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7.39K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錦集七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教材分析

《認識鐘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一名6 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錶,鐘面、表面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

三、設計思路

本課從匯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和兩位新朋友(時間老人和琦琦)交談着;整個背景都是以學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來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創設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促使他們願學、好學、樂學。時間這一數學知識,本來就是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的,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更需要體現以生活爲依託,以實踐爲第一。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隨意地玩自備的鐘或電子表,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五、教學流程

第一、情境匯入。

1.創設情境。

(1)展示課件:日出東方,配有鬧鐘“嘀嗒”聲。

(2)引出主題圖(由教材第91頁主題圖改編)。

提問:

①琦琦正在幹什麼?(學生:起牀。)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麼時候起牀的嗎?(學生:6時。)

③你怎麼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錶。)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錶”。

(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第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錶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錶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錶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

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

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點擊閃爍,配有畫外音:我的身體長,我叫分針;我的身體短,我叫時針。)

……

電子錶:

①由數字表示時間。

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

2.認識整時。

(1)創設情境。

課件依次出現“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觀察畫面,說一說琦琦接下來的一大是怎樣安排的?

②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③學生反饋(隨着學生反饋情況,依次出現與主題圖相對應的6個鐘面)。

④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①觀察6個鐘面,你有什麼發現?

②學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針都指着12(點擊閃爍)。

B.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點擊閃爍)。

③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

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鍾: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2時。(邊敘述邊板書寫法。)

(3)認識電子錶的整時刻。

①出示連線題。

②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③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錶上的時刻的?

④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錶上,如果點的後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⑤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鍾:這個時刻用電子錶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板書:

(強調:電子錶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後面是2個0。)

⑥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錶的形式。

第三、鞏固練習。

1.學生自選完成第92頁練習題並分組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正在幹什麼。

(1)投影展示結果,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琦琦起牀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引導做第1小題)。

(1)出示第1個鐘面。

(2)提問:

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3)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4)學生獨立認識其餘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要求:

(1)添上時針、分針表示整時。

(2)在方框裏填上電子錶所表示的時間。

(3)說一說這個時間你準備幹什麼?

第四、小結。

師:希望透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錶,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

第五、板書設計。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69頁例2,練習十五相應習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在學習了1 000以內數數和l 00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本節課教學,爲比較1 0000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萬以內數打下基礎,而且爲學習萬以內數的四則計算創造條件。《課標》指出:“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依據這一理念和《課標》要求,本課時素質教育目標確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識教學點

l、理解1000以內數中各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1000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及1000以內數的組成。

3、掌握10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l、能夠比較熟練地讀、寫1000以內的數。

2、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000以內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中間、末尾有零的數的讀、寫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1塊、計數器卡片、計數器、數學卡片。

三、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讓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中100以內的數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讀一讀,說出每個數的組成。然後說一說100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

透過說一說、撥一撥活動,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的讀寫及組成進行鞏固,爲本節課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作好鋪墊,並引出課題。100 以內的數,同學們都會讀、會寫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讀寫)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層:學習沒帶零1000以內數的讀寫

1、出示計數器並撥上536,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個數怎樣寫、怎樣讀。並貼出有彩色珠子的計數器卡片。

2、先讓學生彙報,再撥出362、689,指名寫數、讀數。

3、讓學生討論歸納出沒帶零的1000以內數的讀寫法、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百位是幾就在百位寫幾,十位是幾就在十位寫幾,個位是幾就在個位寫幾,反過來,百位是幾就讀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合起來就是幾百幾十幾,並板書。

(設計意圖:放手學生獨立試讀寫這個數,給學生創設五個自主探究的空間,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第二層:學習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

1、把第一層536的計數器中,536中十位上的3個珠子撥去,再把536中個位上的6撥去。師出示計數器卡片,你發現了什麼?

