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特殊教育中啓蒙教育的方法與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1W

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種,教書、育人、傳授知識、提高素質等等,但是特殊教育中面對這樣一羣特殊的孩子,他們敏感、他們自卑、他們需要的更多是鼓勵和關愛。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心理的成長更爲重要,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有了健康樂觀的心態就一定會有追求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有所作爲。所以對於這羣特殊的孩子“育心”是最爲重要的。

試論特殊教育中啓蒙教育的方法與途徑論文

特殊教育中面對一羣特殊的孩子,他們敏感、他們自卑、他們需要的更多是鼓勵和關愛。希望智力障礙的孩子長大後能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生活,能獨立或半獨立地生活,這是國家,社會以及家庭對孩子教育訓練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智力障礙兒童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是爲他們確立訓練目標的人,所以在確定教育訓練的基本目標時就應從總的目標出發,選擇那些使孩子達到這個總目標所必需學習的內容,然後幫助他們達成。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啓蒙教育更爲重要,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有了健康樂觀的心態就一定會有追求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有所作爲。

1 啓蒙教育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祕在於熱愛學生。”而所謂師德的高下,也盡在於此。教師要想熱愛學生,首先就要真正尊重學生,要接受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要民主地對待學生,放棄過去那種高高在上“師道尊嚴”的觀點,彎下腰來,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同一個層面上,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要心存賞識,抓住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良好的心態就有能創造成功的條件,並將最終獲得成功。教師和藹可親、激勵向上的語言,能使學生的憂慮變得堅定、恐慌變得平靜、猶豫變成主見、自私變得互助、怯懦變得勇敢、自卑變得自信等,綜合起來就是“我能行”的力量與信心。

我所在班級有一個這樣的男生:他在剛入學時就毛病多多,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動作。課下喜歡捉弄人,甚至會和同學打架,破壞工具,老師們屢次教育,卻都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我素我行,成了班級的`一個重要問題人物。我後來經過多方面瞭解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去世了,母親改嫁了,剩下有身體缺陷的他跟着年邁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溫暖使他越來越孤僻,也越來越自卑,便用各種奇怪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班裏的老師們瞭解了這個情況以後都會時不時的關心他,找他談話。有時上課提問,也會向他投去鼓勵的目光。當他的成績有了進步時,我就會在班級中抓住機會表揚他,讓同學們都看到他的進步。他犯錯誤了,我會把他領到辦公室,摸着頭跟他慢慢談。孩子漸漸變了,有事沒事總往我們辦公室裏跑,幫助老師們幹這幹那,上課也不走神了。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不僅依賴於學校教育,也依賴於社會和家庭影響。因此,必須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使各種渠道都發揮作用,才能給這羣特殊的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學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兒童無形的學校,家長是兒童的啓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起着重要作用。沒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單靠學校老師的力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很難的。

爲此,可開辦“家長學校”,舉辦“家長聯繫會”等,既使家長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使家長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的疏導。“問題家長”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由於孩子的殘缺而對其不聞不問,使孩子嚴重缺少關愛,養成了自卑偏激的個性。另一種是對孩子過分溺愛,由於孩子身體的殘缺所以家長想在生活上使他們得到補償。他們要什麼給什麼,要怎樣就怎樣,加上自身的特殊性又缺乏同齡夥伴,逐漸養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慣,一切以“我”爲中心,滋長了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不合羣心態。這兩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都存在比較嚴重的性格問題,所以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家長的力量也非常重要。

2 啓蒙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兒童的特殊性,要求特殊兒童的家長比普通小孩的家長對孩子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因爲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低水平的,他們的進步是緩慢的,是需要外界和自己的一絲不苟的努力的。這外界,不僅包括學校和老師的力量,還有家長的力量。

拿我從教的生活語文課程和生活適應課程來說,語文課要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認讀、書寫和語言各方面能力,生活課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勞動、動手操作等生活適應中的各種能力。無論是對生字的認讀,還是讓學生學習一個單一的穿鞋的過程,對這些特殊的孩子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和目標,如果僅靠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孩子會很快地遺忘。而且課堂上由於老師資源和精力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某些學生,或者無法做到多遍的鞏固。例如學習穿鞋子,老師在示範後一個一個教,一節課下來,平均每個學生最多1-2遍。但如果有家長陪讀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在老師關注其他學生的時候,家長可以指導自己的孩子多練習穿鞋的步驟、動作,來鞏固學習的內容,這比他們待在位置上發呆要好得多,因爲他們大部分注意力是極容易走散甚至是沒有注意力的,特別是自閉症的學生。

爲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特殊教育的很多課程是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學生的學習時間也從課堂延伸到了生活和家庭中。家長如果關注孩子的學習,就能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課堂教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實物和事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並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學習《廁所》這一課,學生在課堂上認識了男廁所、女廁所的各種標誌,老師也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辨了學校裏的男女廁所。但這是否就代表他們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呢?他們可以在離開學校以後,在外面的超市、飯店等公共場所辨認這些男女廁所,從而正確地運用嗎?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很容易地發揮作用,在放學回家或者週末的時間,帶着孩子去這些公共場所,指導孩子在生活中運用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漫長的寒暑假生活中,更是家長幫助孩子複習和鞏固所學各種知識和能力的大好時機。

3 與家長共同做好學生的啓蒙教育

家長是改變特殊教育教學中學生“學用脫節”現象的良藥。可以看出,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都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積極的配合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更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取得長遠的進步。在特殊教育學校,許多孩子需要教師對他們制定專門的個別教育計劃,這就更需要家長的參與了。在個別教育實施的每個階段,孩子的進步程度、能力表現,家長需要與教師經常保持溝通,介紹孩子在家中的表現,讓教師在瞭解之後有針對性地制定下一步的計劃和做總結評價。家長的心態積極與否,對教師的影響也很大。如果家長對孩子漠不關心,放鬆自己的教育職責,使得教師也會忽視與家長的溝通。這就會失去許多重要的資訊。

家庭教育在整個特殊兒童教育中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家長能與老師密切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合力,我們的孩子肯定能取得比現在更多的進步,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且,當父母參與了孩子的學習,讓他們在其中體驗到了父母深刻的關懷,在濃濃了親情中投入學習,對特殊兒童身心健康也能起到很好的發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