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中語言資訊輸入對策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9W

一、概述

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中語言資訊輸入對策分析論文

如今,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知識大爆炸和資訊大爆炸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與 2004年初頒佈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試行) 》,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思路、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進行了調整。根據教學要求,“全國各高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的、個體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而逐步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立體化的全新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由於國際化的需要,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指導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 1) 聽力方面: 能聽懂英文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講座,能基本聽懂慢語速的英語節目,語速每分鐘 110 - 120 詞左右,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點; 能夠運用聽力技巧幫助理解。( 2) 口語方面: 能夠就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回答,能夠複述課文大意並參與討論; 能夠與他人用英語溝通資訊並且合作完成任務; 能夠根據話題進行情景對話,並且能夠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基於大數據( Big Data)的網絡教學資源目前已經成爲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改變了傳統的語言資訊輸入以紙質教材爲主的狀態,使得語言資訊輸入越來越呈現出多模態、多媒體、立體化、多元化的特徵。本文擬從語言資訊輸入的多模態性和多媒體性來探討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輸入策略。

二、語言資訊輸入策略研究

( 一) 語言資訊輸入概述

語言輸入是着名語言學家 S. D. Krashen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提出著名的二語習得模式,包括五大假說。其中,輸入假說提出對學習者輸入的語言資訊的難度應該略高於學習者已經掌握的語言水平,太難的話,學習者會喪失學習信心和興趣; 太容易的話,學習者會覺得學習沒有意義。“Krashen 認爲,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備條件,認爲語言輸入具有四大特點: 可理解性、趣味性、相關性和量的充足性。”由於英語基礎、性格特徵、學習習慣、學習理念等個體差異,普通的大學英語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教師所提供的語言資訊往往只能部分消化、吸收、內化所輸入的語言資訊中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取、優化、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將從網上下載的生資源與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相結合,使生資源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熟資源,切實做到語言資訊輸入科學化、技術化、人文化。在準備語言資訊輸入資料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作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需求以及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共同決定了語言資訊輸入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教師要了解學生想聽什麼,想看什麼,想讀什麼,將語言資訊輸入放置在鮮活的語言環境和時代背景下。在知識大爆炸和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某些方面的知識有時候會滯後於學生,學生在資訊技術和多媒體設備方面的素養有時甚至會超過老師,這使得教師與學生在選取合適的語言資訊材料進行語言資訊輸入這一環節的互動顯得尤爲迫切。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材、教師、學生、媒體這四個現代教學系統要素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聯繫、相輔相成。藉助基於計算機的多媒體設備( 語言實驗室、電教室、iPad、手機、電子閱覽室、調頻廣播發射臺等等) ,大學英語課程的語言資訊輸入呈現典型的立體化、多媒體化和多模態化,常見的語言資訊輸入資料有光盤、視頻資料、圖像、動畫和音樂等等,教師在備課前要了解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興趣和將來的職業規劃需要,從海量的網絡教學資源中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資訊輸入材料,使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控性,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目前流行的一些經典美劇如《不死法醫》、《破產姐妹》和《尼基塔》等等以及經典影片如《傲慢與偏見》、《露西》等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結對、小組討論、主題討論、辯論、模仿等等方式對視頻資料裏的內容進行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運用,爲學生釋疑解惑、排憂解難。這些豐富多彩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大學英語教師進行有效的語言資訊輸入,讓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熟悉語言使用的具體語境,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運用能力。

