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小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學問君 人氣:2.23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說課內容:

1。跨越式跳高,2。遊戲“打鴨腳”自選。

設計思想:

在“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依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結合教學器材、設施來設計,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透過學習“跨越式跳高”來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強身育人爲宗旨,始終貫徹“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爲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人教版)第二冊跳躍單元內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運用跨越跳過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動作,更是許多孩子用來展示自己跳躍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簡單易行,並具有發展彈跳力,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協調性,鍛鍊身體的作用而深受師生喜愛。“跨越式”跳高的學習不僅是深入學習“俯臥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躍運動項目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重點難點:跨越式跳高技術並不複雜,學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術,但都比較自然隨意。根據多年教學經驗,這節課我確定重點與難點爲:

1。重點 起跳技術,過杆與落地技術。

理論依據:跳高過程是人體運動由動能(衝力)快速轉化成勢能(高度)連續過程,主要透過起跳來轉化;而過杆姿勢方法決定跳高的水平。

2。難點 助跑、起跳、過杆及落地用力協調性、連貫性。

理論依據:因跳高技術是一個需要完整動作過程,如果跑、起跳、過杆、落地不連貫,不能協調完成,那麼整個跳高技術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定它爲難點。

二、說學情

學情分析:學生的身體骨骼、肌肉、韌帶、關節處在快速增長時期,這階段學生思維敏捷,模仿能力強,體能恢復快特點,加之爭強好勝,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犢不怕虎的性格,正是開展體育鍛煉黃金階段。但由於個體差異大,獨生子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相對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練習時間無法長時間集中弱點,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既要鼓勵素質好的大膽創新學習,又要考慮弱勢羣體的幫助,引導他們掌握技術的同時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力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學生的跳躍基礎,結合教材的作用,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按水平四《標準》來確定學習目標的。

1。認知目標:透過教學,進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運動技能、技巧,運用所學跳躍各種障礙。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熟練運用所學的跳躍技術安全的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3。情感目標:透過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教學過程中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以教學目標爲準繩,依據學齡特點,結合學生原有基礎,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法優勢基礎上。主要運用:

教法:

1。啓發式教學法,透過語言、示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創新火花。

2。 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透過糾正獲得正確動作,提高學習的信心。

3。遊戲法,用遊戲活動的方法開展教學。 學法:自主嘗試法,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採用“聽、看、想、練、問、比”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學生自主去嘗試,互相對比,討論,觀察、練習等方式獲得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即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的過程,結合學生的運動基礎,本課教學流程爲:準備部分、遊戲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實施步驟:

(一)準備部分,約2分鐘

常規工作後把準備好的掛圖,分解動作圖解,完整動作圖片,跳高各技術組成部分要領及一些跳高運動員比賽圖片發放、掛起讓全班同學觀摩學習。

意圖:讓學生認識所學內容,明確任務、目標、方向。

(二)遊戲“打鴨腳” (約7分鐘)

玩法1、將全班分成若干組,用單腳支撐,在指定的圓池內跳動(直徑5米),一人矇眼在圈中間,用膠皮杆在地面劃圈平掃,由慢到快,靈活掃動,掃到哪裏,學生必須採用單腳跳躲的方法躲閃。

玩法2、將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內鴨子的腳,。其它同學在圈子內跑動,被打到的換打的。

作用:這個遊戲透過躲、跳、跨、跑活動,發展學生彈跳及靈活性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克服了心理的緊張氣氛。

意圖:一是熱身,放鬆肌肉、關節、神經爲更強練習做好準備。二是激活課堂氣氛,減輕心理壓力。同時爲學習跳遠打下基礎。

(三)基本部分 約27分鐘

1。遊戲“猴子摘桃” 3分鐘

①你能找出讓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辦法嗎?把桃(球)掛在不同高度,讓猴子(學生)跳起摸球。

練習方法:透過原地、短距離助跑,單或雙腳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 ②你的腳能踢到多少個桃子(球)?練習方法:透過原地、短距離助跑,用腳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遊戲活動發展彈跳力,提高練習興趣,練習不同起跳、擺腿技術。 意圖:讓學生透過要摘桃就得跳起來,要踢高就得把腿擺起來,將本能的跳躍能力發揮出來。達到起跳、騰空、落地、身體平衡素質練習。

