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學問君 人氣:8.47K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一個班上總有幾個讓老師特別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對於這種現象我沒有過多的在意,對於他們的嚴重違紀行爲我也只是說幾句,總感覺自己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恰當,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有時候把我氣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懲罰他們幾下就算罷了,還怕處理重了影響學生情緒。對於非正式羣體就更沒辦法了,感覺他們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無拘無束似乎已成爲他們的一種習慣。而我只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幾句,教育幾句,希望他們從此改正,但效果卻是因人而異,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反思:制定嚴格的課堂規章,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共同執行。可透過召開班會,對學生進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係。)

小學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更多的是照顧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一年級的孩子,具體的形象思維佔據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準備實物,也就是教育學上所講的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多用這些實物去刺激他們的大腦,擴展他們的思維,用具體的實物去幫助孩子們思維的延伸,這有助於他們抽象思維的開發與培養,爲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俗話說,手腦並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手上動的多,見的多,腦袋裏才裝的多,到時可供提取的纔會多。教學上的多動手做,多動腦思考,這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的想象思維,爲其創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學掛圖,教學模具,多製作教具,有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製作教學器具,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一堂計算課。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初步認識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知道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商就是 乘式中的因數;最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算能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就是如何將學本式卓越課堂與學校的四度三正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努力作到以學定教、以學施教、以學論教,力圖從被動接受型的課堂轉向主動學習型課堂,從知識增長型課堂轉向 能力發展型課堂。讓聽課的教師覺得看起來大有看頭,嚼起來大有嚼頭。不僅要在學習方式上求變,還要彰顯學科特色,突出新課標提出的四基、四能。

上課時,可能每個老師都有同感: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哪怕課後再調皮,課堂上的注意力都是很集中的。一位教育家說:教師的巨 大技巧就在於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們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孩子的年齡小,幾乎都在8歲左右,注意力難以集中更是成爲了我們課堂教學的 一大難題。作爲一名教師,如何讓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顯得尤爲重要。

在我小的時候學習計算,我就一直覺得它有點機械、枯燥、乏味。上課之前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變得生動有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主動的去探索,而不是單純的用法則讓孩子被動接受呢?課前準備,激趣導 入時,我用對口訣,背口訣,補充口訣的方法瞭解孩子們對口訣的掌握情況,請孩子大聲朗讀題目要求,這樣的題目要求和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 信意識,相信自己能行,爲後面教學中學生有效地發揮自身的潛能,發表自己獨道的看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用。

成功之處:

在我上課的引入階段,我先講了昨天上街買了花瓶插花,加上多媒體的演示,使得學生的眼睛全都盯在大屏幕上,一個個聚精會神,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提高了。練習中, 我沒有直接將課後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將課後5道題聯繫起來,設計成一個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其次,我用小組交流、同桌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 生自己得出用乘法口訣求商,要先看除數是多少,就用幾的口訣。

不足之處:

第一,小組討論的時候,看上去小組討論的 都很激烈,有的小組每個孩子都在張嘴,卻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學困生把此時當成了玩耍的最好時機。很明顯,這樣的討論沒有起到真正討論的意義,也沒 達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時間耽擱了,所以以後要多加強在這方面的管理,教師要多巡視,不能讓一些學生濫竽充數。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討 論,這樣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

