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論文

學問君 人氣:6.99K

“生物化學”是生物學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利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學組成及其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的一門學科。該課程教學體系嚴謹,理論知識較深且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目前,很多高職學院的生命科學類專業及相關專業均開設了“生物化學”課程,該課程對於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承上啓下的關鍵作用,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發現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設性建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關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論文

一、課程教學現狀

(一)課程定位與教學內容

鑑於“生物化學”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爲了提高學習效果,課程安排在“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等化學類基礎課程之後(通常安排在第3學期),並在教學計劃中明確了該課程的核心定位。課程重點講授生物大分子、物質代謝與能量轉換、遺傳資訊等內容,主要涉及蛋白質、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糖、脂類、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謝,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生物氧化、細胞資訊轉導以及基因表達調控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二)課程特點

1.理論知識多且教學內容抽象。課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結構、性質和功能以及其代謝調控,從分子水平研究和探討生命現象本質,因此,理論知識體系複雜且學習內容相對抽象。由於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較爲薄弱,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

2.理論系統性和邏輯性強且互爲交叉。各生物大分子在機體內的合成與代謝並非相對獨立,而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生物大系統,代謝交叉非常普遍,因此,代謝調控分支點多,物質轉變體系複雜,物質代謝有嚴格的邏輯關係。

3.實驗新方法和研究熱點層出不窮。該課程理論和實驗技術更新快,因此,教學內容的更新也相對較快,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挑戰。

(三)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寬泛,教學重點不突出。由於課程教學內容多,理論課時相對偏少,在照顧學生知識系統性的同時,必然會造成教學內容寬泛而教學重點不突出的現實問題。

2.實踐教學時數偏少。教學實踐中,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對生物化學現象的感性認識,除開設正常課程實驗外,還單獨開設了一週綜合實訓。然而,由於很多抽象理論無法藉由實驗現象得到觀察,加之實踐教學時數有限,因此,透過實驗途徑進行學習的.教學效果有限。

3.教學方法有待改善。該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廣而深,而教學周時數通常爲4課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趕進度”的現象,使教學側重點不太突出,同時,教學時數的限制,造成針對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等內容講解較少,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

4.學生課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生在理論學習或實踐學習後,不能主動進行課後鞏固和加強,更沒有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拓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5.終極考覈方式單一。目前,課程考覈以傳統考覈方式爲主,主要從考勤、課堂回答、平時作業及期末考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這種考試方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利,且易養成學生爲考試而考試的學習態度。

二、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一)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大部分高職學院採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縮簡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感覺較爲吃力,教學效果與學習效果都不理想。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當前使用的教材爲李曉華主編的高職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生物化學》教材,其教學內容編排體現了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爲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基於學生學習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部分優化。如將糖酵解內容與糖、蛋白質、脂肪結合起來,拓展三大營養物質與糖酵解過程中的相關聯繫和相互轉化,並引伸出糖酵解與三大代謝間的關聯;將近些年研究較熱的反義核酸技術、基因芯片技術、DNA指紋圖譜、基因芯片技術、端粒酶在法醫分子生物學中的應用等內容適度加入到教學內容中,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使學生學到最新的實驗技術,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革理論教學模式

由於本課程理論性強,建議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的變化靈活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在介紹生物大分子結構、代謝途徑及相互轉化等圖文資訊比較多的內容時,可以採取現代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部分教學內容可採取基於問題式的教學方法,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如講述蛋白質結構時,可引入鐮刀型細胞貧血病這一臨牀病例,基於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蛋白質結構與功能構效關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基於教學任務特點和學習客觀規律,採取啓發式教學法。筆者在蛋白質分離純化內容講解時,透過設定一些問題,啓發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如分離純化方法的劃分根據是什麼?根據分子量、分子形狀不同命名的分離方法是什麼?等等。使學習模式由被動變爲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生物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筆者基於教學實際和學院已有實驗條件,對實踐教學進行了優化。教學中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以及進行技能的延伸,而且與教育部主辦的發酵生物製藥工全國競賽有機融合。在實踐中還增設了綜合實訓,主要以探索性和綜合性的實驗爲主,培養學生全面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對實踐環節進行了優化並調整了教學計劃,使課程實驗課時由原來的6個(每個4課時)增加到現在的12個(每個4課時)。此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和申請開放式生物化學實驗,對感興趣的課題可以開展研究,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鍛鍊和提高。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教學效果有密切關聯,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大部分教師在企業工作時間短、缺乏一線工作經驗、對於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認識相對薄弱的現狀,申請了院級精品課程團隊建設並獲批,同時,在建設過程中邀請了企業的一線專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和生產需要。此外,還推出了“企業教師工作站”和“教師下廠鍛鍊”等項目建設,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五)加大技能考覈權重

考覈方式在教學改革中至關重要,考覈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爲重點。筆者在課程考覈上加大了平時考覈和實驗考覈的權重,平時考覈由考勤、課堂問答和課內外作業組成;實驗考覈則包括課程實驗和專題實驗;此外,再加上期末考試成績,並對成績各部分基於教學實際賦予適當權重。這種考覈方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平時學習,也更有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