2、十位上和個位上沒有珠子,該怎樣寫,怎樣讀?請學生寫在自己的本子上,並讀給同桌聽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指名說一說。再撥出302、405、320、450等數,讓學生讀寫。

4、分組討論歸納:數中間有“0”和末尾有“0”數的讀寫。

強調哪位沒有珠子就在這位寫“0”佔位。百位是幾就讀幾百,中間的“0”讀零,個位是幾就讀幾,像506,讀作幾百零幾。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末尾的零不讀,像530,讀作幾百幾十。

(設計意圖: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層:學習數的組成。

1、組織學生觀察三張計數器卡片上的三個數,並討論每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彙報時明確指出:506中的0個十和530中的0個一可以省略)學生已有的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學習1000以內數的組成,讓學生獨立完成,有利於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三、練習鞏固

1、課本69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71頁第1題。讀數、說組成。

2、課本第69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第7 1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這兩道題讓學生學以致用,檢查學的效果,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3、畫珠子練習

4、擺數遊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三位數並指名說數的組成,透過擺數遊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5、請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1000以內的數讀出來,其它同學在本子上寫,並指名板書。

(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現象,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感受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 ,數學真有用。)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再次鞏固1000以內讀、寫法

(五)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採用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去探索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由於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佔優勢,因而,在教學中應用了色彩鮮豔的計數器卡片,聯繫生活實際,採用直觀演示進行教學,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大膽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把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比較、類推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讀寫

寫作: 5 3 6 5 0 6 5 3 0

讀作:五百三十六 五百零六 五百三十

幾百幾十幾 幾百零幾 幾百十個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說教材,說學情

(一)說教材

教材在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安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內容。體會了生活中存在的變量之間的關係。正比例關係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係,爲此,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系列情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關聯的量,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共同之處,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與思考,並透過具體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實際生活、圖形)提供了有利於學生探索並理解正比例意義的情景。

(二)說學生

學生在學習乘法的時,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比例的變化規律,在六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透過具體問題,具體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並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

2、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本着在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學會思考教師要設計好問題,學會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表格和圖像,學會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說,並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說,善於說。

三、說教學過程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整個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具體設計如下:

(一)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在生活中存在這許許多多變化的量,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身高體重會變化,時間會變化,年齡會變化。但是有時候兩個量的變化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比如年齡的變化和汽車速度的變化。但也有這樣的兩個量,一個量會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買同一件東西,買的數量增加,應付的總價也要增加。

問:誰還能舉出這樣的兩個量呢?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好地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同時也爲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發現內在的規律。

教學效果與反思:

從實際效果看,這樣的學習材料學生較感興趣,能順利地發現生活中存在的規律。我利用對學生的評價,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在學生回答完後評價:你真聰明,會發現生活中一些變化。這樣一來,第二位學生就會繼續往生活中學過的知識思考。

(二)自主建構正比例的量

透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能正確判斷正比例的量是本節課的中心任務,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二次感知、體驗正比例的活動:

(1)在比較中繼續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徵

引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材料如下:

下面是邊長與周長,邊長與面積的變化情況,把表填寫完整。

登入/註冊後可檢視大圖

四人小組討論,思考:哪一張表格的變化情況和前面的變化規律一樣?

設計意圖:

像這樣同時出現正面與反面的例子,是爲了讓學生在比較中把握正比例量的本質特徵。這樣的比較,與教材安排相比,比較的時間推後了。

教學效果與反思:

教學時,學生透過四人小組討論,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課後反思,發現把比較的時間推後,學生理解較深刻,因爲在前面探究正比例時,學生對正比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比較時學生心中也就有了一個標準,容易找出成正比例的一組量了。

在此基礎上,引入正比例量的'圖像,如下:

登入/註冊後可檢視大圖

登入/註冊後可檢視大圖

登入/註冊後可檢視大圖

登入/註冊後可檢視大圖

思考:這四張圖如果讓你來分類,你會怎麼分?爲什麼這樣分?