第二,我沒有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題目。

總之,教師有不斷學習、探索,轉變育人觀念,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要讓孩子覺得數學並不是那麼枯燥無味,所以在教學中要讓數學和生活練習在一起,這樣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出來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率就出來了。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理念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按照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爲本,創新教學形式,從其本質來講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教學主體,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依據教材內容,在學生認可的、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透過師生互動交流發現問題,並在質疑問題中進行思考,最終實現學生有所獲得,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以便讓學生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學有所得。爲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面向全體學生改進教學方法方式,以便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二、新時代良好教學氛圍的構建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小學生正襟危坐,“師動生不動”。時至今日,學生有其自身的個性特點、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愛好探究,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緒的波動和認真學習時間短暫,對於此種情形的出現,筆者覺得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這些特點,與學生進行情感、情緒上的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動向,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高質。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筆者用多媒體投影一個多邊形,然後逐漸用黑色把多邊形的“大部分”擋住,這時只露出一個有三個角的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根據剩餘部分說明三角形的定義。於是,學生的好奇心來了,開始先是竊竊私語,隨後開始大聲討論: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是否正確呢?筆者隨後利用多媒體隨意地用三個線段組成圖形,但不見得是三角形。於是,多媒體顯示出:看一個圖形是否是三角形,要把握了兩個要素:首先,是三條線段;其次,要看能否圍成封閉圖形,筆者重複了這句話。然後,告訴學生三角形有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之分。隨後,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分別予以顯示有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氣氛活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從而使課堂成爲新時代的優質高效課堂。

三、數學課堂的學法指導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教學主體,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建構知識,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由於學生對數格子缺乏適當的方法,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數格子存在誤區,數不清楚,致使學生不能準確計算的數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鑑於這種問題的出現,筆者不失時機地啓發,同時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學習方法的點撥、指導:同學們,請你們想一下能否把我們學過的圖形和現在的三角形一併結合起來考慮,也就是說,將三角形細化成多個原先學過的圖形,然後用已知的圖形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呢?筆者的提示,學生好像猛然明白了什麼,情緒一下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之間開始了互動交流和相互切磋。不一會,學生就發現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也有的學生提出而且還可以把三角形從中畫一條線就可以分成兩部分,分別是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如果把這兩部分再旋轉180°的話,是不是就會成爲平行四邊形呢。經過如此三番的提示、引導和學生的努力探究,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很快發現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同時也讓學生在複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

四、新時代數學課堂的引導探究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課堂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互動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實現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邊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在教學《可能性》這節課時,筆者從學生感興趣的摸球遊戲作爲課堂匯入的開始:在一個紙袋內裝有一紅二白3個乒乓球,先後讓5名學生分別從中隨意的取出一個球,並且連續摸3次。隨後,教師在黑板上進行了分析:學生摸球結果無外乎3種可能,一是全是紅球,二是兩白一紅,三是全是白球。學生認可了筆者的分析,隨後筆者又提出問題:你認爲上述哪3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最大?爲什麼?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慾望和激情,此時,同學們互動交流的氛圍起來了,學生積極交流的課堂氣氛活躍,並在交流中逐步進行探究,最終讓學生在交流創新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祕。以上教學氛圍的創建,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上個學期區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抽測,我班以平均88分的優異成績名列三鄉鎮前茅,在全區也有較好的名次。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教研中心領導多次親臨農村學校進行專業的督導與引領,離不開我校領導與同事們的鼓勵與期望,當然,也離不開自己這一年來對課堂教學的不斷努力與辛勤付出,讓我收穫了孩子們智慧的成長和課堂教學的成功,實現了數學課堂教與學的雙贏。老師們都知道,面對課堂教學,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又不得不選擇適合他們的不同教學方法。透析畢業測試題,不難發現我班學生有兩個顯著的優點,那就是在基礎知識和計算方面掌握較好,這爲本次抽測贏得了良好成績的更多可能。俗話說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其實,這也是面對我班學生實際,在上一學年的教學中着重抓的兩個方面。今天,主要就這兩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上做一下的個人反思和分析,以期得到大家的共鳴。

一、抓好常規教學,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建構新知。

在數學新知識的教學中,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於整體知識的體系中,讓雙基知識在第一時間內有效根植於學生心中。

1.計算教學要讓學生在直觀操作中理解算理,在探究中掌握算法。

(1)重視口算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

口算題到了中高年級,要熟記常用數據,這樣大大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如:254=100 258=200 1254=500 1258=1000等等,這些算式在乘法的結合律中經常用到。

如:8251.2540

=(81.25)(2540)

=101000

=10000

這樣,學生掌握了口算的方法提高了計算的正確性。

(2)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對簡便計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定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我讓學生透過生活原型的體驗,經歷探究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經歷算法優化的過程,喚起他們進行簡算的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減法的運算性質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教師可以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明白算理。如:小紅買一支10.6元鋼筆和一本5.4元的筆記本,她付了20元,還剩多少元?學生會有兩種算法。

