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化組合環境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

學問君 人氣:2.77W
資訊化組合環境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
摘要:現代企業都處在資訊化組合環境之中,因而探討資訊化給企業帶來的績效可以轉化成資訊化組合環境下企業績效的改善。爲此,引進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框架,以平衡記分卡爲組織評價指標,透過增量公式來計算資訊化組合給企業帶來的收益,以便企業在評價中發現不足,爲企業績效的改進提供決策支援。?  關鍵詞:資訊化組合;資訊化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企業績效?
   一般以爲,製造企業的資訊化經歷了RP、RPII、ERP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固然後面的階段對前面的階段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但從功能上來說,卻是不斷累加的(郭紅麗,2005),如RPII在RP的基礎上,增加了資金治理、銷售治理、採購治理等功能。實在,資訊化不僅僅限於製造企業,國外發達國家的企業都經歷了從以部分分立、單應用爲特徵的資訊孤島階段,到以數據共享、應用集成爲特徵的集成應用(ERP)階段。?
  企業實現ERP的功能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全套引進ERP套件(Package),但投資巨大;另一種方式,就是逐一開發,如Intel公司,不斷透過新系統集成原有系統。這樣,勢必形成豐富的資訊化組合環境,衆多資訊系統相互協同、共同支撐整個企業的運營和治理。?
  而事實上,即使是全套引進ERP套件的情況,由於ERP是標準化的系統,在不同行業的應用還需要與滿足行業特性的特有資訊系統進行集成。如供電類企業治理着大量的輸、配電設備,其臺賬和執行治理極其複雜,需要開發企業資產治理系統(EA)來滿足要求,實際上也構成了資訊化組合環境。?
  由於資訊化組合的實施將對企業運營和治理的各個環節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對資訊化組合的績效評價盡不簡單是對資訊化組合或系統本身的評價,而要重點考察資訊化組合的實施給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治理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因此,考察資訊化給企業帶來的績效實質就是對資訊化組合環境下的企業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目前,對如何構建資訊化組合環境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基本處於空缺,因此,有必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一、資訊系統的績效評價體系?
  
  關於資訊系統的績效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主要偏重用財務方法如ROI、本錢/收益分析、內部收益率、投資回報期等來分析資訊系統爲企業帶來的收益情況。amilton和Chervany(1981)提出資訊系統可以幫助企業進步收進,增加利潤。Rivard和uff(1984)透過實證研究揭示了資訊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減少本錢、增加收益。Crismar和riebel(1985)還利用DEA(數據包絡分析)來覈算IT投資與企業銷售額和收進的關係。?
  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olow提出了著名的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題目,指出大量的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投資並沒有對經濟生產率和企業利潤產生任何重大的影響。這是由於資訊系統帶來的更多的是無形收益,傳統的財務方法很難計算這些收益(Delone,1992),由此引發人們對資訊系統所帶來的無形收益的關注,出現了諸如資訊經濟學(Information Economics)、治理回報率(Return on anagement)、平衡記分卡(alanced Scorecard , SC)等新興的評價方法。?
  由於平衡記分卡綜合考慮了財務和非財務指標,透過績效評估這座橋樑把企業戰略和日常經營活動連接起來,以圖將戰略目標真正落實下往。故而,筆者將採用平衡記分卡來研究資訊化組合動態環境下的'企業績效題目。?
  
  二、平衡計分卡?
  
  aplan和Norton(1992)提出的平衡記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以及學習與成長這四個不同的視角考察企業績效。平衡記分卡的四個視角不是孤立的,學習與成長是根,內部流程是幹,客戶是葉,財務是果,共同形成因果關係明晰的一棵評價樹。如企業員工技能的進步(學習與成長)將降低工作中的差錯(內部流程),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的客戶將帶來更多的銷售額(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