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師兒童文學教學效果不高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學問君 人氣:1.04W

教師是兒童文學教學的主體,是兒童文學教育的單一力量,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師兒童文學教學效果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師兒童文學教學效果不高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前言

“兒童文學本是最具師範特色的學科之一。”“兒童文學的理念與語文教師的素養密切相關。”“兒童文學的文體教學可以補充師範生的知識結構。”[1]

王泉根教授用這三句話,有力地向人類印證了兒童文學廣泛而深刻的價值,向教育者闡釋了兒童文學在高師院校的重要性。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就是學生接受兒童文學教學的實際效果。目前,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實效性較低。基於此,研究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提升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培養具有滿足新時代需求的卓越兒童文學教師已經迫在眉睫。

一、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表現

(一)文學魅力挖掘不足,學生文學學習興趣不高。兒童文學是富有兒童情趣的文學,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環境枯燥、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等,致使兒童文學魅力彰顯不足。另外,教師對兒童文學自身魅力挖掘不足,使學生無法從兒童文學教學中獲得快樂的享受和美妙的體驗,無法深切感受兒童文學的潛在魅力,致使學生文學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兒童文學學習能動性。

(二)實踐知識涉略不足,學生文學知識結構失衡。兒童文學是屬於兒童的文學,它的學科基本理論並不深奧。但是,高師院校的兒童文學教學重兒童文學理論知識輕兒童文學實踐知識,教師在兒童文學教學中,過度強化兒童文學理論知識,對兒童文學實踐性知識涉略不足,致使學生兒童文學實踐性知識貧瘠,缺乏兒童文學實踐智慧,學生兒童文學知識結構失衡。

(三)文學活動形式不足,學生文學表現能力薄弱。

高師院校的兒童文學教學主要侷限於課堂教學,兒童文學活動形式不足、呆板單一,缺乏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課內外活動,而且兒童文學課內和課外活動缺乏有效的銜接,使學生無法在兒童文學活動中得到最有效的鍛鍊,提升自身的文學能力,致使學生兒童文學表現能力薄弱。

(四)經典作品推介不足,學生文學綜合素養匱乏高師院校的兒童文學教學中,教師對古今中外經典的兒童文學着作和經典的兒童文學研究論文推介不足,使學生無法閱讀和欣賞到大量的兒童文學經典着作和經典研究論文,無法更好地浸潤到兒童文學的世界裏,無法潛移默化地獲得兒童文學的感染和薰陶,無法有效地獲得兒童文學豐厚的學科素質和文化底蘊,致使學生兒童文學綜合素養匱乏。

二、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學校對兒童文學教學認識不足。

這是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學校對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宏觀指導作用和實施調控意義。學校對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大多數學校把兒童文學教學僅僅看作是一種文學教育,忽視了兒童文學教學的多元價值。

(二)教師兒童文學學科水平參差不齊。

這是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關鍵原因。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師學科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師學科水平很高,他們一邊進行兒童文學教學,一邊進行兒童文學科研,已經把兒童文學作爲自己的學術追求,準備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有的教師學科水平不高,只是因爲學校缺少兒童文學教師,他們又曾經學過兒童文學這一學科,所以才臨時上陣,從事兒童文學教學,兒童文學不是他們科研的對象,完成教學任務是他們與兒童文學唯一的交集。

(三)學生個體間“多維”差異性的制約。

這是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直接原因。從客觀角度來說,學生個體間的智力遺傳、家庭背景等維度都存在差異性;從主觀角度來說,學生個體間的個性、學習動力和能力等維度也存在明顯差異性,這些都影響着學生對兒童文學的反映,進而影響兒童文學教學的效果。如果教師忽視學生個體間的“多維”差異性,必然導致兒童文學教學效果不高。

(四)外圍教育力量的缺失。

兒童文學教師是兒童文學教學的唯一教育者,學生自身、家長等外圍教育力量被隔絕在教育者之外,這是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不高的間接原因。高師院校大部分專業的兒童文學教學還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層面。但是,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具有制限性,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使學生具備滿足職後兒童文學教學需求的全部素養和能力。

三、提升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的基本原則

(一)兒童文學教學目標的卓越性和可達性

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應該以培養具備卓越兒童文學能力和卓越兒童文學素養的未來師範教師爲目標。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他們不可能同時都達到兒童文學教學的最進階目標,這就需要將兒童文學教學目標進行分段,不同層面的學生達到不同階段的目標,保證文學教學基本目標的可達性,進而促進文學教學卓越目標的.實現。