(1)20-10.6-5.4 (2)20-(10.6+5.4)

透過計算,結果相等,得出20-10.6-5.4=20-(10.6+5.4)

這樣,學生理解了算理,教師再進行正用、反用的鞏固練習。

2.概念教學要讓學生在有效的探究活動中建立概念。

如:百分數是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數,它源於分數,又有別於一般分數。教學時,教師要透過實例從中抽象出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這個概念並不困難。但是,學生掌握了概念並不意味着對百分數的意義已經達到理解的程度。要使學生對百分數這一概念有比較全面深刻的理解,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概念形成的過程。教學時教師可做實驗:比兩杯糖水哪杯更甜?透過計算算出每一杯糖水中糖是糖水重量的幾分之幾,爲了便於比較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引出百分數,再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之間的一種比較關係,這種關係必須用分母是100的分數來表示,百分數只能表示這種比較關係,不能表示一個數量,故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於百分數的意義深刻理解。

又如體積的概念是比較難理解的。教學時,我透過做實驗:把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盛滿有顏色的水,取兩塊大小不同的石頭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現象?根據上面的實驗,學生髮現水溢出杯外。引導學生想一想:爲什麼(因爲石頭放入水中,佔有一定的空間,把水擠出來)?引導學生得出:任何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這樣教學,我想學生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文字概念,而是深刻領略它的真正內涵。

3.圖形的測量教學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 。

圓柱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學生記住這個公式並不難,但是要理解爲什麼計算圓柱的體積要這樣計算是比較困難的,爲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當然割、拼、轉化的策略可以清晰地幫助學生建立公式。當然在此基礎上探索圓錐的體積公式,操作環節絕不能少,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做數學中理解知識。

二、 精心作業教學,在對習題的辨析比較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1.辨析比較,弄清易錯、易混概念。

對於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義進行分析、比較,再者對一些易混、易錯的知識設計針對性練習,讓學生從比較中區分掌握知識。像因數與倍數中的一些易混概念,數的改寫與省略、周長和麪積、體積和容積、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義等。

2.學生易錯、易混題進行對比練習。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小學數學班級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小學數學班級教學反思對於普遍性錯誤或易混淆的問題,要利用課堂最佳時間,透過典型錯例的對比分析,使個別同學的教訓轉化爲全班學生的共識,明晰學生的思維。

例如,學生在學完按比例分配問題時,多數學生對一步計算的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寫成比的問題時與按比例分配問題易混,出現錯誤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把這兩種類型的題目進行對比。

(1) 甲數是120,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是多少?

(2) 甲數和乙數的和是120,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是多少?

讓學生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透過分析解答,學生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條件有了清楚的認識,即總數及各部分間的比,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理解。

對於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多或(少)多少的兩種類型的題目,應用對比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對於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我鼓勵學生記錄好人手一冊錯題集錦,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閱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努力使學生做到吃一塹,長一智,其目的要讓學生學會自覺的查漏補缺,養成自我評價和反思的良好習慣。

3.一題多解多解的題目,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優選提升。

如一題(8)小題數學強調算法多樣化,選優。

這種方法,我認爲對多數學生較適用,但對於少數學困生來說,計算方法簡單的題目,它的思維跨度大,學困生不易接受。所以,對學困生,我一般不作要求,自己理解,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4.解讀錯題,重現記憶。

在複習的最後階段,對教材、練習冊出現錯誤較多的題目進行解讀,讓學生重現記憶。凡事學生做過的試卷,錯題我都要求學生在試卷中改正,並寫出計算的方法包括(填空、判斷、選擇中的相關題目),一套試題完成後,讓學生整理好。離近考試,組織學生再來翻閱自己的試卷(只看錯題),有利於深化知識,防錯糾錯。如;三大題的1、2小題,都是學生所做試卷中的題目,所以出錯率較低