並進一步思考:其中三張怎麼都呈直線狀態,朝一個方向生長?(比值一定)

其中一張圖爲什麼呈曲線狀態?(比值不一定)

設計意圖:

引入圖像進行比較,是爲了讓學生對正比例的特徵有更形象地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更豐富的表象,達到數形結合,從而使學生真正建構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效果及反思:

在教學中,學生能順利地進行分類,並思考成正比例的圖像呈直線發展的內在原因是比值一定。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就是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2)嘗試歸納正比例的意義。

最後讓學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嘗試歸納正比例的意義,從而真正建構正比例的意義。

(三)應用提高

練習的設計力求體現多樣性、層次性和發散性。如下:

1、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把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年齡/歲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齡/歲

32

33

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你怎麼想的?

3、說說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第一題是不成正比例的,第二題是成正比例的,這兩題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現,第三題是讓學生繼續在生活中尋找成正比例的量,在這一練習中正比例的量不止一組,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課後反思發現,在學生髮現成正比例後,可以引導學生概括。

(四)小結提升

在小結提升階段,我們要藉助板書設計,幫助學生整理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板書:

上完“正比例”後,發現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表達清楚,課後檢測效果良好,反思我的教學,發現學生要成爲學習的主人,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要做到精講,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教師要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深入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先由教師引着說,再鼓勵學生自己大膽地說,並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說,會說。教師也要善於透過傾聽加強對小組討論的指導。總之一句話,我們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說教材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是透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並知道相應的名稱,不要求學生能表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徵。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在玩中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說課稿認識物體: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養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思維爲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透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遊戲找朋友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透過摸一摸的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搭一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發揮,並能感受複雜物體的形狀與簡單幾何體之間的聯繫。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一、說教材:

《簡便計算》 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冊數學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並且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爲主,透過學生的觀察,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熟練地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計算等一些定律並把前面一節課所學知識與今天的內容聯繫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簡便計算,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與效果。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自學討論法進行教學。師生作適當歸納或總結性的講解;最後進行鞏固練習。透過這種教法,引導學生充分提出問題並充分討論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方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四、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 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爲一體。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學生經歷觀察,概括的過程,理解乘法結合律,透過體驗,感悟,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三)情感態度目標:

透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結合律的意義及運用。

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題。(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透過剛纔的口算題,你們很快算出結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哪三對好朋友呢

教師板書: 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2、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直接寫得數)

25×42×4 69×125×8 4×39×25

【這一環節的目的:既複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雖是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但學生完全可以運用知識得以加深認識,沒有增加負擔,反而增加了學生探究的樂趣。爲新課做了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創設: 同學們來解決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老師買了5副羽毛拍,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 首先讓學生說說"一打裝"是什麼意思

讓學生明白一打裝是12個。

⑵你們根據這些條件能提出什麼問題 小組討論並記錄。

請小組長彙報。(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錢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⑥ 買羽毛球拍比買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錢

【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就能獲得學生思維火花,同時體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現,體驗成功,健康發展"的教學思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教學理念。】

2、解答第三個問題:

你能用兩種簡便方法解答嗎

四人小組交流,彙報。

解法一:12×25

=(3×4)×25

= 3×(4×25)

= 3×100

= 300(個)

【運用數學規律解決生活問題。創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透過素材呈現後,讓學生髮現規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面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它們的積不變。哪種方法簡便,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數就用哪種。】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 (個)

【解法二是一個難點,它就是用100÷4來代替了25,我們可以在教學時把25盒看成100盒,問學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呢 怎樣才能使積不變 擴大了4倍,再除以4,使積不變這樣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應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可使一些計算簡便。同樣我們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也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板書:簡便算法)

3、 用簡便方法解答其餘的幾個問題。"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解答後請人彙報並覈對自己的簡便算法是否正確。第五,六兩個問題較簡單,可以課後去做。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的解法與上一題的解法類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誰能用上節課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330÷5÷2

= 330÷(5*2)

= 330÷10

= 33(元)

【注意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爲使學到的知識能爲解決問題服務,我注意極力選取與本節課知識聯繫緊密的,又是發生在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我注意把新學的知識與舊知建立聯繫,】

(三)練習:

1。進行簡便計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

2、連線: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 6×a) (15×16)×a

(15×16)+ a

3、下面等式中應用了乘法結合律,請在括號內打"√"。

4×(15×3)=(4×15)×3 ( )

