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數學教師論文寫作思考

學問君 人氣:4.98K

論文寫作中可簡單地分爲兩部分:寫什麼,怎麼寫,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兩部分,寫起來可沒有想象中容易,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數學教師論文寫作思考,供大家閱讀參考。

數學教師論文寫作思考

1 寫什麼

寫什麼,也就是論文的選題,即論文寫作的對象和內容。常有人這樣說“沒有教學就沒有教學研究”,有了教學研究,我們的論文就有了寫作的素材,因此說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有論文寫作的第一手資料。我們知道,和教師密切相關的教材、教學、學生,從這三方面來收集寫作素材,教師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着手後面內容的補充。所以筆者就從這幾個方面舉例來談一談如何在教學中抓住寫作的素材。

1.1解讀教材,靈活教學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執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計劃的重要文字,深度解讀教材的作用不言而喻。教材是教師教學的藍本,是教學的依據,但是“依據”不能成爲“依賴”,這也就是一直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和重新組合,精心編制教學內容,以達到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對教材的“再創作”的過程就是我們的寫作選題。

案例1:《源於教材,基於目標,適於學生》(2014年《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刊第11期,駱開良,江蘇南京)。

從標題就能大致知道本文要討論的內容:要以教材爲基礎,教學目標爲導向,尋找最合適學生的教學。本文以“同底數冪的除法”爲例,呈現了作者在對教材深度挖掘和解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的教學過程。作者在認真解讀教材發現:教材中創設的問題情境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去探索新知,但是從列出算式的形式上看,所列算式不是一個“純粹”的同底數冪的除法,不利於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於是筆者就這一發現重新創設了一個引入情境,所列出的算式是典型的同底數冪的除法形式,便於順勢而下,引出課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整篇文章結構是“教材再現——價值分析——課題回放——改進分析”,也是教者現實中研究教材的過程,解讀教學,靈活教學。學習研究的過程就是論文的形成過程。

1.2反思教學,提升質量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或許對這樣一個本色問題尤感興趣——如何設計出一份完美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實踐中做個有心人,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提高。悉心研究教學的每個環節和每個層面,積累經驗,並以改進和優化教學爲切入點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都可作爲我們寫作的着眼點。

案例2:《追求邏輯連貫、生長自然的教學設計》(2015年第3期,何明,江蘇海安)。

本文作者是在一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觀摩了幾位參賽教師“點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展示課。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瞭解的同時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後作者翻閱《課標》,瞭解其中對“點與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發現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實際教學中的差異。於是對這節課重新做了教學設計。最後作者將整個學習研究過程整理成文。

改進和優化教學,其實我們每位教師都在做,我們都會定期的聽課觀摩,目的就是相互學習,互相借鑑,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教學的過程就是論文寫作的着眼點。

1.3觀察現象,捕捉靈感

作爲教師,我們多半時間都在和教學打交道,很多教學現象稍縱即逝,留心觀察,你就會從中找到研究的價值,成爲論文寫作的素材。

案例3:《如何實現“思維的教學”》(2015年第4期,章建躍,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作者觀摩了多位教師執教“平面圖形的旋轉”一課,從中捕捉到了一種普遍存在的教學現象:教師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有些教師甚至不理解爲什麼“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的夾角等於旋轉角”和“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就是性質,因此只能按照課本給定的“探究”欄目讓學生進行假“探究”,缺少“從哪些角度研究性質”的引導,沒有讓學生經歷必要的數學推理而得到“旋轉的性質”。

以上教學現象可能大多數老師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沒有注意到這是個問題,章老師以獨到的思維見解提出這個問題,並對這節課如何教學進行了詮釋,帶給大家的是一個全新的教學設計,突出體現了對學生“思維的教學”。

大家可能會說章建躍是博士、是專家,有這樣高屋建瓴的見解,作爲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怎麼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的確。我給大家列舉這個例子只是讓大家體會哪些內容是別人不注意的問題。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篇更貼近我們教學實際的一個案例,這個案例可能大家會有更多的共鳴。

案例4:《例談“問題化”引領下的有效課堂總結》(2015年第4期,施俊進,江蘇海安)。

本人作者注意到的問題:課堂小結的“模式化”“八股化”。經常用語是“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哪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有哪些認識和體會”“還有什麼疑問”等等。這種現象可能很多教師也都已經注意到了,並也成功地發表了一些成熟的解決方案。那麼要想在已經被關注的問題上在做文章,就要有一個獨特的切入問題的視角。本文作者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問題化”。抓住了讀者的(也可以說是編輯的)閱讀興趣。

1.4瞭解學生,調整教學

其實,我們所有的教學研究都是爲學生服務的,學生就是教學的根本,研究學生應該是一線教師最基本的研究課題,同時也是發現教研論文寫作素材的一個好的途徑。

案例5:《“一次函數模型的應用”難點剖析及教法改進》(2015年第1-2期,趙立春,安徽肥西)

“一次函數模型的應用”的綜合與實踐課解決的是一類可以抽象爲一次函數模型的實際應用問題。但是作者在講解本節課之前瞭解到,雖然本章前3節理論知識的學習爲本節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但是對於他所任教的八年級學生來說,思維難以適應從理論向實際的躍遷;教材中給出的實踐問題也很難進行實驗探究和準確的數據收集。於是作者對於本節課做了教學調整:重新選擇合適的實際問題作爲教學素材、增加課時、先學後教、自主實驗,突破了學生學習的難點。

這篇文章的結構實際上非常簡單,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簡單的結構,孕育不簡約的內容,就是這樣簡單的文章結構往往是最受歡迎的,因爲很多提出的問題都是一線教師教學中常遇到的難題,有問題有解決方法纔是最適合我們一線教師閱讀的文章。