5.實踐運用,培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經常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學完比的知識我讓學生去研究生活中有趣的比,學完比例解決問題,我佈置去計算學校旗杆的高度等。事實證明,這樣的實踐作業,很受學生歡迎,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透過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重視思維訓練,在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效運用中,培養思維能力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進行教學 。

2.透過實物、教具、學具或者實際事例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 。

小學階段是兒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轉變階段,仍應重視運用實物、教具、學具進行教學,增加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五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立體圖形,如果空間觀念不強,在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就會混淆。教師要重視實物、教具的演示作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物,研究特徵,抽象圖形分爲以下三步:一是讓學生蒐集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長方體實物,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徵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二是用切土豆的方式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如取一個較大的土豆,切一刀切出一個平面,切兩刀出來兩個面、一條棱,切三刀出來三個面、三條棱和一個頂點切六刀就成爲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長方體(注意面與面要成直角)。三是出示長方體的框架模型,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並畫出長方體的直觀圖,引導學生對照長方體框架模型指出相對應的面、棱和頂點。這樣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 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在教學中,有些題目可以利用學具讓學生進行操作,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用綵帶捆紮長方體禮品盒,至少需要多長的綵帶?這個問題,如果讓學生憑空想象,學生會感到很困難,教師可以教學生用繩子捆一捆,學生很容易發現,實際就是求兩個長、兩個寬和四個高的長度加上接頭處的長度。

總之,基礎知識目標的落實是教學中重要的目標之一,這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我們有效教學的出發點,我在努力地讓學生學得紮實再紮實些,爲學生的發展奠定好堅實的知識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難點在於判斷約分後的分數是否是最簡分數,事實證明學生在實際運用時的確掌握不夠理想。

經過反思,《約分》這節課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1.約分的概念是把一個分數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從約分的概念看,約分的結果不一定是最簡分數,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來分數的小就行了,這樣學生在做題時容易產生誤解,只要數約小了,約分就結束了,因此結果也不是最簡的。在此,我跟學生強調雖然約分的概念是沒要求要約到最簡,但是我們所有約分的題我們都要求要約到最簡,這樣統一要求,學生就清楚了。

2.學生知道老師要求約分的結果要最簡,但是結果不是最簡時有的學生判斷不出來,因此也出錯,如2/18,22/14等。還有的分數學生判斷不出是否是最簡分數,特別是分子或分母是一個較大的質數時,學生誤以爲是最簡分數,如17/34,19/57等。我跟學生強調碰到分子或分母是質數時,就驗證分母或分子是不是這個質數的倍數,如果是那麼這個分數就不是最簡,如果不是倍數關係,那這個分數就是最簡的。

同時還補充講解了一些約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數先消零在化簡;分子分母都是偶數時先用2去除;倍數關係時用分子去除等等。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輕重”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一年級第二單元的第三節課,我在設計此課時,考慮要達到以下目的: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輕重”的比較方法,爲了實現以上目標,我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教學後,我有如下的體會。

1、多媒體教學,發揮最佳效果

傳統的教學以靜態形象爲主,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單調、枯燥。多媒體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在教學中,我設計的活動畫面配上悅耳的音樂,牢牢地吸住學生的注意力,把比較過程形象地展現出來,教會了學生觀察比較。

2、難易結合,突出重點

在教學中,對學生能直接比較的,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動手比較,而將大量的時間放在練習不能直接比較的事物上,對於不能直接比較的,我只是引導學生尋找合理的方法,並不直接比較,而且都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尋找方法。

3、精心設計,練習形成多樣

課程標準指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設計練習,強化訓練,及時反饋,及時矯正,及時補救,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我把練習分成三種形式:獨立完成的練習、遊戲、討論合作練習。透過三中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練習形式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一些比較困難的題目,透過學生討論合作,也順利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4、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效率,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執教中,我採用獎勵激勵法,設計了絮叨激勵性的語言:正確!對!很好!真聰明!最肯動腦筋!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情感,競爭的心理。爲了獲得獎勵,學生積極動腦,踊躍發言,課堂氣憤異常活躍,掀起了陣陣高潮。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只有這樣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這堂課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教學素質,這是充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此外,我認爲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的意識不夠強。學生分小組活動時,有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夠,缺乏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計算能力。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因此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認爲主要是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重視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有快的同學做好了,可慢的同學只做了一點點的現象。觀察後發現這部分同學主要是口算能力不過關。比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如:7+15、13-7等;還有簡單的求積、求商,如:12×4、80÷2等,他們還要列出豎式來計算,這非常浪費時間。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礎就顯得十分重要。