2。討論:2分鐘,出示討論提綱(1)跳高由那幾部分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嗎?讓同學之間討論學習內容、透過對圖片、概念、動作要領學習從理論認識跳高是什麼。

意圖:利用恢復些體力時間設問激趣,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3。嘗試“鯉魚躍龍門” 約4分鐘

用“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發起嘗試跳高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基礎,選擇小組,嘗試着跨越橫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練習3到4次。部分弱勢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過斜杆來完成任務。

老師巡迴觀察,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別人練習情況。

目的:瞭解學生基礎,發現問題,①助跑與起跳不能連貫;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騰空不過杆;④心理緊張;⑤女生中出現雙腳起跳等問題。

收穫:初步認識跳高完整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過杆、落地四環節組成,體會到並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圖:用遊戲方法複習跨越式跳高技術,用“成功”激發熱情,用鼓勵增強信心,變被動爲主動。爲下一步教學準備。

4。講解、示範,針對主要問題,交流改進方法:約5分鐘

①請兩到三位跳高“高手”給同學們表演示範。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分析動作,分析大的問題。

②老師做分步動作與完整動作示範,並與學生交流、解答問題。

目的:使學生在大腦裏快速形成正確動作表象,瞭解自己的問題所在,能針對性的練習與改進。

③技術引導:(口訣)助跑自然輕鬆要快,後步小;起跳先腳跟後前掌,迅蹬伸;身過杆,落擺腿,屈緩衝。

5。 分組學習 約9分鐘

根據學生的水平基礎重新分組,充分發揮體育骨幹作用。

① 學困生練習

這部分學生多爲女生和獨生子,身體素質差些,運動能力低。

從自己弱勢出發,分步掌握到整體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術,同時還要注意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減輕心理緊張狀況。

方法:進行分解強化訓練爲主,降低技術要求,用助跳器幫助起跳,從過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墊保護,減輕心理壓力。反覆練習,逐漸掌握各環節技術,達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過杆完成跳高動作。

目的:是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技術。

②一般生練習

這類學生有一定基礎,自己透過認真觀察和圖片資料自學,在經過同學幫助和教師的點撥,很快掌握新知識。

透過多次反覆完整動作練習,熟練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術。

方法:根據自己存在“問題”透過不斷次練習與改進;觀摩其他同學跳高動作;與他人討論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技術,糾正錯誤、多餘動作,尋找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練中鞏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術。

③優秀生練習

發揮骨幹作用,幫助弱生,並向更高難度發起挑戰,強調安全問題。

對部分身體素質好,運動水平高,掌握動作快,大膽鼓勵他們自己根據獲得資訊,自己確定高度目標,並進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臥式、背式跳高,鼓勵大膽創新,向更高的高度發起挑戰。

目的:以點帶面,共同發展。

老師巡迴參與小組練習,全面兼顧不同水平學生,重點放在學困生和一般羣體上。 意圖:根據學生能力的強弱,動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級別,要求不同,練習方法不同,滿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各取所需,自得其樂。

6。創造記錄 約4分鐘

以小組爲單位,發起挑戰,不斷提高跳越高度,並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績。 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對自己與他人點評、互評,用掌聲鼓勵同學。小組長記錄情況。

老師參與技術薄弱組的活動,進一步指導和鼓勵。

目的:讓學生將所學展現出來,用實力證明自己,我能行。

意圖:對學生學習情況全面檢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7。放鬆練習 2分鐘

在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盪漾着美麗的白塔……。”《讓我們蕩起雙漿》歌曲音樂伴奏下,讓同學們根着老師用些節奏輕快,難度小的動作放鬆機體,緩和情緒,恢復體力。

(四)學習總結 2分鐘

把同學集中起來,認真聽取每個小組長的簡單彙報,用提問方法幫助同學複習所學知識內容,明確“要想跳得高,必須彈跳好和必須要的助跑速度與起跳的合理結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勢,在騰空中身體重心高度與橫杆間有着不同的距離,因此,選擇過杆技術是跳高的又一個條件。”大家知道今後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課

