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9.11K

論文摘要:在高職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中,教學內容上不適宜於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的,仍然套用合作學習方法,或者合作小組成員參與討論的條件尚不具備使學生之間的交流受到阻礙,或者是小組成員間的討論交流留於形式、課堂合作性學習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突出和肯定性評價不到位的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爲合作性學習創造條件,有意識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爲高職學生自主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數學課堂,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對策

0引言

學習方式轉變的過程即是探索和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的過程。傳統的學習方式由於教師過於強調學生客體性的一面,把學生作爲教育的對象而將其置於客體的位置看待,學生成了接收知識的“容器”,使學生只能採用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去死記硬背和機械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合作學習方式要求把學生置於數學課堂主體的位置,應具有主動性、獨特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徵。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品質,去適應新的合作學習方式。但是,從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實踐中,課堂合作學習中諸多問題顯現出來,因此有必要對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一些分析,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嘗試對策。

1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上不適宜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的

爲了追求合作方式而採用合作學習,在高職數學教學內容上不適宜於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的,仍然機械地套用合作方法。譬如在學生自主性學習某些數學的內容時,由於某些數學內容抽象,學生根本看不懂這些知識,即便教師爲學生精心準備一些知識上的鋪墊,但只有少數學習能力強或學習自覺性高的學生能夠勉強完成自學任務,學生自主性學習自然就難以推進。有時自主學習的內容需要學生事先進行實際操作實驗,條件不許可的情形下學生就無法完成自主進行實驗的任務,即便學生有實驗設施完成自主實驗的任務,但由於有一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好,學習自覺性較差,在“自主性學習”這一環節上敷衍了事,造成自主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給後續的合作學習埋下了“定時炸彈”。再如要透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或培養學生運算等能力的,採用合作性學習方式的效果就不明顯了。

1.2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的部分環節受阻不能正常進行學習交流的

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要求達到一定的“火候”時進行的,按照好、中、差搭配將全班所有學生編排進入合作學習組。這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要求有沒有達到一定的“火候”直接影響到合作學習能否成功地開展。在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雖然能夠認真地進行分組,但是由於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特別地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並不多,往往在小組合作中,新的“一言堂”現象“應運而生”,成績優秀者的意見成了小組成員意見的主流,使得少數個別學生成了每一個小組中每次合作討論的.主角,這樣的學生從中確實得到了實惠,小組中的其他成員的學習交流的機會很少或幾乎沒有,參與失去平衡,使得數學課堂教育成了“精英教育”,所有學生全員參與流於形式,與職業學校數學培養目標“透過合作學習使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大相徑庭。

1.3數學課堂管理和組織教學欠合理導致合作性學習流於形式的

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要求所有學生全員參與,透過小組活動和交流,能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喚起參與的慾望,提供民主、平等的參與情境[1],使所有的學生都有得到鍛鍊的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尤其是在師生面前,大膽地發言,讓每一個參與者以恰當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情感,學生在與他人思維的比較中得到補充和完善。但由於教師的疏忽大意,有時小組劃分隨意或小組成員一成不變而沒有適時調整,致使小組成員中好、中、差的搭配不當,有的合作小組發言熱烈、討論有聲有色,但有的合作小組則顯得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有的教師數學課堂組織散亂,加上數學問題設定不合理,缺乏探索價值,各個合作小組名不副實,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互相拆臺,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一堂課下來,學生什麼知識也沒有學到,能力提高成了泡影。有的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中,小組活動次數頻繁、主題不突出、時間失控等,導致小組成員無所適從,一個問題還沒有討論結束,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這樣的合作,純粹是爲了“合作性學習”的形式而進行的“合作”,其效率低下,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1.4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突出和肯定性評價不到位的

影響和阻礙學生“合作學習、合作精神”能力培養的因素很多,如果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認識不足,認爲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教師可以輕鬆些了,因而放鬆了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那課堂教學很可能成爲“放鴨子”,不能收到預期效果。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束後,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如果不恰當,或者評價不到位,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會直接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減弱。

2高職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合作性學習是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爲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爲獲得最大化的個人和小組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爲。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法,而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不能爲了合作而合作。合作性學習是建立在自主性學習的基礎上的。自主性學習就是採取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引導爲輔的方式。數學教學中要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內在需要和情感需求,關注學生的生命尊嚴和生存價值,要爲學生自主、自由、自在學習,創造民主、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作業練習、評價方式,力求做到數學問題讓學生自我去發現,過程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答案讓學生獨立去尋求,力求實現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迴歸[2]。這就要求數學老師根據高職學校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和數學內容精心篩選,譬如精選一些高職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所喜歡的數學內容或與學生生活經歷和經驗有關的知識,指導學生運用各種現代資訊技術和媒體將某些易懂易學的科技新成果等現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就能更大程度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做新課學習前的各項知識上的準備工作。只有學生自己對數學內容有了獨特的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別人是不能代替的。如果不讓學生仔細地自主學習就匆忙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也無法順利展開[3]。

2.2精心準備爲學生都能參與小組討論並有最大限度的收益提供保障

隨着高中階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衆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的差異性相對較大,大部分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是形象思維長於邏輯思維,實踐學習長於理論學習。少部分學生的人生目標不明確、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細心觀察分析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性格特徵,做有心人,透過適當方式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每一堂合作學習課的學習目標,圍繞數學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應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方法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有效地把學生引導進去,引導學生去充分感受,積極地去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事實上,小組合作學習是發揮合作伙伴的集體智慧,是透過不同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動,在民主平等和諧氛圍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能力,解決複雜程度較高、難度較大的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這個環節也是最難以把握的一項內容,也是合作學習是否富有成效的重要一環。小組討論是以學生爲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以滿足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教師精心準備,不僅要準備上課的教案,還要準備學生的學案;不僅要準備各小組學生的組合,還要準備組合後的小組討論;不僅要準備合作學習的各種設施設備教具學具,而且還要靈活機動處理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這裏特別要強調的是,合作小組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要隨時把握學生小組討論的新動向,適時調整合作小組的成員,儘可能使小組成員做到動靜結合,內向和外向結合,能說會道的和不善言語的結合,成績優秀者和成績一般、成績較差者搭配,各小組中男生和女生比例均衡,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爲全體學生能夠參與小組討論掃除知識和能力上的障礙,放開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包袱,輕裝上陣,力爭使小組中各成員都有最大限度的收益,小組合作馬到成功。

2.3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性學習過程中的指導和鼓勵作用

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瞭解高職學生的專業課程及其特點,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計合作學習課。小組合作學習應以解決開放的、有價值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問題爲中心。在一節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並不是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運用,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數學課堂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使教與學都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在中學階段,大部分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差,他們在課堂上長期得不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在高職數學課堂合作性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肯定性評價顯得尤爲重要。教師透過評價,能把學生及其行爲的認知,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全面客觀的激勵評價,那麼學生的學業成就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了,他們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和成功喜悅,隨之而來的是學習幹勁逐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4]。

3結束語

教師在應用合作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責任心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要依據認知理論,啓發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確定學習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應不同層面學生的認知需要,要尊重學生的意願,積極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合作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用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數學課堂合作交流、學習中去,以最大化的參與率追求數學課堂效益的最大化,爲學生的自主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擁虹.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歷史教學研究,2006,(4)

2 郭姿英,文鳳麗.論新課程下學習方式的轉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5,(4)

3 毛瑞芬.淺談合作學習的特點及方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4)

4 貝獻臣.數學教學激勵評價的若干做法[J],黑龍江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