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文化批判視閾內的媒介文化

學問君 人氣:1.92W

[論文關鍵詞]媒介文化 文化批判 負面效應

淺析文化批判視閾內的媒介文化

[論文摘要]媒介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各種思潮、時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媒介的影響。由於媒介文化屬於大衆文化,世俗、功利、膚淺、商業化等屬性不同程度上消解了傳統文化的深邃遂與厚重,產生一系列負面效應不可避免。只有將媒介文化納入文化批判視閒,才能使媒介受衆抵制媒介文化的消極因素。強調媒介文化批判的終極目的是提升廣大媒介受衆的分析辮別能力,並透過文化批判使各媒介文化主體突出自律意識,進而淨化媒介文化環境。

科學技術催生了當代媒介文化,使媒介文化成爲“科技一文化”。高科技手段把各種資訊的交換、傳播快捷化、網絡化,並且主要藉助現代化傳播媒介,迅速拓展着傳播時空,也把媒介文化深深地鑲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文化本身不僅是科學技術的結晶,而且是20世紀中期發韌的、世界範圍內傳媒廣泛同社會文化交織在一起的產物;研究媒介文化不僅應關注技術層面,還應關注社會效應。所謂媒介文化,實質上是透過媒介產生的文化和文化產品,尤其是透過文化產品傳播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等。時下的媒介文化由於現代資訊技術加盟,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應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對傳統文化模式、樣式的衝擊前所未有。比如,在審美文化領域,圖像正在取代文字和書籍閱讀,所謂“讀圖時代”的到來,已經昭示出媒介文化對整個社會的衝擊力度。其實,現實生活中,媒介文化的影響和衝擊遠非審美文化一個領域。被稱爲“第四媒體”的網絡躋身媒介行列後,大衆傳媒的劇變可謂天翻地覆。“在某種意義上說,媒體文化又是當今的主導文化……更有甚者,媒體文化已經成爲了社會化的主導力量…。

學術界對媒介文化給予了較多關注,在一系列領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媒介文化與消費文化之間的關係、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文化消費模式、敘事方式的變革、話語模式的改變……。然而,對媒介文化理論上、實踐中的各種認識有待深人的時候,對媒介文化進行深層次理性剖析,尤其剖析其負面效應,批判其對優秀文化的銷蝕、降解作用,理應成爲文化批判的重要內容,進而使廣大媒介受衆能夠對媒介文化有理性的認識,逐步形成一種自覺。對媒介文化的批判,或將媒介文化納人文化批判視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當爲先行者,在國際學術界最先開闢了批判性的傳播研究。時下中國的文化批判理論濫筋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媒介文化批判屬於文化研究範疇,“在文化研究的構想中有一種內在的批判性與政治性維度....、由此可知,將媒介文化納人文化批判的維度,也是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如同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雙刃劍”效應一樣,與科學技術結緣的媒介文化的“雙刃劍”效應也不可避免。我們當然無法寄希望“化腐朽爲神奇”,但至少應關注其負面效應對社會生活的消極作用。今天,媒介文化大行其道,既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的積極因素,當務之急是提升廣大受衆的鑑別意識和批判意識。強調媒介文化批判,終極目的是爲了提升廣大受衆的分析辨別能力,最大限度地消解消極因素。開展媒介文化批判一方面有益於文化研究,另一方面,也有益於加深對媒介文化的認識。“批判的`文化研究發展諸種概念與分析,使讀者能分析性地解讀當代的媒體文化製品,同時獲得駕馭自身文化環境的力量。”我們認爲,這裏所說的“駕馭”首先應以剔除、消解媒介文化的消極效應爲主要內容,進而使媒介文化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媒介文化作爲新的文化樣式,與思想沉澱厚重、超越性特點突出的傳統文化有天壤之別。比較思想深邃的傳統文化內涵,媒介文化的許多內容流於形式、追求感觀慾望的滿足,有些時候甚至突出自我放縱,並且透過娛樂功能達到趨利性目的。於是,娛樂或娛樂題材、內容充斥各種媒體,鋪天蓋地,令受衆應接不暇。這些以“娛樂”冠名的“文化”內容,相當多的屬於滿足受衆的低層次需求,缺乏引導受衆對真善美的體驗和追求。技術和資本相結合,鑄造的當代媒介文化最大特徵之一是商品化,併產生了特殊的商業文化。可以說,當代各種文化形態中,媒介文化的商業氣息最爲濃重。“媒介文化融會商業邏輯,其實質就是一種典型的商品化的消費文化,追求經濟效益的實用特徵就突出地表現出來。換言之,商業因素成爲媒介文化的決定因素之一……媒介文化總體上顯得世俗化、功利性、通俗、膚淺。商品化以及對市場、利潤的追求早已成爲左右媒介文化的槓桿,只要有市場需求、有利潤空間,就可以不斷變換花樣,滿足各種需求。“消費性”決定了“商業贏利是媒介文化的一個內在目的和基本動力”。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文化的媒介化是商業的勝利,而且“媒介和商業邏輯共同構築成爲相互不可或缺的網,網絡了越來越多的人羣。西方學者認爲,媒介文化也是大衆文化:“大衆媒介也培育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衆文化。中國學者則強調:“媒介文化是大衆文化的核心和主體。中外學者對媒介文化與大衆文化之間的關係可謂異曲同工。尤其是電視、廣播、網絡等普及性非常強的大衆傳媒所傳播的文化,從根本上不同於精英文化,對受衆沒有受教育程度的要求,突出了通俗文化的特點,並表現出平等性、民主性色彩。媒介與媒介文化與大衆文化結緣具有先天性根源。“大衆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粗俗、低級、平庸、無聊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學者指出:(媒介文化)“引起個體感性慾望的泛化、主體人格的異化和精神價值消解三個方面。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是,各種媒介文化內容中,低俗化、名目繁多的炒作等呈愈演愈烈勢頭。因此,如何使廣大受衆拒絕低俗與平庸,在身心愉悅的同時認知高雅,追求理性,在大衆娛樂中追尋理想中的崇高,是當下媒介文化批判的核心任務。或者說,開展媒介文化批判目的是爲了消解低俗平庸及其影響,使受衆自覺拒絕無聊和粗俗。當我們將媒介文化納人文化批判視閡內的時候,我們更主張媒介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對人的價值觀的建構起到更多的正面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