六、預計課的效果: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學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要領,完成率在85%左右。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爲35%左右,最高心率爲150——160次/分,平均心率達到120——130次/分。讓學生既出汗又臉帶微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七、場地器材:

跳高架8付、橡皮筋4條、錄音機1臺、海綿墊12張、小黑板2塊、跨越式跳高掛圖一套、各階段動作練習圖片、動作分解圖片(多張)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二盒。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實的形成》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自然》第十冊的第十三課。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書的重點之一。它以中、低年級學過的有關植物學的知識爲基礎,透過以桃花爲例,使學生全面認識花的內部構造以及果實形成的過程,爲後面學習植物繁殖的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花的內部構造。

2、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資訊進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這幾個教育教學目標,即體現了老大綱對知識的要求,又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認識花的內部構造、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是教學重點,因爲新的課程標準淡化了對知識目標的過分要求,提倡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會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是難點,這是由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徵、認識水平決定的。

三、課前準備

1、Authorware5製作的課件《果實的形成》

2、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

四、課時安排

根據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大的特點,本課我安排一課時完成。

五、教法學法

教法:現代教學手段中的電腦多媒體爲自然課的觀察、實驗、演示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本課教學中,作爲一所城市學校讓學生人手一朵桃花進行解剖,觀察很不現實。因此,本課主要採用CAI教學,充分利用我校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先進設備和自制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功能,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結合談話法、觀察法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慾望,努力培養他們的自學探究能力。

學法:在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中,讓每個學生透過執行電腦CAI程序親自參與到學習當中,結合討論法、人機對話等方式,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完成與教師、同學、電腦之間的資訊交流,真正實現在快快樂樂中學習和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烈的色彩可以極大地刺激人的神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切入課題:用課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濃烈各種果實的圖片,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圖上都有些什麼果實呢?

爲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緊接着問:“你能說一說想了解有關果實的哪些知識嗎?”讓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習的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最後,用一句:“今天,我們就以桃爲例來研究一下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教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二)學習、探究

1、大膽猜想,提出假設。探究的第一步驟是提出假設,爲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用提問:“你覺得,果實的形成與植物身體上的哪個部分有關?爲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並不立即進行對錯的評價,而是提出:“哪一個同學的說法更準確一些呢?請大家執行電腦程序尋找答案。”從而引導學生進入CAI課件中,開始自學探究。

2、自主探究,交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執行程序自行探究,教師則巡視指導。學生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斷,透過人機對話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果實的形成與花有密切的聯繫。”

接下來探究花的構造,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認識果實形成的基礎。在這個主要的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和幫助,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練習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效果,教師瞭解學生情況,及時調控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後,我提出“花的構造,你們記住了嗎?”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測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件中的“交互功能”主動控制是否進入本階段的測查:若準備好了,就選擇進入測查;若還需複習,就選擇回到“認識識花的構造”,使課堂呈現出一種良好的自主環境,

測查完成後,計算機給出正確的答案,進行訂正和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表揚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鼓勵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受,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3、仿真模擬,突破難點。多媒體電腦具有仿真模擬功能,利用編程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透過動畫或VCD影片,顯示在屏幕上,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事物演變過程等,變不可見爲可見,爲學生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本課中,果實形成是一個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過程,在果實內部發生着平時我們無法看見的變化學習。“認識果實的形成過程”就可以充分發揮CAI的以上優勢,在課堂上能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然界中的這一複雜的變化過程,從而有效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經過電腦的仿真模擬,學生果實的形成過程就會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討論中,大家形成最終的結論:果實的形成過程是由“傳粉 → 受精 → 結果”三大步驟組成。(同時形成板書)

(三)瀏覽資源庫,拓展視野

最後,將與本課有關的資源庫名稱或地址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深入瞭解的內容。從而昇華和拓展了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學習活動,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

