更應側重於三維目標的評價,評價學生對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自主學習能力、對英語課程學習的興趣及態度、資訊素養能力、在不同階段、不同方面取得的進步和發展能力及創造性學習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評價成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動力。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教學目的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爲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各個環節。透過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等等學生的行爲表現,評價課堂教學。

2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教授howardgardner(霍華德·加德納)教授認爲,每個人都具有多元智能,即八大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也就是說,每個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並有自己獨特的組合,每個人都有能力改進且擴展自己的智能。基於多元智能理論,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教學評價方式也應趨向多元化。英語學科內容豐富,很多東西是用紙筆無法測試出來的。如學生的聽說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角色扮演能力、協作學習能力等就無法透過試卷來評價。具體的評價方式有實際操作測驗(例如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有這樣一課:canyousendane-mailtoyourfriend?在這種資訊技術教學環境中,學生動手實踐運用英語給好友發送電子郵件,既掌握了語言的學習,又提高了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對於這種評價,應實行實際操作測驗評價法,而不是紙筆測驗評價)、提問、小組辯論、角色扮演、問題討論、口頭演說、“檔案夾”式評價模式(例如根據每個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期間所做的工作,建立學生的評價檔案。如學生的語音、書寫記錄,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情況記載,學生課餘時間的.學習拓展情況等統統整理成個人的“檔案夾”,以此作爲評定學生的一個重要依據)。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時要注意教師評價的語言與方式。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真正的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不斷喚醒、鼓舞和激勵。”鼓舞和激勵的語言是孩子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我們在給學生進行口頭評價時,要儘量多地給予正面評價,多角度和多方面地看待學生所作出的努力。評價是爲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成爲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教師的評價要避免暈輪效應。評價要避免暈輪效應對價值判斷的影響。尤其要注意對“學困生”的評價不要因爲教師對其以往認識的偏見隨便在收集資料時否定學生的積極行爲,而導致評價結果的主觀性。

(3)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傾注“愛”。教師在評價時首先要真誠地關愛每一位學生,真誠地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不管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要有的放矢地作出恰當的評價,不可敷衍了事。例如:在聽力教學中,後進生因爲聽不懂某些單詞或句子注意力分散,這時教師要注意判斷和反饋,如遇見困難單詞及句子時適當停頓,然後教師再口頭闡述幾遍,學生則會因爲教師的傾聽而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真誠,如此他們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注意力自覺地指向教師所授內容。

3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組織形式體現多樣性和可選擇性

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是評價的權威,是學生課堂學習唯一的評定者,評價是老師的專利。這樣的課堂顯然和新的教育理念不和諧,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師並不是課堂的主宰,課堂上不能只有老師的評價。評價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要以學生爲中心,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有效結合起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爲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爲主要依據。只有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及時地評價,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的評價,合情合理的評價,來自教師、學習同伴們的評價,這樣豐富多彩的評價不僅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知識作一次有效的梳理,而且還培養了傾聽意識,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在教學過程中有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資訊、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註釋

①李秀蘭.新教學模式中的教學評價

參考文獻

[1]鍾啓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吳維寧.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21-27.

[3]侯春在.暈倫效應:教師評價行爲中的態度誤區[j].教育科學,2001.17(4):43-45.

[4]吳愛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ol]_rticl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