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教育中數學教育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9.76K

[摘要]

幼兒園教育中數學教育思考論文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側重於從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和思考數學的來源,利用生活的現象來構建幼兒基本的數學思維。鑑於幼兒認知和思維的差異性,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換傳統的教育思維,利用數學集體教學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數學教育、區域數學操作材料生活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幼兒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本文中,我基於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現狀,結合自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思考與實踐,談談如何有效促進數學教育的生活化來幫助幼兒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與模式。

[關鍵詞]

數學教育;數學思維;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現代教育的理念側重於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思維與體系。而數學是一門集邏輯和系統爲一體的學科。所以幼兒教師要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有趣的數學,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開動腦筋,手腦並用地思考實踐,並在此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行動

(一)開展生活化的數學集中學習活動

集中學習活動是幼兒數學認知順序性和系統性的保證,數學集中學習活動的生活化既發揮了集體教學的系統性作用,也符合幼兒數學認知的方式與特點。

1.數學認知集中學習情境的生活化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現在許多幼兒園教師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過於表面化、形式化,如10以內分解與組合僅讓幼兒拿着假錢幣進行換算,忽視幼兒的體驗。其實可以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超市裏不同角色,透過體驗的方式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促使幼兒透過解決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提煉和感知其中的數學知識。

2.數學集體教學素材的生活化

一方面,如何從生活中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而且能正確反映數學內容的活動素材是數學集體教學活動需思考的核心問題,即保證集體教學活動使用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如講解圖形,教師可以準備幼兒常使用的玩具形狀;講解序數,可以藉助幼兒自己所在的班級樓層或自己家的樓層。另一方面,活動素材的呈現方式也會影響素材在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如關於數字,既可以是樓層的數字,也可以是紅綠燈呈現的'數字,但樓層的數字在7以上可能會坐電梯錯過,而看紅綠燈的秒數是大多數幼兒具備的體驗,教師只需藉助幼兒熟悉的活動素材,幫助幼兒提煉數學概念,順勢而爲,幼兒會明白真實生活中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3.數學集中學習運用的生活化

在數學認知活動中,要創設與幼兒生活環境、生活經驗相結合的,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如活動《認識掛曆》,指導幼兒爲自己設計合理的一週活動安排表,瞭解週一幼兒園要升旗、週二要參加建構室的活動、週三要參加生活體驗館的活動、週末要和爸媽一起參觀連城的培田古民居等,教育幼兒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二)注重一日生活中數學教育的開發

一日生活蘊含的多樣化學習機會,利於教師有個性化、針對性指導幼兒。

1.貫穿在一日生活中的隨機數學教育

如小班幼兒的思維主要以具體行動思維爲主,因此在數學認知的過程中,必須融入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幼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獲得大量感性經驗的源泉。如清點用餐人數,派發與擺放餐具,有序分發玩具等問題,以引導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2.創設與集體教學相輔相成的活動

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除上述隨機數學活動外,也存在着諸多相對固定和系統的活動滲透着數學教育。典型的是大多數幼兒園開展的晨間點名活動,其中晨間點名牌可以滲透小中大班的差異性。

(三)促進區域數學操作材料生活化活動

1.數學區操作材料具有生活性

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喜糖盒、茶葉盒、小樹葉、雪糕棒、石子、松果、撲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據撲克牌的花樣、數字大小進行排序、接龍、比大小等遊戲;利用各種形狀的盒子進行壘高、認識形體、辨別大小、比高低活動;運用生活中種子、雪糕棒進行分類、排序、平衡練習等。

2.數學區操作材料與集體教學的呼應

數學區的材料是集體教學活動的緣起和生髮點。如幼兒在數學區操作“百變螺母釘”,即不同顏色、形狀的螺母釘,教師可以創設幼兒爲某個動物進行拼擺造型的情境。在此基礎上,小班幼兒可能將螺母釘進行顏色或大小分類,教師提煉分類的概念;中班幼兒可能出現既按顏色分類也按大小分類的現象,教師提煉二次分類的概念,中班幼兒也可能出現按大中小或紅黃藍排序的現象,教師提煉排序的概念;大班幼兒可能出現紅黃藍紅黃藍或大中小大中小的模式排列。

二、數學認知生活化的行動反思

經過系統的研究各個實施途徑的生活化數學教育,我發現以下規律。

(一)瞭解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興趣是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基礎

首先,從與幼兒的交流中,瞭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教師可以抓住與幼兒交談的機會,瞭解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如晨間入園,教師可以透過與幼兒的交談了解幼兒的數學發展水平,如“現在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啊”、“你用了幾塊長方形的木塊”,瞭解幼兒關於圖形和數量的相關經驗,爲進一步開展數學認知奠定基礎,爲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其次,從幼兒遊戲活動中,瞭解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水平。其他區域涉及到數學的材料時,幼兒能否潛移默化運用數學?另一方面,傾聽幼兒的談話,瞭解幼兒喜歡的話題蘊含的數學元素。

(二)滲透生活化的數學元素是數學教育的有效途徑

無論集體教學、區域活動或日常生活,幼兒學習數學仍是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已有共同經驗多的、感興趣的材料或話題,其本質上要求幼兒接觸到的感受到的是生活化的,即幼兒接觸的材料是生活化的數學元素,感受到的情境是生活化的生活情境。抓住生活的數學元素和數學的生活情境是實現數學教育的根本途徑。

(三)抓住幼兒數學發展的核心經驗是開展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根本

無論是哪一種實施途徑,其目的均是爲實現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發展。核心經驗是軸,素材和情境是資源,集體教學、區域或其他領域活動是載體。甚至不同區域實現的同一個核心經驗的深度不一。如關於圖形認知,建構區的積木的形狀是讓幼兒感受有各種各樣的圖形,以及圖形在搭建過程中的運用,而數學操作區的圖形材料是引發幼兒進行圖形的比較,而集體數學教學活動則是提煉幼兒關於圖形的概念,知道三條邊的是三角形,其他領域活動如美工區設計房子運用到圖形,則是對圖形概念的表徵與遷移運用。

三、結論

本次透過研究數學教育的生活化,以“生活化”爲主要實施理念,以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爲實施途徑,以幼兒發展核心經驗爲實施初衷與歸途,“滲透生活化的數學元素和創設生活情境是數學教育的有效途徑”、“抓住幼兒數學發展的核心經驗是開展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根本”,我探明理念、目標、途徑是不同層次的架構,釐清生活化的本質,有利於教師基於整體建構的系統思維看待幼兒數學教育,而不僅僅侷限於個別的生活化的數學素材或個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