小結:縱觀本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透過將人性化的課件與多媒體網絡的豐富資料充分融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念,在創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既強調教師"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學生"學"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模式上,本課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難度、夥伴,依據教師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並及時調整練習手段、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爲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身心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個性發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不同的提高。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爲八年級的兩班男生。該兩班男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農村孩子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大部分學生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前滾翻"等基本技術動作,這爲本課次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懂得身體躍起騰空是區別於前滾翻的關鍵。

2、技能目標:大部分男生能獨立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20%完成動作圓滑優美,具有明顯的騰空過程。

3、情感目標:透過教學,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開拓創新、勇敢果斷、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

四、教材處理

魚躍前滾翻是在學習前滾翻和遠撐前滾翻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爲以後技巧聯合動作教學服務。"魚躍前滾翻"的蹬、躍、撐、滾等各技術環節,同其他滾翻類動作技術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學好本課對以後的滾翻類教材的學習有着重要的輔助作用。

重點:躍起遠撐;

難點:屈臂團身的時機。

五、教學程序

1、課堂常規(1’)整隊、宣佈本課內容

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

2、熱身部分(6’)

在結合技巧特點,做徒手操。六節,4×8拍。接着做誘導練習,團身滾動4次。半蹲後襬開始做兔跳練習5次。

設計意圖:爲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興奮性,同時爲學習技巧做好身心準備。

3、學習與體會部分(18’)

(1)教師示範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並結合圖解,歸納、誘導、講解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領,及保護幫助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教師優美示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分解學習

①前滾翻"②遠撐前滾翻"③保護幫助下做魚躍"④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⑤獨立完成動作。

設計意圖:這樣分層遞進、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教學,再加上語言的激勵,使學生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從舊知到新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個難點,保護幫助下做魚躍、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兩個練習內容的設計主要是爲完成本課教學重點,躍過同伴平舉的手(或者越過橡皮筋),都是爲了突出教學重點蹬、躍、撐、滾,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4、鞏固練習部分(10’)

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後,根據自己練習情況結合動作標準,組內討論進行自我評價,透過練習反饋,進行自我調整。練習難度分三組,基本完成組、達標組、提高組。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分組後對基本完成組同學要進行重點輔導。

最後請2--3名不同類型的同學示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能分析動作,然後師生客觀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運動樂趣。培養學生觀察動作的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審美能力。

5、結束部分(5’)

教師領做放鬆操 (手臂、身體波浪) ,學生模仿練習。在音樂伴奏下,師生同做,放鬆身心。最後教師總結講評,歸還器械,師生道別。

設計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最後結束本課教學活動。

六、教學方法

1、教學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挖掘能引起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習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教法:講解示範法 、分層遞進法 、語言激勵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分層遞進教學法,因爲在教學中"魚躍前滾翻"的騰空高度和手撐的遠度,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同時再加上課初的示範、課中的語言激勵使學習重點分散,學生易於接受新知,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3、學法: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討論練習法

在課初讓學生觀察完整動作,建立整體概念;在學習與體會階段主要是模仿練習新知,同時聯繫舊知逐步內化爲自己的技能;在練習階段主要討論練習法,根據學生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練習的難度、練習夥伴,學生自主的練習,依據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運動能力、學習效果進行討論評價,透過評價反饋及時調整練習手段、練習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爲終身體育學習打好基礎。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本次課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4

1、說教材22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自己的辛勤勞動,纔能有所收穫。文章共有5節,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尤其是第三節和第四節,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課文中配有四幅生動的插圖,充滿童趣,學生非常喜愛。

2、說學情透過上半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換一換法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礎好一些的學生能讀出句子的語氣。