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

例如: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利用加、減法的互逆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口算等。

2、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計算題很枯燥,爲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可以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多種形式地來練習口算。如:用遊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的廣泛運用,使得練習形式更加多樣,有趣和生活化,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

3、堅持不懈地訓練。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

須從平時抓起。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

我班同學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針對每天的基礎題或易錯題,進行訓練。課前1分鐘訓練以及每天回家10道口算訓練已成爲學生的習慣。題目可以老師佈置也可學生自己出。

口算能力的培養,不只是低年級的事情,應當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與筆算、估算等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二、強化基礎知識,提高筆算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重點。筆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來科技如何發達,筆算能力始終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

1、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首要條件。

每種計算,都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而進行。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理解不正確,掌握不透徹,就無法進行計算。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運算性質、定律、技巧之後,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

2、加強練習和技能訓練是學生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比如分數四則計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學生計算法則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情況,出錯的原因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所以在計算練習中要加強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

3、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僅有助於學生達到“正確、迅速”的要求,還有助於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積爲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如:75+25=10025×4=100125×8=1000);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幾個常見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後,就能轉化爲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三、聯繫實際,發展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計算,也處處離不開估算。正因爲估算的實際應用較多,在這幾年的課程改革中,估算被放在了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估算教學明顯比以前更受重視,估算開始和平時計算教學結合起來。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於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39×86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積大概是多少,從而知道,積的位數,不至於出現較大的錯誤。同時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例如:低位估算法,高位估算法,數位估算方法,近似估算法,觀察估算法,直覺估算法,口算估算法,綜合估算法等。

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那麼要培養哪些習慣呢?

1、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我要求學生題目抄下來後花2秒鐘校對,做到不錯不漏。開始訓練時,速度可放慢,逐漸養成習慣。

2、審題的習慣。在審題時發現數字與符號的內在聯繫,靈活選擇合理方法。

3、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格式規範,字跡端正。

4、訂正的習慣。當學生計算產生錯誤時,不應繞過錯誤,而應查找錯誤。我要求學生保留錯題,分析錯題,看看是題目抄錯了,還是運算順序不正確,是計算法則混淆了,還是簡便方法用錯了,找到原因後訂正在旁邊。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把計算教學和目前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展開,並在知識掌握、技能訓練、習慣培養方面加以持之以恆的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數的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計算教學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處

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用數來交流表達資訊,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所以在數與計算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在課標的指引下在複習知識時還是延續了上節課的複習方法,教材由淺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透過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的結構體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於基本的'運算、運算的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估算的知識、運算的順序掌握還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透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掌握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定律的認識,並能夠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透過回顧估算的方法,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解決現實問題,能夠學以致用。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在計算中對於加減乘法計算掌握較好,但是有個別同學在除法計算,特別是小數除法計算中還是出現不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位置就進行計算,還有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書寫不正確。

2、在解決問題中雖然學生知道解題步驟,但是對於複雜一些的問題。

三、再教設計

解決問題依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在複習中還要循序漸進,在學生的疑難處解開學生心裏的結。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新課匯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的環節,直接影響着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合適的匯入,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啓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合適的匯入,有承上啓下,降低認識坡度、分散教學難點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透過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 相結合等手段,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提高自己。

(2)創設氛圍,主動探究。現在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把學生作爲教學的出發點,把學生的發展視爲教學的首要目標。而以往認爲一節好的課,就是教學目的明確,課堂教學結構嚴謹,突破重點難點,教師講得清楚,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而現在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是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的奧祕。在上述案例中,學生在思考、爭論中發現新知,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該成爲參與數學活動的一分子。

