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課程教學創新教育理念分析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6W

隨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社會對具有創新素質的英語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也確立了培養創新英語人才的目標,創新教育已成爲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我國許多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模式並未體現創新教育,還存在着各種各樣亟須解決的問題,作爲英語專業主幹課程的綜合英語課尤其如此。因此,用創新教育理念來指導構建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已成爲當務之急。

英語課程教學創新教育理念分析的論文

一、創新教育的定義和基本特徵

創新推動人類歷史的進步,促進人們生活的發展。如今創新已成爲經濟增長、科技發展、環境改善和制度變革的動力源泉,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作爲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育已成爲中華民族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創新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着重研究和解決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問題,其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1]具體來說,創新教育結合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它要求在加強專業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和全方位的創新素質訓練、學習方法培養和實踐練習。其中,創新素質由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三要素構成。[2]創新人格是指創新的動力機制、創新動機和創新興趣;創新思維包括智能系統、創造性想象、豐富的靈感、活躍的求同存異性、敏銳的觀察領悟力等;創新能力包括自學能力、觀察、蒐集、實驗、加工、分析、整理資訊的研究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因此,創新教育具有下列基本特徵:第一,綜合性。創新教育的綜合性體現在教學知識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綜合性和學生能力培養的綜合性上。當今學科間的不斷融合要求教學知識逐漸豐富,過去分門別類的學科知識教學界限也應打破,寬口徑環境下培養的通識型人才已成爲社會所需。另外,教師應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所學知識轉變爲創新能力,具備創新素質,如:良好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品格素質。第二,主體性。主體性是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靈活性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的主動性、興趣和熱情。創新靠主體主動實現,主體性是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教活書與活教書”,並尊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參加教學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都被充分激發併發掘是創新教育的前提。第三,創造性。創新教育的根本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充分挖掘潛能。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在已知領域發展出新的觀點和新的突破。第四,個性。由於學生的先天條件和成長環境不同,存在着個體差異性,即個性。個性是創造力的萌芽。在傳統教育以一種模式和一個標準的培養環境下,個性趨於消失,換來共性,但強迫共性是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滿足社會各崗位和職業對人才各種類和多層次需求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培養他們的個性才能和獨立人格。

二、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綜合英語課程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第一必修基礎主幹課,是全面訓練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的綜合型課程,在英語專業課程中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多年來,針對綜合英語課程的研究未曾間斷,在教學定位上從最初的“純語言技能課”轉變爲“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核心的通識課”,教學目的也從“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轉變成“發展英語知識技能、拓展知識面、學習方法論、鍛造思維能力、開發創造力、培養人格個性和孕育人文精神。”[3]然而,綜合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實踐卻落後於蓬勃的教學研究,教學模式上還存在着諸多弊端。首先,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傳統教學法中“以教師爲中心、語法詞彙爲基礎、考試爲導向”的趨勢仍佔較大比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解佔據大部分課堂時間,教師爲課堂的主角,偶爾對學生的學習行爲做出評價,學生幾乎沒有主動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這種“灌輸且封閉式”的教學方法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英語的基本能力,如聽力和口語的能力,導致學生很難與他人用英語交流,啞巴式英語、理論與實際脫離、高分低能現象嚴重。其次,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授語言技能時安排一切課堂內容,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資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所有資訊,創造性被扼殺。同時,爲了提高語言的正確性和熟練度,學生只需機械反覆地進行操練,缺乏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影響創新能力的提高。這樣實際上是割裂了語言與思維在本質上相互影響、互爲促進的關係。事實上,思維能力影響學生對語言的掌握,思維能力高的學生學習語言事半功倍。這種人爲割裂語言與思維關係的教學法有悖於語言學習規律,影響語言學習效果。再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強。由於教學方式的機械性,英語課堂缺乏新鮮感和足夠的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也不強。許多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主動思考、不願參與討論,只是被動地接收教師的授課內容,課後作業不認真完成,難以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總之,種種弊端導致綜合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與該課程的教學定位和目的不符,教學模式亟需改革。

三、創新教育理念指導下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教育以課程教學爲主要載體,課程教學是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在當今倡導培養創新型英語人才的背景下,創新教育理念可爲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據和方法。創新教育理念下的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爲中心、創新培養爲核心、通識教育爲支撐,在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啓發式、互動式和研究式教學中積累知識與方法、激發創新人格、訓練思維以及培養能力,達到人文精神與人格個性相融合,從“自學”到“治學”。創新教育滲透於綜合英語教學的各環節中,綜合英語教學反作用加強創新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具體來說,包括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內的創新教育可從以下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中得以體現:

(一)以培養創新人格爲中心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1.教學內容的更新與豐富化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建立在教材的基礎上,嚴格遵循英語教學大綱。然而,隨着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在學習探索中接觸到的資訊內容越來越豐富,教學內容也應更新。一方面,教師的授課內容不能只侷限於教材上的知識,而應綜合整合教材,聯繫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或生活熱點資訊,圍繞創新來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開闊學生視野,與知識和時代同行。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和補充,用生動有趣的各種題材去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提高課堂效率,並幫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技術保證。”[4]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到多媒體課件製作、網絡平臺資源和視聽說材料等進行以任務爲中心的教學,將教學內容以集圖、文、聲、色的方式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活躍的思維中探究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習熱情。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和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和加強學生的綜合運用和創新人格。

