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W

摘要:爲了促進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意識的養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透過分析工作崗位,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校企合作開發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建設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以此爲主題,對環境藝術人才創新意識培養途徑進行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途徑論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創新意識;工學結合;基地建設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行高職教育,提升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的地位。這也意味着,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爲什麼要培養高職教育呢?高職教育培養的都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實踐性和應用型是它們的主要特點,隨着社會的進步,環境藝術設計受到了各界的密切關注,市場正缺乏這種專業人才,所以高職教育呈逐步向上的趨勢。本文以此爲背景,對環境藝術人才創新意識培養途徑進行探討。

一、培養和確立目標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面向室內建築裝飾以及景觀設計,掌握設計的基本理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着重培養能夠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施工等崗位的人才和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校企合作培養開發

德國的職業教育學者和其團隊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以工作過程爲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這個理論提出後迅速被德國的學術界所認同,並把這一理論作爲教育改革的基礎,工作任務、內在聯繫以及工作過程中的知識爲教育內容,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行動導向教育,這一種思想在設計上構建了實踐理論一體化的教育模式。1.目前,在國內的一些高職教育改革中,已普遍認可以“工作過程爲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進一步把工作崗位分析和工作過程相結合。學校的教育和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就是培養,是學生職業教育能力的依託和基礎。崗位分析是指對某項工作進行說明,從而進行資訊的收集、分析以及綜合管理,這也是一種工作方法。這既可以運用到教育培養體系,也可以運用於企業的管理。爲培養改革開創了新的思路,同時有助於實現整體優化的教育計劃。對於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組織安排教育,有助於實施教育過程,把職業能力作爲主線,着力點爲崗位技能要求,把工作任務作爲導向,選擇配置教育模組,合理地組合和排序,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化人才。2.透過校企合作建構科學體系。教育模式和培養體系的轉型是人才培養模式中最爲關鍵的,環境藝術設計的培養應與創新爲主,培養方案、核心培養及培養結構的設定應邀請建築行業與園林景觀的專家召開論證會進行探討和修訂。同時,對培養設定儘量要簡潔但又富有精華,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突出培養的重點和專業特色,着重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積極構建工學結合、模組教育的培養體系,專業培養體系由素質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等要素結合成五大培養羣,即專業延展培養羣、工程技術與管理培養羣、專業基礎培養羣、設計製圖培養羣以及設計與表現培養羣。把項目任務書的應對能力、設計的表現技法、規範的應用能力、經濟運作能力以及專業創新與可行性能力作爲依據培養核心能力的定位。3.教育過程實施的項目化。在校企合作形式的模式上要改進教育方法,優化培養結構,更新教育內容,把導向作爲市場需求,項目教育法作爲原理爲指導,把學習過程與項目過程結合爲一體,開啓“教育做合一”的教育模式。由企業專門的技術人員透過現場教育去鍛鍊實訓,指導項目過程的結合,透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新培養,進一步加強培養改革,從培養教育大綱、培養實訓大綱、人才培養模式、人次培養計劃、項目教育方法、培養教材等多方面開展校企合作。企業要監督學校參與制訂培養計劃和教材的編寫,並請專業的技術人才進入課堂進行授課,指導學生在實踐去鍛鍊自己,爲企業培養合格的人才。4.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要以實行具體的工作任務爲導向。爲了提高學生們的主動性,鍛鍊他們的實踐能力,就要把教育模式轉變爲“工作室制”。除了要學習課堂理論知識,還要進行實訓,從設計風格、平面規劃、效果圖製作、施工圖製作與軟件相配飾,學生透過分組討論進行方案細化,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和技能三個方面融合到工作任務中,改變教育身份,教師、企業人員、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

三、師資隊伍建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團隊應由企業教師、校外教師及本專業教師三大部分組成。在教育過程中採用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教師結合的創新模式,對一些實踐性的培養進行授課。企業教師去培養學生的實訓部分,理論知識則由校內專業教師去指導。充分讓教師們相互學習,共同指導學生,實現師資的高配置。

四、實訓基地的`建設

高職院校對實訓基地越來越重視,實訓基地在實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實訓基地建設是否完備直接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培養。對於培養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及實踐能力爲目標的教育探索已取得了輝煌成績。例如,德國的學生在接受教育時,還要同時完成教育實踐環節。我國的實踐教育環節創新能力有所提高,爲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我們要邀請專家帶着項目走進課堂進行實踐教育。現在榆林學院正積極建設校內實訓室,現已建成製圖實訓室、設計實訓室、模型設計實訓室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共4個。目前,已與廈門知名的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基地,方便學生走進現場走進企業,促進實踐能力的培養。透過這些項目實訓中心吸引企業專家和項目走進課堂,建立起集培訓、開發、教育的生產性質的實訓基地。同時,完善實訓室的設備,與企業共同創建高質量的實訓中心,爲培養的項目教育實施提供場地支援與技術支援,爲社會培養環境藝術的人才。

五、總結

總之,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科學與藝術息息相關的學科,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於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應認真分析,首先要加強學科的培養,完善培養設計,建立專業化體系,建設一條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其次注重實訓基地的開發。人才培養還應着重從市場出發,同時,解決校企合作的形式化問題,改善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在培養開發、實訓基地建設、培養體系改革等方面與企業合作,構建標準體系,才能促進學生更快地融入社會,爲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環境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章莉莉.城市導向設計[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2]李安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習培養設定的三位一體建構研究[J].藝術百家,2013,(7).

[3]俞卓.環藝專業教育中“項目設計”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科教文匯,2012,(30).

[4]莫家莉,史仕新,許楊.智慧檔案館頂層設計概念、原則和內容探析[J].山西檔案,2016,(2).

[5]陳偉斌,鄭志榮.“五位一體”功能視角下檔案館建築設計研究[J].山西檔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