(3)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以上幾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較好,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循環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環小數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環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循環小數與無限不循環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環小數。其次由於循環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循環小數的讀法。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1.運用已有經驗,理解抽象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一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他們的年齡、經驗決定他們獲得絕大部分數學知識是在對生活中具體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基礎上逐步抽象出來,從而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數學抽象,在抽象過程中理解知識。周長這個概念是個抽象的概念,學生第一次接觸。如果教師直截了當地讓學生解釋這個概念,他們會感到無從談起也很難表述清楚。但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物體,他們對物體的周長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結合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透過學生指一指,說一說理解周長概念的過程,。事實證明:教學中有效運用直觀性原則,尋找直觀操作與抽象思維之間的連接點並透過遷移原則,有效疏導學生思維障礙,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組織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新知

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現代教育學也認爲: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因此在教學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我就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教學中學生透過測量、計算,找到不同的計算方法。此時,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學生手裏,每個學生,每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再透過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推薦,展開辯論等多種形式,找到最好的計算方法,從而歸納出長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透過本節課的實踐,我發現學生的思路是活躍的,有時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放手讓他們去研究去探索,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研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3.精心設計練習,激發探索興趣

練習設計的開放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讓練習內容開放,具有選擇性;讓練習時空開放,具有廣闊性。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激發起學生探索興趣。在練習時,我只設計了幾道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自主的選擇研究的課題,既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利於分層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現代資訊技術以開放性、綜合性、及時性和高效性等優勢進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使教育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育資訊化的實現成爲各個學校提升教育科研內涵的重要舉措。在現代資訊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強調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我認爲運用資訊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把握以下幾點:

1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爲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爲小學教師頗爲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爲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透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衆多的資訊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爲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爲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着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透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着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爲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定,有些情境因爲常規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侷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爲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遊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後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幹各的事。所以資訊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表面。

2 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樑,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透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爲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係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係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透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爲一個大杯,再透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爲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我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更是迸發着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有位學生說“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一觀點,學生透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爲整數還可以爲小數,並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爲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爲80.5%”等等,透過上網查找資料,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一百,可以爲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一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一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說“怎麼都是圓的?”我抓住這一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透過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4 讓師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美。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喚起人們的愉悅。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蘊涵於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在《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說出許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隨機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說明角無處不在,有了角,我們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講《對稱圖形》時,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蒐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於常見的生活場景中。

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慾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後請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啓迪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數學蘊含着豐富的美:有符號、公式和理論概括的簡潔美與統一美、圖形的對稱美、解決問題的奇異美,以及整個數學體系的嚴謹和諧美與統一美,等等。但是學生未必能感受到這些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之美。數學公式是人們運用概念、法則進行推理判斷的成果,是數學規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簡潔、應用廣泛,充分展現了數學美的一種形式、一種意境。

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資訊技術逐步變革着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適時適度使用資訊技術,對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爲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繫生活,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準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說說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繫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髮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爲直”的計算方法;接着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週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週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着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啓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爲當代的祖沖之,教學反思《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透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孫悟空拿着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着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透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範圍。此時教師認真設定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着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儘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在教學《購物》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透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爲,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纔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資訊技術又作爲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購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資訊技術又作爲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在課堂裏,如果把資訊技術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爲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啓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透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資訊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素質教育推行到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明確所要講授新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也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師卻做不到這些。大部分教師都認爲自己的教學目標很明確,自己想要講什麼,想要教會學生什麼,都會明確記錄下來,並且認真按照執行,以爲這樣就行了。殊不知,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爲什麼學、怎樣學等;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體來講,教師只是教給了學生關於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停地說教,幾乎佔據了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爲了教而教,爲了板書而板書,爲了上課而上課,就是沒有爲了學生。一堂課下來,讓我們感覺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可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準確的,沒有根據學生而設定的教學目標是不正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爲中心,以課堂爲載體,時時處處想到學生,將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爲最終目標。