3、說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22課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這一單元的主要目標是讀課文識字。既是對前幾個單元識字方法的鞏固,又爲下一單元讀課文識字打基礎。這一課要求學生能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1個部首,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拼音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對上海地區的學生來講比較不易,因此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抓住對關鍵詞語的理解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爲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爲閱讀而閱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懂得只有自己的辛勤勞動,纔有收穫。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根據提示展開想像練說話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說教法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出示兩隻可愛的小兔動畫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設懸念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最後一環節中,利用遊戲來鞏固字詞,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課結束時依然興趣盎然。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對比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啓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二、三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找一找描寫小白兔種菜的句子,用線劃出。看看動畫(小白兔種菜的過程),做做動作讀一讀,背一背。出示多媒體(小灰兔躺在牀上吃菜的情景),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用疑惑自豪來說一句話體會含義。拓展說話練習: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會怎麼想,怎麼做?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透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5、說學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字的字音字形、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主要採用自學的方法。透過前階段的讀課文識字教學,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自學生字的`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識字的方法識記漢字。對課文整體感知透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透過指名說說大意,讀了課文後,你喜歡誰?爲什麼?從哪裏可以看出?等簡單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對於生字字形的識記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識記生字的方法,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可比比誰的識記辦法多,方法妙,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識字效率。至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悟一悟、練一練、說一說,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6、說實施匯入課文學習可以從看圖創設情景着手,再設懸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匯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裏學知識,學本領。設計練習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選擇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小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透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相容並舉中力求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透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透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祕密》寫片段。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夏夜多美》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15課,這組教材的主題是“夏天裏的趣事”,以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爲體裁。透過這組教材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夏天的特點。 《夏夜多美》這篇文章寫的是發生在夏天夜裏的一件事: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裏上不了岸,美麗的睡蓮和善良的蜻蜓毫不猶豫地幫助了螞蟻。螞蟻回家了,星星看見了,高興地眨着眼。這是一個很普通的關於助人爲樂的故事。但是作者選用童話的形式,選取了螞蟻、蜻蜓、睡蓮爲主人公,以星星爲見證人,讓這靜謐的夜晚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起來。透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是美好的事。教學目標如下:

1、會認“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多種形式地讀,初步感受夏夜的美,不僅在景,更在心靈。

《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重點。其中“感、睜、激”這幾個字,生活中不常遇見,是認讀的難點,而“他”與“她”的“也”字是寫字教學指導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表演朗讀法,並輔以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1、表演朗讀法: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爲他們提供主動感知、積極思考、體味成功的平臺。表演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孩子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指導表演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動作及神情,學會想象與表演。

2、情境教學法:這個情境是怎麼創造的?主要是透過電教法和頭飾表演法達到的。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們在接受資訊時,無論如何強調調動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爲過。這節課,透過動畫製作,讓學生邊看邊讀、邊聽邊觀察,加上優美的樂曲做中介手段,以動物頭飾爲媒介,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的情境。

本課的學法指導重點放在:朗讀表演法和合作學習法。

朗讀表演法。這與教法是相呼應的。主要是透過學習,讓學生明白表演是建立在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課文。

三、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複習舊知匯入:

1、“夏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誰能用我們剛學過的《識字4》裏的句子告訴大家,那些可愛的動物最愛幹什麼?”這樣的匯入新課能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一是複習知識,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二是本文的兩個主人公,在《識字4》裏都有提到,能自然而然地匯入新課。

2、老師說:“這些動物真有趣。今天,有兩位還來到我們的教室呢!看看他是誰呢?”這個時候,把螞蟻和蜻蜓的圖片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和小動物打招呼,認讀“蜻蜓、螞蟻”四個字。人教版教材一年級的識字量很大,教師一定要利用或創設各種平臺讓生字復現,以達到熟識與鞏固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動畫,配音樂,渲染烘托氣氛。在輕鬆愉快氛圍中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說出本課講了哪幾種可愛的小動物,貼出圖片,再讓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這些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激發學生樂於探究的興趣。在反饋說的時候,讓學生說清所發生的事,其實也就是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把握。

3、在讓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做到:一要求明確:

(1)認真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一次讀不通再讀第二次;

(2)讀好課文,想想哪裏最難讀的地方,再讀上一次。

(3)讀通課文後,想辦法記住本課要認讀的字。

二要給足時間,對於低段的孩子,學習課文能力不強,不給足時間,將學會偷工減料,無法達到自讀自悟的效果。

4、學習生字: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識字環節,對於一年級下冊的孩子,他們掌握了較多的識字方法,而且有了一定的組織能力,這個時候讓他們小組合作識字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但是這種學習方法常會流於形式,因此在組織學生自主識字,一定要做到從細微處着眼,進行指導,分工明確,讓每個學生承擔着不同的學習任務。如:組長管紀律,組員有的管理生字卡片,有的記下好方法,有的記下難以識記的字。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每一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才能和諧地交流、合作。

