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物課堂上的情境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1W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應該引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自主地學習。

生物課堂上的情境教學論文

一、創設“趣味情境”

爲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課題內容,採用與之相關的通俗易懂而學生又熟悉的民謠、諺語或有趣的生物現象等配上圖片或flash視頻匯入新課。如透過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質疑可匯入“生物的遺傳”的教學;透過對“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質疑可匯入“食物鏈”的教學;透過對“含羞草‘含羞’”質疑可匯入“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的教學等。讓書本知識貼近生活,學生感到熟悉而親切,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精力集中,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

如“呼吸運動”這一課題,由於學生對引起呼吸運動的呼吸肌的分佈和功能缺乏知識基礎,而且呼吸運動的過程又較爲複雜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教學時可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由淺入深地設定問題情境。首先讓學生兩手按在胸部兩側肋骨處作深呼吸,以體驗深吸氣和深呼氣時胸廓的變化。當他們獲得切身體驗後再相互交流各自的變化情況,並達成共識:吸氣時胸廓擴大,呼氣時胸廓縮小。由此匯入主題:這種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叫呼吸運動。質疑: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教師出示“呼吸運動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肋骨之間的肋間肌和胸腔底部的膈肌,聯繫肌肉的特性,各抒己見,大膽地推測引起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在他們都達到比較一致的認識後,教師用媒體展示吸氣和呼氣時的動態變化,讓學生的推測得以肯定:肋間肌、膈肌收縮使胸廓容積擴大;肋間肌、膈肌舒張使胸廓容積縮小。進一步質疑:胸廓容積的改變如何改變肺的容積?演示模擬膈肌運動的動態變化,讓學生仔細觀察隨着“胸廓”容積的變化,“肺”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總結出胸廓容積改變與肺容積變化之間的聯繫:胸廓容積擴大,引起肺被動擴張;胸廓容積縮小,引起肺彈性回縮。再進一步質疑:肺的容積改變與氣流方向有什麼關係?教師指導學生分組操作針頭注射,讓他們親眼觀察上拉及下推針柄時針管內的容積變化及液體出入情況,再聯繫到肺,分析肺容積的擴大和縮小與氣流方向的關係。

這樣,根據知識的發展過程,逐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地探究呼吸運動的過程,讓學生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觀念、情感,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三、創設“實驗情境”

生物科學也是一門實驗科學,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他們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分析等科學探究能力。如“植物莖的輸導功能”一課,以木本植物爲例學習了莖的結構及輸導功能,爲了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可創設一個實驗情境:草本植物的莖不像木本植物莖那樣高大、挺拔,在結構上也有一定的差異,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找到草本植物的導管。下一節生物課,同學們都帶來了他們的“戰利品”:有用野生的洋蒿、蓖麻等觀察的,有用小白菜、莧菜等觀察的,還有用百合、康乃馨等觀察的;有的把導管染紅了,也有的把導管染藍了,有的把導管染黑了,個個都找到了滿意的答案。透過這種實驗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手腦並用,積極主動地鞏固和利用了學過的知識,同時也發揚了他們的智力,提高了他們的應變能力。

四、創設“實物情境”

在學生對某個知識點透過質疑、探究或體驗、實驗而獲得一定知識資訊的基礎上,教師應適時地展示實物或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獲取的正確資訊予以肯定,對效果不佳的同學予以補充或糾正。如“種子的萌發”一課中,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瞭解了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後,教師再展示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實物或媒體展示種子萌發的動畫過程,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形象由靜變動,學生如身歷其境,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透過這種情境獲得的知識,學生會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五、創設“教育情境”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還應適當創設一些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夠使他們在情感方面發生重大變化的教育情境。如在探究“植物的有性生殖”這一課題時,可組織學生模擬表演人工輔助授粉的過程,以體驗植物傳宗接代之不易;還可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表演劇:讓學生扮演鮮花,當自己爲點綴大地而剛剛綻放時,卻慘遭夭折的厄運……讓學生觸景生情,懂得愛花、護花的意義,培養他們珍愛身邊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儘量少而精,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教學資源,有的放矢地創設多種教育生態環境,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地觀察與思考,在探究和實驗中培養他們獲得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踐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的課堂教學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