( 二) 語言資訊輸入的多模態性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語言學習的多模態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認爲: “多模態是透過運用幾種符號模態,或綜合使用若干符號模態來強化同種意義的表達或行使補充功能,或進行有層次排序。”人們在聽或者說某種語言時往往要從若干個符號模態中來理解語言的內涵,比如說話時的語音、語調、語氣、面部表情、手勢、姿勢、眼神、神態等等都是語言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說話者想要表達的語言資訊。“與單模態相比,多模態文字的意義潛勢大大增強,因此衣的創造成爲互動的、動態的和共生的過程。”在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資訊技術的最新成果,進行多媒體教學,注重聽覺和視覺在語言資訊輸入中的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激發學習大學英語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運用能力。傳統的英語教學傾向於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比較注重讀寫譯等印刷文字這一部分。這與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學校資訊硬件設施配置情況差距較大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比較落後的偏遠地區,有些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往往沒有相應的硬件條件進行英語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導致部分大學生剛上大學時聽力喝口語較差,語音、語調不標準,甚至開不了口,這種英語被稱爲“聾啞英語”.由於學生的英語基礎千差萬別,並且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運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之後,面臨的是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培養新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理念,適應多模態的.語言資訊輸入方式,按照語言學習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來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多元的、多媒體的、多模態的、動態的、立體的大學英語學習體系。大學英語課程在語言輸入方面要尊重語言學習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充分調動聽覺和視覺等感覺器官對語言資訊進行輸入和輸出,實現語言學習的多模態化。“人類透過視聽、嗅聞、舔嘗、觸摸燈感覺方式來感知和認識大千世界,並與周圍環境進行資訊溝通和感情交流,因此,人們日常的資訊交流並不是透過單一模態進行傳遞的,而是語言、視覺圖像等多種模態共同作用的結果。”

( 三) 語言資訊輸入的多媒體性

隨着資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各級各類高校紛紛致力於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計算機硬件設施和各種教學軟件的投入,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師資訊素養方面的培訓。根據 2011年王守仁的我國高校資訊資源現狀的調查: “在參加調研的學校中,月 2/3 的學校擁有並使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庫,但在不同的學校,其資源庫的來源也有所不同。網絡資源較多的是來自出版社,較少由學校自主開發。985 工程學校、211 工程學校和非 211 工程學校使用學校自主開發網絡資源庫的比例分別爲23. 5% 、21. 9% 和 6. 5% ”.7 基於計算機設備的多媒體硬件設施建設爲大學英語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多媒體理論於 2001 年由美國學者 R. E. Mayer 在雙編碼理論( Dual Coding Theory) 、工作記憶模型 ( Working Memory Modal)和認知負荷理論( Cognitive Load Theory) 的基礎上提出的,他將多媒體呈現的資訊與感覺通道、工作記憶及先前知識相聯繫,強調學習者對資訊的認知加工過程和知識的整合作用。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語言資訊輸入時可以採用多媒體綜合運用的方式,充分調動視覺和聽覺,常見的語言資訊輸入資料如光盤、視頻資料、圖像、動畫和音樂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教師在運通多媒體進行語言資訊輸入時也會產生問題,根據 Mayer 的研究結果,多媒體主要在聽覺和視覺通道中進行加工,而這兩個加工過程是相對獨立的。進入工作及以後產生語詞表徵,並未產生圖像表徵,語詞和圖像之間並未建立直接的聯繫。“如果在呈現語詞的同時呈現相關的圖像,就能在產生語詞表徵的同時產生圖像表徵,從而實現語詞、圖像與先前的知識三者之間的整合,完成學習過程。但是,由於工作記憶的有限性,不適當的多媒體組合資訊會加重學習者認知負荷,對整合過程產生干擾,學生的認知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語言資訊輸入時,教師要把握和掌控相關的認知負荷,監控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策略,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進行調整,減少超負荷認知干擾,提高多媒體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減少多媒體的負面效應。

結 語

在基於資訊技術的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已經由傳統的以紙質教材爲主要教學內容轉變爲立體化、多模態、多媒體、多元化教學體系。基於計算機硬件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爲強調視覺和聽覺的新型語言資訊輸入模式提供了硬件設施方面的保障,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在知識大爆炸和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海量的網絡教學資源爲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資訊輸入材料和手段,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爲語言資訊輸入開闢了廣闊的新天地,有效地促進的學生對語言資訊的加工、吸收和內化,激發學習興趣,推動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嚴紹陽。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 1) : 38.

[2]劉晶晶。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 考試周刊,2011( 12) : 93.

[3]Cheng Yin - yuen. The Construal of Ideational Meaning in Print Advertisement[A]. In Kay L,O'Halloran ( ed. )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C]. London: Continuum,2004: 163.

[4]Baldry,A. &Thilbault,P. J.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 A Multimedia Toolkit and Coursebook [M]. London: Equinox,2006: 31.

[5]王守仁,王海嘯。 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 中國外語,2011( 5) .

[6]Mayer,R. E. Multimedia Learning[M].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