5、交流反饋生字學習情況。

在反饋交流時,除了讓學生提出難記的字時,還要讓學生反饋,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了生字,這樣做:一是讓學生學會傾聽,二是償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在學生介紹的好方法中,這些好資源教師不要浪費,要進行總結、強化,讓學生逐步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

如:歌謠識字:

(1)目爭睜,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時。兩字合一字,好記好認識。

(2)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猜謎識字:

(1)根:很字兩人離,木棍左邊立。

(2)非:一排小朋友,個個揹着手。一排變兩排,看看沒有手。

做動作識字、偏旁歸類識字熟字帶生字:

(1)蓮:草字頭,是植物。小草綠,荷花紅。最美麗,是睡蓮。蓮葉綠,蓮花紅。

(2)激:灑水潑水三點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頭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3)趴:足字旁,在左邊,一撇一捺右邊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4)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亂。學朗讀,要動情,讀出感情纔好聽。只有及時鼓勵,讓學生不斷體驗到主動識字的樂趣,學生纔會更愛學習生字。

(三)再讀課文,讀準讀通:

朗讀是傳統語文學習的方法。作用在於: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這節課,教師是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帶領學生去讀。

邊播放夏夜的美景,並用優美的語言邊描繪:太陽公公還依依不捨的留在天邊望着人們,不肯離去;夜神急了,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下山去了,順手一拉黑被子,於是夜幕降臨了。那些閃爍不定的星星多像一隻只淘氣、幼稚而又充滿神祕智慧的眼睛。它們彷彿在和我們玩“藏貓貓”的遊戲。它們憑着自己靈巧的身軀,東躲西藏,時隱時現,十分有趣。在這樣美麗的夜空下,小動物們上演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哪列小火車願意把這樣故事跟大家講一講?

“講故事”可是低段孩子最喜歡的事兒了,被美麗的夜景一渲染,把他們讀的慾望激發出來了。興趣激起來,教師不忘了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再準備一下,好讓火車開得更順利,這樣孩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又加深了一步。

這樣的讀還是不夠,可以再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把它的話找出來好好讀一讀。這也是爲了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並進行表演做好準備。

(四)學習課文的1—7段:

這幾段話中,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因此朗讀的指導非常重要,其中動詞的學習也是重點。

師朗讀引入:夏夜,公園裏靜悄悄的。水池裏,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是怎麼回事呢?誰來告訴我?請學生來讀2——6自然段的內容。

再用一個問題:睡蓮和小螞蟻在說什麼?請與同桌練讀他們的對話。(指名讀對話)

再用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對文字的理解。

(1)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什麼啦?

(2)這時候,小螞蟻什麼心情?

(3)從睡蓮的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

同時表演朗讀,如果盡是就文字而言,會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因此,這時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討論每個角色的語氣怎樣讀,並嘗試給這些角色設計表情動作。

如:睡蓮姑姑(奇怪的問):“小螞蟻,你怎麼了?”

小螞蟻(揉揉眼睛,傷心的)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啦!”

讓學生嘗試添加提示語,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表情動作,添加不同的語氣詞,使課文變成了童話劇。由於是自己創造的成果,學生會讀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經過這樣的教學後,爲孩子的表演朗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尋找夥伴,邊讀邊演課文,並且提醒他們,表演是爲了更好的朗讀課文。同時要求表演時要做到自信、大方。

再請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學生入情入境地學了課文之後,再進行齊聲朗讀,把書香課堂推向一個高潮。

(五)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生字教學“多認少寫”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點,這樣的編排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生率很高。

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次採用實驗法研究記憶,發現了遺忘曲線與分佈複習的規律。他發現,被記憶的材料在第1個小時之內遺忘非常快,以後逐漸平坦。尤其是在前20分鐘,遺忘率高達58.2%,因此低段語文的識字教學在一堂課之內一定要安排複習鞏固的環節。 在複習階段把遊戲引入教學實踐,寓教於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根據這樣的規律與學情,在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

