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學問君 人氣:2.38W

摘要:企業併購對其財務產生直接影響,相應帶來了較大的財務風險,尤其是最佳資本結構的偏離,造成企業價值下降,財務風險高漲。財務風險的產生和增大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發展和運營,在企業併購的過程中,如何瞭解、掌控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認真分析並有效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關係到併購的成功與否。

試析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關鍵詞:企業併購 財務風險 防範措施

作爲企業間的一項產權交易的併購行爲在資本市場上日益增多。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企業併購金額約4 000億美元,而到21世紀初,就上升到3.5萬億美元左右,企業併購迅速發展。國內企業間的併購發展也比較快,併購作爲資本運營方式日益增多,其中出現了許多讓人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其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顯得尤爲突出。因此,分析企業併購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研究相應的措施以防患於未然,對於國有企業併購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一、併購的含義和動因

企業併購,即企業之間的合併與收購行爲。企業合併是指兩家或更多的獨立企業合併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佔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m。收購是企業透過現金或股權方式收購其他企業產權的交易行爲。合併與收購兩者密不可分,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業產權交易行爲。合併以導致一方或雙方喪失法人資格爲特徵。收購以用產權交易行爲的方式取得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力爲特徵。企業併購一般以獲取被併購企業一定數量的產權和主要控制權爲目的。

企業併購的動因:一是謀求未來發展機會。如果一個企業打算擴大其在特定行業的生產經營時,常採用的方法是併購行業中的其他企業。這樣,可以直接獲得正在經營的優勢,避免投資建廠延誤的時間,而且併購後企業採用統一價格政策,可以使他們得到的收益高於競爭時的收益。在生產領域,由於規模的擴大,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利用新技術,減少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未使用生產能力。在市場及分配領域,進人新市場,擴展現存分佈網,增強產品市場控制力。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企業現在的管理者以非標準方式經營,當其被更有效率的企業收購後,可以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或者當管理者自身利益與現有股東的利益更好地協調時,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企業的發展注重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由生產規模經濟和管理規模經濟兩個層次組成的,在管理規模經濟上,由於管理費用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分攤,使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大爲減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於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

三是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在稅法中規定了虧損遞延的條款,擁有較大盈利的企業往往考慮把那些擁有相當數量累積虧損的企業作爲併購對象,納稅收益作爲企業現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在換股併購中,收購公司既未收到現金也未收到資本收益,因而這一過程是免稅的。企業透過資產流動和轉移使資產所有者實現追加投資和資產多樣化的目的,併購方透過發行可轉換債券換取目標企業的股票,之後再轉換成股票。債券的利息可先從收人中扣除,然後再計算所得稅。

四是迅速籌集資金的需要。併購擁有大量資金盈餘但股票市價偏低的企業,可以同時獲得其資金以彌補自身資金不足。因爲籌集資金是發展迅速的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併購一家資金盈餘的企業是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由於資產的重置成本通常高於其市價,在併購中企業熱衷於併購其他企業而不是重置資產。有效市場條件下,反映企業經濟價值的是以企業盈利能力爲基礎的市場價值而非賬面價值,被兼併方企業資產的賣出價值往往出價較低,兼併後企業管理效率提高,職能部門改組降低有關費用,這些都是併購籌資的有利條件。而且,隨着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國際經濟一體化增強,使籌資渠道擴展到國際金融市場,許多業績良好的企業出於壯大規模的考慮往往會採取併購的方法。

二、企業併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企業併購的財務風險是指由於併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併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它存在於企業併購的整個流程中。

(一)計劃決策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計劃決策階段,企業對併購環境進行考察,對本企業和目標企業的資金、管理等進行合理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存在系統風險和價值評估風險。

1.系統風險。是指影響企業併購的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不確定外部因素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外匯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等。

2.價值評估風險。價值評估風險包括對自身和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風險。企業在做出併購決策時,必須判斷自身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實施併購,其風險主要體現在過高地估計了企業的實力或沒有充分地發掘企業的潛力;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風險主要體現在對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如果因資訊真實或者在併購過程中存在行爲,則都會導致併購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財務危機。

(二)併購交易執行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併購實施階段,企業要決定併購的融資策略和支付方式,從而產生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

1.融資風險。融資方式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雖然內部融資無須償還,無籌資成本,但會產生新的財務風險。因爲大量佔用企業寶貴的流動資金,會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能力。外部融資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權益融資可以迅速籌到大量資金,但企業的股權結構改變可能出現併購企業大股東喪失控股權的風險。債務融資具有資金成本低,能帶來節稅利益和財務槓桿利益,但過高的負債會使資本結構惡化,導致較高的償債風險。混合性證券融資是指兼具債務和權益融資雙重特徵的長期融資方式,通常包括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發行可轉換債券融資,企業不能自主調整資本結構,轉換權的行使會帶來股權的分散,放棄行使權則又使企業面臨再融資的風險。發行可轉換優先股,企業可以使用較低的股息率,但會使公司面臨減少取得資金和增加財務負擔的風險。

2.支付風險。併購主要有四種支付方式: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混合支付和槓桿收購。其風險主要表現在現金支付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稅務風險,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槓桿收購的償債風險。不同支付方式選擇帶來的支付風險最終表現爲支付結構不合理、現金支付過多從而使得整合運營期間的資金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