(二)兒童文學教學內容的經典性和適切性

教學內容是教學實施的依據,沒有經典的內容,就不可能有經典的兒童文學教學。因此,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內容必須具備經典性。另外,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在各個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哪一個階段選擇什麼樣的經典作品需要教師仔細斟酌,保證兒童文學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即適應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專業特徵,切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切合學生的能力發展,爲不同潛能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三)兒童文學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單一的教學方法永遠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在保證兒童文學教學方法靈活性的基礎之上,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性,輔助學生把儲備的兒童文學知識轉化爲提供兒童文學創新思想的支柱和泉源,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他們的兒童文學創新能力。

(四)兒童文學教學環境的開放性和陶冶性。

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要關注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環境,利用多樣化的文學實踐活動,創設開放性兒童文學教學,還要廣泛挖掘兒童文學教學知識,挖掘兒童文學教學對學生的價值,注重兒童文學經典作品潛移默化的陶冶性,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兒童文學知識及有用的兒童文學技能。

(五)兒童文學教學過程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3]當教育具備了生活性,就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過程應該具備生活性,保持學生與兒童文學的親密性,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同時,還應該注重兒童文學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沒有趣味的教學是讓人乏味的,對大學生來說也是如此。

 四、提升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強化學校對兒童文學教學的深度認知

目前,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對於兒童文學教學的高效達成、對於兒童文學教學的認知有待於進一步提升。兒童文學教學不僅僅是文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人文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兒童文學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能力的主要手段與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能力的主要手段與途徑。兒童文學教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教學,它更是人的教育,促進學生本身的完善。學校對兒童文學教學應該提出高層次的要求,明確兒童文學教學是什麼(兒童文學教學的內容)、爲什麼進行兒童文學教學(兒童文學教學的目的)、對誰進行兒童文學教學(兒童文學教學的對象)、怎樣進行兒童文學教學(兒童文學教學的方法).

(二)提升教師兒童文學學科水平。

教師是兒童文學教學的踐行者,教師的兒童文學學科水平直接影響着高師院校兒童文學教學的效果。教師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學科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兒童文學的學科深度,提升兒童文學的教育廣度;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積累有效的實踐性知識。教師可以透過自學、師師互學、進修、聘請專家講座等方式,加強自身對兒童文學知識的學習與深度解讀,爲兒童文學學科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教師還可以透過對學生的兒童文學學習結果和自身的兒童文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深度反思,獲取更多的兒童文學實踐性知識,促發教師形成獨具個性的兒童文學教學理念、兒童文學教學素養、兒童文學教學技能,提升自身的兒童文學學科水平。

(三)激發學生兒童文學內在動力的覺醒

學生個體間存在“多維”差異性這是客觀必然。但是,教師可以爲學生提供兒童文學的熱點,探尋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趣點,鞏固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知點,挖掘學生兒童文學的內在潛能,尋找學生兒童文學學習的原動力,激發學生兒童文學內在動力的覺醒,促進學生兒童文學顯性能力和隱性能力的綜合提升。學生兒童文學內在動力的覺醒會使兒童文學教學事半功倍。

(四)構建自我-學長-專業-實踐基地“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教師是兒童文學教學的主體,是兒童文學教育的單一力量,這樣的單一力量已經無法獨自承擔兒童文學教育的重責,無法真正發揮兒童文學深度和廣度的價值,這就需要構建自我-學長-專業-實踐基地“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真正發揮兒童文學教育的合力。學生作爲獨立的個體,隱含着兩個主體,一個是學習兒童文學的主體,一個是教育自己進行兒童文學學習的主體,抽離出第二個主體,發揮學生的文學自我教育能力。作爲同一專業學習過兒童文學課程的學長,他們也是學生進行兒童文學教育的主體力量,他們會傳授有效的兒童文學學習經驗,成爲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在高師院校各專業內,可以利用各種社團開展兒童文學活動,或者直接成立閱讀協社、原創協社、戲劇協社、故事表演協社、影視鑑賞協社、繪本協社、職後兒童文學選篇研究協社等。另外,還可以把協社的活動延伸到高師院校的實踐基地,學生可以直接到實踐基地進行兒童文學活動送演,也可以直接指導實踐基地學生進行兒童文學活動,瞭解未來的教育環境、瞭解未來的教育對象,真正爲學生從事職後兒童文學教育工作提供實踐機會,從實踐能力上提高學生就業素養和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泉根。兒童文學的精氣神[M].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170-171.

[2]茹紅忠。學生閱讀興趣的缺失及解決路徑[J].語文教學之友,20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