3.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化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創新教育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無論教學模式如何改革、教育理念如何先進,如果繼續採用傳統教育中將考試分數作爲衡量教與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那麼創新教育將無法得到客觀的評價。因此,創新教育理念下科學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應以學生爲中心,“結合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5]包含對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等的終結性評價和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人格等學習過程和發展性的過程性評價,開放地融入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互評,構建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多維度和多層次的科學評價體系,使學生的關注點不僅在分數上,也在如任務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等的學習過程中,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參與度和創新人格的發展,爲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以訓練創新思維爲中心的教學環節建構

“創新思維過程是透過對錶象的操作引起表象的整合、改造乃至重構,從而創造出全新的事物屬性表象和關係表象的過程。”[6]當人們從多角度以多種方式觀察同一事物,並以此爲基礎進行綜合分析或判斷推理的“整合、改造乃至重構”過程時,就在進行創新思維。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形象思維的教學環節建構

形象思維即在表象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相關聯想或大膽想象的思維,它是語言和圖形的再現。因此,教師應擴大學生表達方式,豐富語言表象,再現語言所表達的圖像或情景,啓發學生大膽進行聯想和想象。爲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常用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方式有:第一,造句。學生可運用所學單詞、短語或語法造句,也可對句子進行擴展、改寫或轉換。這是學生在創造性地運用已積累語言知識表達觀點或陳述事實時最常用的練習方式。第二,角色扮演。教師可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進行角色扮演,寓娛樂於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和強化學生的創新形象思維。第三,寫作。學完一篇課文或討論完一個話題後,可給學生相應的寫作範圍,要求學生創造性地用英語將客觀事實或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激發形象思維。

2.發散思維的教學環節建構

發散思維是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並以多樣化的方法探索解決辦法的思維,也稱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或多向思維,要求正中求反、同中求異。作爲創新思維的核心之一,它能突破人原有的知識結構,在知識和理念的重構過程中尋找出更多的設想和方法。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開拓學生的思路,鼓勵在不同情境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從各個角度表達觀念或同一事物,進行一些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課堂活動,如:第一,多重釋義。英語中大量的近義詞、一詞多義、課文篇章和豐富的語言文化內涵都可作爲多重釋義的材料。教師在釋義時,可用多樣化的詞彙表達方式,將長難句或課文大意用簡單的英語重新組織,意義基本保持不變,並要求學生也以多種方法表達同一詞彙或句子,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二,英漢多譯。在英漢翻譯時,教師可鼓勵學生思考出多種多樣的譯文,而不只侷限於“參考答案”,並瞭解譯文間的細微差別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實用程度,以此顯示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三,頭腦風暴。頭腦風暴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透過聯想和思考就某問題產生儘可能多角度的想法,從而找到最佳或多種解決辦法的思維過程。教師可精心設計問題,將頭腦風暴活動運用到英語教學複習、熱身或課文教學等環節中,鼓勵學生提供多種思路或答案,透過比較、組合或縱橫等形式訓練學生多比、多解或多變的發散思維過程,開發創新潛能。第四,課堂討論。由於存在個體差異,每人對事物或課文的理解不盡相同。教師可在教學中融入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從不同角度表達或評論他人的觀點。討論形式可以是小組討論後派代表總結髮言,也可以是全班自由發言,以此進行“思想碰撞”,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激發學生主動進行發散思維。

3.批判思維的教學環節建構

批判思維是個體在全面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對知識的產生過程、理論、背景和評價標準等是否正確作出自我調節性判斷,以達到正確或合理判斷的思維過程。它既包括解釋、分析、評判、推理、論證和自我調整等技能,也包括質疑的勇氣、公正謙遜的品質和換位思考的情商等情感意向。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應將這些批判思維技能和批判品質培養相結合,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應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使學生主動地批判思考主題、課文思想、學習過程及整個世界。第一,課堂辯論。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學生感興趣且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將學生分爲小組或全班範圍內的正方和反方,學生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也需查閱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進行辯論。教師需創造和諧、民主和寬鬆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髮表獨創性的見解,對進行批判思維的學生給予肯定。第二,批判式演講。教師可在課堂上留出特定時間給學生對指定話題進行批判式的演講,學生需在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批判思維後對話題進行論證和口頭表達,以理服人。

(三)以提高創新能力爲中心的學生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培養

作爲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能力包括自學能力、研究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教師一方面要爲學生打牢堅實的理論基礎,構建創新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己主動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用清晰並符合邏輯的語言表達複雜創新思維等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培養貫穿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教學模式體現:

1.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學習不是簡單的從外向內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生主動創立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教師扮演指導者、促進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加之當今資訊的豐富和諮詢媒介的便捷爲自學提供有利條件,所以自主學習已成爲教改趨勢,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也成爲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於課文背景知識、詞句意義和內涵理解等部分進行課前自學,課堂上透過陳述展示、討論或問答的方式予以檢測,之後及時總結評價並查漏補缺進行講解,將英語課堂真正變爲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主導,從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激發自學意識和傳授自學方法。

2.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

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研究能力包括觀察、查閱資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在課前將研究任務告知學生,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絡資源等進行資料收集,課堂上以同桌、小組或全班討論的形式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辦法,或將研究方式、數據收集過程和研究結果等寫成書面報告上交,從而鍛鍊學生的研究能力。

四、結語

創新教育理念下的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體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終身教育要求,以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發展個性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營造創新學習的氛圍,尊重並鼓勵獨特觀點的表達,在將英語知識與創新教育結合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環節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過程,並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來培養創新人格、訓練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