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學問君 人氣:1.75W

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跨國集團的出現都將審計推向了國際化的高度。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篇1

摘要:現階段,隨着社會資訊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國所有的組織機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風險環境。這種環境的不斷擴展給我過企業內部審計管理與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國企業的決策者對內部審計風險的管理有了不同的要求。本文正是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現狀進行分析,並總結歸納出適合的防範措施。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風險;防範措施

當下,我國企業的管理環境日益複雜,尤其是企業風險越來越多。爲了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早日實現企業的目標,我國各企業在風險管理時對內部審計的工作越來越關注。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既是企業自身所建立的獨立評價制度,又是對企業的所有經濟項目考察與評價的工作,對企業在今後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客觀因素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之一是,由於我國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的內容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在審計工作的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之二是,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存在時滯性差異,會計在進行資訊記錄時的用時要多於經濟業務的處理,少數的審計內容又是在事後審計的,二審計工作的用時又多於會計在進行記錄資訊時所用的時間,這樣就使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時滯性差異,進而企業內部的審計也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之三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國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屬於企業中的職能部門,目的都是爲了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因此,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無法自主選擇工作,這就是企業內部審計的特殊性。

(二)主觀因素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主觀因素之一是企業內部的審計技術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侷限性。抽樣審計造成的誤差概率、審計技術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觀分析樣本的規模與範圍、以及樣本的表現特點總結出的總體特點,並對此現象對審計工作的內容做了相應的改進,因此,無論是主觀的抽樣還是客觀的抽樣在形式上都具有侷限性,進而能夠使內在的企業審計風險暴露出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主觀因素之二是,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致使企業的內部審計與企業的外部審計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造成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風險。

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範措施

(一)進行科學化管理

爲了減少企業內部的審計風險,必須對其制度進行科學化管理,這也是完善我國企業風險管理的最佳途徑。在企業內部建立相適應的經營制度,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以及在進行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時確保科學化的管理,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企業內部的風險。

1、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機制我國的內部審計協會屬於各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中的一種自律組織,其作用是各個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時都能給予正確的評價與指導。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協會對其內容的傳播都必須快速的進行,也應符合國際審計工作的要求。並且在加強審計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多注重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機制,相關的工作人員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爲今後企業的內部工作創造一個新格局。

2、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職責是,建立適合的審計計劃、審計方案、審計底稿以及審計報告等制度,在制定審計計劃與方案的時候,必須確保制度內容的嚴密性,在建立審計工作程序中時刻關注企業的動態,在對企業內部項目進行審覈時必須確保其流程的準確性,並且在企業內部風險審計工作中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正確的評估。在企業風險評估的理論中,分析並總結出經驗,在企業未來的內部審計風險工作中樹立良好的榜樣。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有效的進行。財務的相關資訊都符合企業的標準,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爲了徹底完善我國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各企業必須提高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培養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以此促進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增強人員隊伍的建設

1、完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建設爲了徹底完善我國企業內部人員隊伍的建設,首先必須對新引進的人員進行相應的考試,確保其自身都具有專業的知識理論;其次對不同的審計工作進行科學的分配,確保最大化的使用資源;最後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的審覈制度,並定期對所有相關的工作者進行考察,與此同時,對積極主動,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人員進行獎勵,以此提高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2、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若想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必須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並不斷的進行完善,只有內部審計人員充分了解自身的職責,才能在符合國情的基礎上開創新的審計手段與專業技術,依次減少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風險。第二,豐富企業審計人員的培訓內容,與此同時,還要適當鼓舞審計人員與不同企業進行業務中的交流,培養審計人員的正確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衆所周知,企業內部審計一直存在於企業審計項目中,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永遠不可能爲零,但是,對於企業內部的風險人們也不用很畏懼,因爲,人們有時間可以充分了解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內容以及特點,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並歸納出風險來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範措施,進而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榮.淺析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因素及防範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紅.中小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範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6,02(09):80-81

[3]林羣.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範措施思考[J].審計與理財,2012,05(01):31-32

