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體育學習動機與高校體育教育的關係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7W

摘要:終身體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體育學習動機是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的關鍵之一。本文從上述理論角度出發,闡述了體育學習動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就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體育學習動機與高校體育教育的關係論文

關鍵詞:終身體育;動機;大學生

一、高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

(一)終身體育的含義。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具有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體育態度和體育能力以及終身持之以恆地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爲指導的思想。這種思想強調和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最終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其核心是使體育教育成爲貫穿於人的一生。

(二)終身體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和承前啓後的橋樑,在貫徹終身體育思想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的目標已確定爲: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掌握健身的知識和方法,增強體質,養成終身鍛鍊身體的習慣。實踐證明,經過高校體育的大學生在從業後繼續堅持身體鍛鍊是保證他們身體健康、體質強健的最有效手段,而能否做到這一點將取決於他所具有的體育意識、鍛鍊方法和客觀條件等因素。在這幾種因素當中,起着關鍵作用的就是人的主觀意識,即體育意識。一個形成了較強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大學生,會對健身保持持久的興趣、愛好和習慣,能進行長期鍛鍊,並能從中體會到極大的樂趣。所以,加強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新形勢下高校體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教育中貫徹以人爲本思想,使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二、應重視引導大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的概念。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中的.態度,興趣,目的和情感投入。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理論,動機可以影響“有意義學習”的發生。雖然動機並不參與建立新舊概念、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並不能直接影響有意義學習的發生,但是動機卻能透過使學習者在“集中注意”、“加強努力”、“學習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發揮出更大潛能而加強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劑作用),從而有效地促進有意義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的改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高校體育是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它具有與社會生活銜接的特點,是學生形成深層次學習動機的有利時期。在一定意義上,成人的體育技能、體質健康程度和堅持鍛鍊身體的習慣,取決於青少年時期的體質狀況和接受體育教育的程度如何。高校階段形成的深層次學習動機將直接影響其畢業走向社會後的終身體育鍛煉。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除要求學生深刻地理解體育原理,更好地掌握體育鍛煉所需的技術、技能之外,建立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對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興趣、能力和習慣具有決定性意義。終身體育是學生步入社會後所面臨的一個貫穿一生的自發自主的教育過程。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沒有教師指導、沒有體育課作業條件、沒有組織的情況下,獨立地、自發地從事科學鍛鍊的。人們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與職業特點,根據自己的工作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身心特點與健康狀況,根據自己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體育設施、經濟狀況等客觀條件和自身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愛好,選擇或重新學習體育鍛煉的內容,以滿足個體身心健康和閒暇娛樂的需要。其內容、形式、時間和地點等方面都具有自發自主的特點。

基於這一特點,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覺自願地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對體育教育的社會需要轉變爲自然性需要,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活動能力,形成自覺地進行身體鍛鍊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一生須按照個人意志,堅持不懈地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並且把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爲,變成一種伴隨一生有目的的自覺反映。因此,高校體育要爲學生終身體育服務,就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的對策

(一)體育價值教育。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育價值教育主要從體育的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兩方面展開。個人方面,學生要了解體育鍛能增強體質,抵抗、預防疾病及病變的重要意義。使其充分認識到人的智力發展是建立在大腦這個物質基礎之上的。經常堅持體育鍛煉,能保證大腦能源物質與氧氣的充足供應,促進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有利於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均衡性及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開發智力,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瞭解這些生理知識,學生纔會鍛鍊更加積極主動。在社會價值方面,透過高水平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的優異表現,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提高其體育欣賞水平。經過奧運會等高水平比賽的電視轉播,相信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從世界賽場上空升起之時,每一位中華兒女,將無不爲之激動和歡欣鼓舞。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奮發圖強的學習積極性。

(二)重視理論教學。理論課教學在高校普遍被忽視,無論從教學的內容還是教學時數上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很難把學生引入探求體育科學的大門,所以要在高校體育理論教學中,開設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針對性較強的理論教學,使理論教學具有廣泛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並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特點和運動能力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地安排運動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鍛鍊,有效增強體質。

(三)培養體育能力。體育能力是指體育運動中熟練掌握運動的知識技術和技能並能很好地運用。能力和活動相聯繫,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發展人的能力,瞭解人的能力。現代體育教學不僅重視傳授知識、技術、技能,更應重視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體育能力的形成是以身體爲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爲中介,透過專門的教學、專門的內容和專門的方法實現的。

(四)採用“情感教學”、“趣味教學”等方法。體育教學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交際,當教師肯定性的情感作用於教學過程時,老師和學生融爲一體,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昇華,不但可以推動教學,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積極鍛鍊的動機。因此,我們對待上體育課持低層次動機的同學應不冷漠不厭惡,而是主動熱情地用感情去調動她們;能動地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滿腔熱情地去傳授知識,輔導他們的技術,提高她們的健康水平。

四、結論與建議

(1)體育學習動機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因,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激發體育學習動機和促進體育意識的形成,建立學生適宜的體育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學生對體育的需要不是單一的,淺層次學習動機和深層次學習動機在學生身上是相互補充和密切聯繫的,而後者對終身體育的實施有着積極的作用。

(3)隨着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廣大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結構,以適應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

(4)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也是大學生完善體質、發展體能、形成對終身體育理性認識的最重要階段。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終身體育的樹立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祝蓓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常乃軍.大學體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