以上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談幾例貼近教學實踐、容易入手的選題方向,其實選題途徑還有很多,我們也可以在閱讀中不斷的積累。閱讀時,其中某個觀點,某種現象有時可能就會引起你的共鳴或思考,成爲你的研究目標。

“寫什麼”我們有了一定範圍的瞭解,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怎麼寫”。

2 怎麼寫

關於“怎麼寫”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講,也就是論文的兩大主體:文題、內容。

2.1文題

文題是用來概括、揭示文章內容的,這是文章的根本。也就是讓讀者在未讀這篇文章之前,知道文章要講的是什麼問題。不過文題還有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作用就是吸引讀者閱讀。編輯是作者論文的第一讀者,所以文題的好壞決定能否進入第一輪初選。所以文題的作用我們不能小視。

關於文題,在這裏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宜小不宜大。

題名範圍過大,內容範圍面小,這種現象在來稿中比較普遍。可能有很多作者認爲文題大一些,會顯得文章有大理想、大觀點、高水平,容易被編輯審稿時重視或選中。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題目範圍的大小不等同於文章質量的高低,擬定文題應務實、具體,最好別去把所研究的問題無原則地誇大、昇華,使文不符題,題不對文。

例如,有篇文章的文題是《走向理想數學教育的教學行爲》,這篇文章就存在題目過大的問題。數學教育、教學行爲是題目中的關鍵詞,但每個關鍵詞的範圍都很大,以此爲文題,不僅要闡述數學教育、理想數學教育和教學行爲他們各自的內容,還要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走向理想數學教育該採取怎樣的教學行爲。那麼,一篇三五千字的小論文能容得下,說得清嗎?我們拋開文題,看文稿的實際內容,本文其實寫的只是數學教育的一個方面,所謂的理想教育其實就是本文作者認爲數學教師應把握幾個基本的,所謂的`理想的教學理念,然後談在“理想”理念指導下,教師該採取怎樣的教學行爲,其實寫的就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幾點個人的思考。顯然,該文題擬定的過大,文題根本就沒能恰當地反映文章所要寫的內容。

(2)宜新不宜舊。

寫論文必須刻意求新,文題更應是新中之新。別人用過的題目再好再合適也不能照用或模仿。但是我們應該承認,文題的出新是擬題過程中比較困難的事,但至少應該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這一點好理解,筆者不多說。

(3)宜短不宜長。

文題過長,即用詞、用語過多,表述上往往顯得很羅嗦,也是文題擬定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文題要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

例如,一篇文章的原文題爲《激活、拓展、創新,開啟學生智慧之窗——一次“任務驅動式”教學探究》,主副標題的形式,文字過多,給人羅嗦冗長之感。其實文稿的基本內容是,作者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上了一節研究型的課,體會深刻就寫了這篇文章,審稿過程中,我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形式(分小組給任務)和方法(以任務驅動各層次學生參與學習)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推薦給讀者閱讀,於是將文題修改爲《“任務驅動”:研究課教學的好形式》,當然文內對應的各級小標題也做了相應調整,改後題目不僅簡潔,內容的指向也更加實際、集中和明確。

(4)宜緊不宜鬆。

一篇論文,在總的文題下,一般還會有各級小標題。小標題用來將整篇文章分成相聯繫的幾個部分,小標題就是用於概括每一部分內容的,以上對文題的要求也同樣適用於小標題。但還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小標題既受制於主標題,又彼此相互制約。

所謂受制於主標題,就是說每個小標題是主標題的一部分不能超越主標題;所謂彼此相互制約,就是各個小標題之間是層次遞進關係,或是並列關係。總之,大標題統轄小標題,小標題服務大標題,並緊緊圍繞大標題展開。讀者往往會透過主標題、小標題窺見文章的邏輯結構。

2.2 內容

選題一旦確定後,就要謀篇佈局,考慮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撰寫思路。接下來可以分爲以下幾個環節:列提綱、初稿、修改。

列提綱,就是對選題內容和收集的素材進行組織和編排,列出具體的寫作框架,就像建造一所房子一樣,先構建主體框架,再進行具體內容的細化。

主體框架由主標題和各段落層次構成,每個段落層次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把該部分內容的觀點概括出來,若還沒有擬好各個層次的標題,也可以用一句話把該部分內容概括出來。各個層次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這個整體框架應該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把所以的觀點都包容進去。主體框架搭建好,就是對具體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大的觀點確定好,再着手大觀點下的中項目,然後是中項目下的各級小項目。這樣提綱就差不多擬定好了。該進行下一步的初稿的打磨。

初稿,在提綱擬定的前提下,趁熱打鐵,儘快寫出草稿。寫初稿就要先從小項目寫起,再寫中項目,最後到大的觀點的梳理,漸次成文。在寫草稿的時候不要計較某些字、詞的用法是否得當,把心裏想到的內容按提綱都寫出來,因爲有點觀點和思想都是一閃念的,草稿寫好後還有後面最重要的修改環節。

修改,常說,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可見論文“修改”環節的重要性。這個環節的工作主要體現四個字:增、刪、改、調。增、刪相對於論文的整體內容而言,考慮是否需要增加或刪減內容;改、調是指對文章層次結構的改動與調整。

修改的過程也就是文章潤色的過程,即是你的作品馬上要和讀者見面的最後一個環節,所以改文章不能着急,有的文章可以當時改,有的文章可以先放一放,放的時間長一些更好,到那時再改,你會發現有好多新的看法,新的補充,對文章會很有益處。

以上就是寫作的基本過程,教師在寫作上可能有自己的愛好或習慣,所以上面的都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