[4]黃格格,唐麗茹.針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防範意義及其措施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30(09):49.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篇2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跨國集團的出現都將審計推向了國際化的高度。我國的審計從最初的國家審計開始,逐步建立內審制度,如今內部審計已成爲了企業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企業內部審計風險也逐步凸顯。國外在審計風險方面擁有比我們更多、更豐富的經驗,我國對審計風險的研究至今也不過二十幾年較好的發展,內部風險研究在大多企業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是對比起擁有健全法律和控制體系的國外來說,仍然有很大部分企業並未真正意識到內部審計風險的重要性,缺乏對內部審計的深刻認識。特別是傳統觀念上企業總是將經營管理與內部審計對立起來,認爲審計是對經營的阻礙,企業內部審計始終處於一種尷尬的地步。然而,近些年,不斷出現的“ST郯百文”、“銀廣夏”等事件,卻爲企業敲響了警鐘,暴露出的審計缺陷和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市場經濟的複雜性、多變性使得審計的風險也大大的增加。

二、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法律環境尚不成熟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經營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企業向着多元化發展,經營管理涉及的項目越來越多,過程控制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企業的內部審計也不僅僅侷限於企業的財務審計,而是作爲一種經濟職能開始向企業管理延伸,只要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都是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這不僅要求企業審計人員對現有執行狀況進行評定,還需要依據其審計結果對企業的持續經營作出評估,面對紛繁複雜的經濟資訊,審計難度也隨之增加,審計風險也變得很高。法律環境不成熟是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客觀的原因。法律在經濟社會中,既爲企業的審計提供強制保障,同時也對其進行約束。然而,我國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至今依然不夠成熟,和國外成熟的審計法律體系相比,專門的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不成熟,缺乏一套完善、具體的法律體系,對審計人員的審計活動難以用標準統一的法律來進行約束,審計的風險大大增加。由於審計法律的不成熟,缺少法律的約束和監管,審計難以保持其職業的獨立性,纔會爆發出銀廣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事件,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審計風險的巨大危害性。

(二)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建設不完善

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審計順利開展的保障,執行良好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指導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也能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相反,沒有制度的保障,難以對審計人員的行爲進行監督,審計人員也難以用統一的規範去進行審計活動而增加審計風險形成的可能性。目前大部分企業依然缺乏完善、規範的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工作開展難度大,審計人員多以單純的記錄爲主,很少去記錄有效的審計事項,審計結果和審計質量無法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難以得到全面的展現。審計的目的性不強,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不進行深入挖掘,停留表面。總之,沒有制度的約束,審計工作難以發揮作用,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大。

(三)審計人員職業化程度不夠高

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與審計風險息息相關。審計涉及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豐富程度要求很高。目前,我國的內審人員大多都是專業的財務從業人員,雖然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但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卻無法做到全面的掌握,缺乏系統的、完善的審計經驗。並且,加上企業內審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對審計工作的責任心。總之,目前我國審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的情況,難以應對企業越加複雜的經濟狀況,這無疑爲企業的審計又增加多一分危機。

三、防範和控制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審計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

良好的社會經濟狀況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是企業內部審計順利開展的保障,規避審計風險的重要環境保障。要在全社會範圍內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宣傳,特別要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宣傳,讓社會對審計都有一個普遍的認識,特別讓企業認識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支援審計工作的開展。同時,爲保證審計工作的切實執行,國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腳步,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提供統一標準的法律解釋,並且依據現實情況和借鑑相關先進國家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和修正我國的.審計制度。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的完善不僅可以加快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設進程,同時也能保證審計發揮評估、監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