二、教學方法不正確

教師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教師要研究教的問題,而不是研究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是一種學生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但是現在的很多教師只是強調課堂教學的外化作用,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時是不同步的,他們心裏想到了卻不見得能夠說出來;明明自己會做但不一定能夠講解得出來,而教師偏偏要花大把的時間在給學生講解上;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學會的知識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可很多教師還是要把時間放在幾道抽象的應用題上,讓學生算來算去,結果卻因此打消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使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學生爲中心,圍繞學生設定教學環節,無須學生太多的考慮。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成爲了教師教學的工具。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應用題時,時常會把解決應用題所用到的知識提前給學生準備好,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不利於學習和提高。另外,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等教學軟件不斷引入教學,本應該給教師的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但很多教師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穎”“時尚”,過多地使用教學設備,甚至濫用,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減少了學生的活動時間,不但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反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那麼,什麼樣的方法纔是教學的好方法,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呢?我以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研究: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真正的教育目標。觀念決定行爲。當今世界是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也不可能全部學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節奏,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生存理念。作爲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就不會因爲學生成績不好而生氣;就不會爲了單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設計課堂效果;就不會爲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學率而進行“應試教育”。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纔會出現生機和活力,煥發新的青春。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着課程改革的成敗。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隨着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教師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爲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認爲如果這樣,那乾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恰恰反映出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課題,我們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並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總之,數學教師只有真正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收穫實效。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廣大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時常常採用機械、重複的題海訓練,忽視了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致使學生反感和厭惡數學計算。新課程改革以來,部分教師又偏向於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盲目讓學生隨意發揮,效果同樣不夠理想。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迅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及對此展開探究。

一、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直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其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更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互爲補充,缺一不可。只有具備了計算能力,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的邏輯運算和推理,提升學習成績。由此可見,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發展有着奠基作用,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意志

1.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興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第一步。爲了讓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訓練形式上下功夫,透過遊戲、競賽、限時口算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另外,在注重訓練形式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數學試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計算問題。有了這樣的努力,學生便能在心裏引起對數學計算的重視,從而更加專心、認真地學習計算。

2.培養堅強的意志

有了計算興趣還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在進行完必要的教學內容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拓展訓練,每天堅持做10道相關試題,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因素,透過“趣題徵解”“巧算比賽”等形式將學生不喜歡做的稍顯複雜的數學計算簡單化,增強學生的計算信心。

(二)重視基本的口算、估算訓練

1.口算

作爲計算的基礎,口算一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入門方法。這是因爲一道數學題,無論是簡單運算還是四則混合運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題組合而成的,毫不誇張地說,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響着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口算練習時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儘量使試題具備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比如,初學時,教師可以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爲基礎,讓學生嘗試進行口算。有了這一基礎,教師再逐漸增加難度,多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提高學生對數據特徵的觀察力及數學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讓學生在面對較爲複雜的計算題時,仍然能夠透過口算迅速得出正確答案。

2.估算

估算與口算一樣,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計算方法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講,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估算思想貫穿始終,讓學生對數學規律、解題思路等進行估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估算意識。其二,鼓勵學生透過估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比如,一個油桶裝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裝幾桶?透過這樣的估算訓練,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從而引起重視,主動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識和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時候,數學計算出現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粗心大意、馬虎,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計算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面對 數學題目,教師可透過“一看、二想、三計算”的形式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對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都要觀察仔細,然後再確定運算順序,以合理的運算方法進行結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必須書寫工整,避免過於潦草的字跡和過多的塗改,保持作業整齊美觀。有了這些積累還不夠,必要的驗算同樣不容忽視。因爲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數字沒看清,運算順序錯誤等疏忽,而驗算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糾正,使計算正確率明顯提升。有了這幾方面的努力,學生計算的準確度將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時更快、更準確。

(四)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症下藥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計算時所犯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師及時引導就能糾正和克服。但有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且一些錯誤的觀念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生根,糾正起來比較困難。面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幫學生收集典型的錯題,與學生共同“會診”,一起交流。同時,要求學生整理錯題本,將各類錯題記錄下來,利用課下時間重新分析訂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爲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並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更多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計算能力,爲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