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潛能生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1W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培養能適應社會、適合自己的人。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家長老師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是在我們爲家長、老師投去敬佩的目光之時,卻不難發現一個奇怪而讓人困惑的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並不感激自己的家長和老師,個別的甚至仇視他們,以致於“弒師鴆母”。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有沒有效?

淺論潛能生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論文

教育要真正有效,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學生對教育者思想的認同、接受,並形成自己正確的認識、判斷,同時激發自己努力去做。這個過程也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沒有孩子自己內心的認識和體驗,我們的教育必定是無效的。有位曾受過特殊教育的“壞孩子”就在媒體做節目時說:“媽媽也經常和我談心,但我的心是封閉的,她說的什麼,在我心裏碰了一下,又全都彈了回去”。潛能生們這個特殊的羣體,飽嘗了失敗的滋味,體驗了各種冷遇,他們大都比較自卑、偏執、封閉。對老師和尊長有一種自然的“敵意”。有的同學還把這種“敵意”擴大到對社會的態度,認爲這個世界似乎都跟他過不去。對他們的教育要產生作用,首先就要糾正他們心理上的偏頗,否則,我們的教育頂多只是一種無謂的嘮叨。

那麼,我們如何來幫助孩子完成這個心理歷程,實現自我教育呢?

第一步:忍耐

英國大教育家斯賓塞曾說:“在兒童表現出疲倦之前功課就應該停止”。這句看似平常的話道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原則:教育應該在孩子樂於接受的情景下進行。要希望自己的教育有效,首先就得使受教育者樂於接受。要使孩子接受教育,就得使孩子接受教育者。這些孩子,本身對教育者就積澱了許多不信任,甚至敵意。因此他們不但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教誨,還會經常向固有的“師道尊嚴”挑戰,甚至向我們教育者的人格挑戰。這常會讓我們大感意外、驚慌失措、尷尬憤怒。但如果我們果真如此,他們反而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教育。我們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忍耐。放下自己的尊嚴和架子,壓制住自己心頭的怒火,站在孩子的一面想想。其實,他們此時也不好過,一直在等待着你嚴厲的批評,等着和你幹一仗,也處在一種焦慮、不安而略帶恐懼的心理狀態下。我們的忍耐,會讓孩子準備好的牴觸、反抗心理落空。當他等待的疾風驟雨般的批評沒有來時,他會想一個問題:這是怎麼了,老師究竟會怎麼樣?他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就會對自己的行爲進行反思。我們的忍耐就是要讓他從緊張、對立的情緒中走出來,走進平穩的心態,進而反思自己。這樣才能接受教育者。同時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一種很少感受的溫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這樣他就會不知不覺的走進了我們的教育“圈套”。孩子接受了教育者,我們的教育就會有效了。忍耐爲我們的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讓孩子做好了接受教育的心理準備。

第二步:等待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的教育就有了着力點。對孩子的教育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教育者告訴他:你錯在哪兒,你應該怎麼做?一種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心理空間,讓其自己去觀察、比較、體驗、反思,最後決定自己怎麼做。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前一段時間,我校初中某班學生離家出走的現象比較嚴重。老師、家長透過各種努力,最後這些孩子又陸續回到了學校。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在外流浪了一段時間,自己主動回來的孩子學習都比較安心;而那些是老師、家長找回來又強行送到學校的孩子,大都不安心,有的甚至還蠢蠢欲動準備再次出走,弄得家長和老師整天都提心吊膽的。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那些自己回來的孩子在外流浪的過程中,他們嚐到了流浪的艱辛,感受到現在就踏入社會自己有很多東西還無法面對。而那些被找回來的孩子,沒有經過這樣一個心理歷程,沒有形成這種認識,回到學校,還想着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精彩,有那種想法也就不足爲怪了。在這個嘗試過程中,孩子們有時候會很緊張,對自己一時想不明白的事也會很苦惱,但他一旦想明白之後,他也就有一種成就感。而思考所獲得的東西。也就會成爲他性格的一部分。而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如果不合理地去幹擾他就會損害它,因爲我們不能把一個人爲的形式硬加在一個正在發展的心智上。要讓他們自己去獲得,雖然這個獲得的過程會很艱辛,時間會長一些,但須知任何具有永久用處的東西,必須費力得來纔會持久,來得容易的東西也最容易失去。

第三步:堅持

這些孩子的壞習慣不是在短時間形成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要想幫助他們改正這些不良行爲也就得有打持久戰的準備。要形成一種好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改正一種壞習慣,並形成相應的好習慣更需要花很多的力氣。孩子在改正錯誤時,有時他的行爲會反彈,剛改正的錯誤不久又會重犯。有時他甚至知道這是錯誤的,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教育者這時要理解孩子,要對他們有信心。其實,這時是他們最需要愛,最需要鼓勵的時候。他們對自己既認識到了錯誤又不能很好的改正而煩惱,甚至痛苦。如果,我們這時不相信他,不鼓勵他,他們就會很快失去信心,而破罐子破摔。真如此他們倒下去了就很難再站起來。他們在不斷重複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中,心理上經歷了認識上的困惑、不能及時改正的痛苦以及勝利後的興奮,這個過程使他們認識的成果深深的印在記憶裏,這是單從老師或父母那裏得來的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儘管他一次兩次會失敗,但只要我們給他以信任、給他以鼓勵、給他以信心,他們就會最終翻過這道坎。由於在整個過程中他的思維達到了很緊張的程度,並且透過了自己複雜的心智和意志活動,一旦獲得正確的認識時,就會牢牢的記住。成爲他自己的。這會讓他們享用一生。

自我教育是實現孩子終身發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推動孩子一生的力量。如果說給孩子一個軀體是給了他一個生命,那麼培養他的自我教育能力則是給了他的第二個生命。給孩子一種溫情,給孩子一個信心,給孩子一個反思的空間,這是我們教育者應該也必須做的。讓我們記住忍耐是基礎,等待是方法,堅持則是關鍵。還孩子一個心理歷程,鑄就他們未來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