1、給星星找朋友:這些字寶寶帶着他的拼音出去玩,一不小心,走丟了,這下壞了,他們忘了自己叫什麼名字,急得要哭了,誰來幫幫他。雖然同樣是把生字和拼音連線,但是換成說教叫生字叫自己的名字,學生興趣可提高了。

2、給字寶寶找夥伴:“蓮”寶寶樂了,他說:原來我的名字叫“蓮”,可是他又煩惱了:誰是和我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呢?誰幫我找一找。其實這是讓學生給生字組詞。然後再說:其他寶寶非常羨慕“蓮”寶寶,誰也能幫幫他呢?

3、經過你們的幫忙,字寶寶十分高興,現在誰如果能用上這些詞語寶寶說一句話的話,那它就會從黑板上跳下來和你回家了。這些複習形式學生所喜歡的,比起用直白的話說給生字組詞造句,這樣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讓他們開心的學,學得有效。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應該讓學生第一次抄寫詞語的時候,做到準確無誤。錯誤的印象一旦先入爲主,那麼後面的糾錯就會事倍功半。因此,在寫字教學時,不僅要指導學生去讀帖,教師要先讀帖。

本課四個要寫的字中,“送、過”二字帶走之,可聯繫第九課“連、遠”二字的寫法,教學這個偏旁,提醒學生:“橫折折撇”寫時要稍短一些,其次是最後的“捺”,最後的小腳要擡一擡。;四個左右結構的字中,可以把“她、他”作爲重點進行指導,重點指導“也”字的寫法:(1)橫折鉤的橫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寫得太長;(2)豎要寫得高一些;(3)豎彎鉤要拖長,出鉤前,先回鋒。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文字多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抓住文中的幾個動詞,再現了睡蓮救小螞蟻的情景。從而輔助於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夏夜多美

螞蟻:哭、趴、連聲說

睡蓮:睜、看、問、彎

本堂課,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讀、想、演、議、寫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運用多媒體,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於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課文。總之,本堂課,教師是紮紮實實教語文,學生是實實在在學語文,由於教師關注到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語文,取得較好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讓學生善於傳遞友好

教學方式:專題教育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善於傳遞友好。

教學手段: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島

快樂的一天

大清早,上學校,看見阿姨問聲好,遇見老師喊個早。一路上,微微笑,大家誇我真友好。下課時,做遊戲,同學摔倒我扶起。拍掉灰,洗掉泥,開開心心回家去。

二、活動營

活動一:友好問候

兩人組隊抽籤,用抽到的國家的問候禮節,首先向自己的搭檔表示友好,然後向班級的其他同學表示友好。

說說當別人向你表示友好是你有什麼感受

(中國)握手禮:雙腿立正,上身前傾,伸出右手,四肢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

(泰國)雙手合十於胸前,稍稍低頭,互致問候。

(日本)深度鞠躬行禮,互遞名片。

(美國)擁抱禮:雙方互以自己的雙手抱住對方的後肩。

活動二:友好詞語串串燒

全班同學分爲四組討論表示友好的詞彙,並將它寫在紙上。各小組輪流說出一個表示友好的詞語,不能重複。若說不出來時,請他們爲大家唱一首表示友好的歌曲。

三、分享屋

在有仇恨的地方,真誠友好,心中的恨意會慢慢消逝。

在有傷害的地方,真誠友好,心靈的傷口會慢慢康復。

在有猜疑的地方,真誠友好,心裏的疑惑會慢慢化解。

在有絕望的地方,真誠友好,心底的恐懼會慢慢減退。

在有悲傷的地方,真誠友好,新建的痛苦會慢慢淡去。

讓我們落落大方、真誠自然的傳遞友好,將明媚的笑容送給他人。

四、拓展園

禮儀隊是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你是都想加入禮儀隊做一個親善大使吶現在的你是否已經具有禮儀隊所需要的素質哪些方面還需要改善

我擁有整潔的外在形象。

我擁有點頭微笑的習慣。

我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