(3×4)×5×6=3×(4×5)×6 ( )

6×(3×a)=6×(a×3) ( )

【這一環節的設定將整節課有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結束了一節課的學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應用定律如何進行簡算,透過同學們的觀察與思考,根據乘法結合律對許多題目進行了簡算。今也就是在幾個數相乘的條件下,如果其中有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數,就可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比較簡便。大家以後做題時要仔細觀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巧妙地把題目計算出來。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說教材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並舉例說明倒數的特點。例1教學求一個數的方法。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

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

2.能正確的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在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念的啓蒙教育。

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麼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小學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繫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透過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讓學生先理解“互相成爲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的意思,朋友必須建立在兩個人的基礎上的,那麼有了這樣具體形象思維的理解,學生對倒數有互相依存的特點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簡單的出示幾個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然後就引出倒數的含義、特點,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其實這樣的匯入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的味道。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寫出等於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式子,然後學生彙報、分類,要讓學生自己說出等於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樣的特色,並且讓學生自己給這些有特色的算式中的因數起個名。這樣學生就對倒數的意義中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有了徹底的理解。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說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圍繞“匯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一)談話匯入,初步感知。

和學生談談“老師和大家互相成爲好朋友的”意思,在談話中讓學生理解“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成“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爲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接下來告訴同學人與人之間有着相互的關係,同樣在我們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有着相互關係,比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因數,比如2和3是互質關係,等等,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兩個數之間的有趣關係。這樣就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經歷體驗,探究發現。

讓每一個學生寫幾個等於1的算式,並且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類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會以加、減、乘、除來分類,(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情況的分類方法)然後讓學生找出比較有特色的一類,當學生找出乘法算式等於1的這一類的比較有特色時,要及時讓學生說出它們的特色體現在哪裏,再讓學生寫出幾個和這些算式類似的算式,根據特點,給它們取名字。由此引出課題和倒數的意義。

(三)加強合作,深入探討。

以小組爲單位,找出還有哪些數有倒數,怎樣來求這些數的倒數。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求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必須要先變形,再換位。在探討中,如有學生提出1和0的倒數,那麼要作爲重點進行研究,總結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如沒有學生提出,教師可稍加提示,比如:有沒有哪些數的倒數是它本身呢?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呢?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多樣化,主要有合作練習和獨立練習兩種形式,在練習中碰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麼?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麼?要啓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P43--44及練習題。

教材簡介:《比的意義》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節教學內容,這節課的知識點很多,有比的意義、讀寫以及各部分名稱;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還有比與除法、分數的區別與聯繫等等。本節是用一種新的觀點、方法來認識數量關係的,不少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匯出比的基本性質和求比值的方法,比與除法、分數之間也存在着相互轉化關係,因此本節內容是這一章的教學重點。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爲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係。比的意義教材是選取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有關內容作爲引入比的載體的,透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繫,是一種以“倍比”爲基礎的比較關係。

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後項不能爲0的認知基礎。所以,要使學生真正理解並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讓比的意義作爲一條主線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之中。

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意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中數學價值觀的轉變,即由原來的以知識獲取爲目標轉變爲關注學生的發展爲主要目標。着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另外,教學設計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對教學題材進行了微調,提供現實背景,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在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學會應用。

1.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本課在設計時引用飛船的有關內容引出比的載體,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比的意義和作用。再透過題組訓練,以及問題判斷等,讓學生在認知衝突的對立中走向統一,從而對比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全面、系統的構建起新知識的模型。最後透過生活中的比的應用,幫助學生拓展延伸比的認識,深化比的意義,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

2.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數學中蘊涵着美,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數學鑑賞和審美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發展。

3. 學習過程從封閉預設走向開放、生成。透過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把“什麼是比?爲什麼學習比,比有什麼作用?”作爲核心問題隱藏在整節課的教學思路之中,使學習始終處於觀察、探究、交流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和知識生成,凸現學生學習主人地位,從而更好地爲學生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