(二)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落實企業內審工作,減少企業審計風險的有力保障。企業應該重視內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參考內審法律法規,借鑑成功企業的內審經驗,同時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審制度並嚴格執行。學習先進的審計方法,減少抽樣審計帶來的審計誤差,提高審計工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降低審計誤差帶來的審計風險。同時,爲保證審計制度的切實執行,需要堅持與之相適應的質量評價的原則,企業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必須遵循內審法律法規,不因私利,做出違背法律的判斷。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內審規章制度,進行規範化的工作操作,其次,保證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如實反映審計情況,通報審計結果,不弄虛作假,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審計風險。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審計人員是整個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成敗的關鍵。因此,審計人員要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多學習審計、會計包括企業經營方面的知識,加強對審計相關法律的學習,豐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企業也要加大對審計人員培訓的投入,使審計人員能夠不斷地接收和掌握新的審計知識,不斷應用科學的審計方法進行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還應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嚴格踏實地對待審計工作,富有責任心,客觀公正的處理審計工作遇到的一切情況,如實反映審計結果。其次,要具有高度的風險意識,對可能存在風險要多思考,不可盲目草率的下結論,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四、結論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變革的逐步深化,企業的持續經營發展離不開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只有深刻認識審計風險在審計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創新審計方法,正確看待審計風險、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篇3

一、 引言

在我國的社會體制下,國有企業的成立目的除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之外,還擔負着控制國民生產命脈、確保民生穩定的重要作用。因此,國有企業的內部管控就顯得尤爲重要,內部審計是一項客觀、獨立的專業性活動,主要透過建立規範化的方法,對組織活動進行評價,並改善風險管理,發揮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保證企業流程架構的合理性和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等,使企業增值。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國企內審制度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企業運營和發展。

二、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現狀研究

(一) 內審體系表面健全,內審職能目標不清。

縱觀目前我國國企,尤其是大型國企,內審體系建設表面上都比較全面,各種監督部門、審計部門、紀檢部門等等一應俱全,會計流程、審計流程、審批制度、管理制度也很規範,但企業領導一般只在國家或上級部門檢查時,纔會重視內部審計,其他時候便極少過問審計工作。企業通常只關注經營效益,忽視了對內審部門的建設,這就導致內審部門在企業內部地位低下,起不到實際的管控作用,在現行的國企的內審制度中,內審的目標仍以財務差錯糾弊爲主,內審侷限在財務審計層面上。

(二) 內審部門地位低下,獨立性較差。

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不健全,缺乏獨立性,在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上,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組織中的地位較低,甚至將內審部門歸總會計師領導,或與其他部門合併現象,企業內審工作的開展受到不利的牽制和干預,不能保證審計組織的獨立性難以發揮內審機構的作用,很難反映真實情況,做出有效的監管。

(三) 專業人員欠缺,內審手段落後。

審計是一門專業的學科,從業人員需要專業的會計和審計知識,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經驗。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許多因素影響,導致內部管理存在很多問題,人員配置單一化,審計觀念、審計方式方法落後。國企內部審計主要重視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而忽略對企業風險事項的審計,對企業風險事中的分析、防範等,從而導致對企業內部經濟活動不能實施全過程的監控,不能及時進行風險預測、防範和應對。

三、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對策探討

(一) 明確內審職能和目標,落實審計工作。

國企內審應從傳統的差錯糾弊轉向內部管理服務,從財務領域擴展到企業經營和管理等各個方面,做好內控評價,以內控爲主線組織開展內部審計,使內審能夠更好地實現公司目標,監督管理企業內各部門的經營情況。只有將內部審計的流程化實際做到實處,纔能有效地爲企業規避財務風險,達到有效內部控制的目的。很多成功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內部審計,很多高管也是從內審部門提拔出來的。公司對內部審計的重視使公司的財務風險得到了很好的規避,也從內部培養了能適應公司發展的財務人員。

(二) 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由於經營者和企業所有者經營目的不一致,在內部審計時,審計人員往往被一些經營者的意志所左右,不能實際反映財務問題。內審部門的審查權被流於形式,審計師往往要以管理者的利益爲重。因此,樹立內審部門的權威性,才能從根本上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作爲公司控股股東,要實施監督審計部門是否實際反映問題,作爲經營管理者,要從長遠看待公司的成長,樹立正確的審計觀念,讓下屬樹立合規意識,審計部門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審計部門可以直接向董事會報告問題,增加了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審計工作往往能夠得到被審計部門積極的配合和相應。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議內部審計由董事會領導,使審計計劃安排,審計方法措施更有針對性,避免內審由企業管理層直接領導等情況存在,減少高管對內審的人爲干預,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三) 組織專業培訓,豐富審計手段。

首先,要求內審人員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必須對內審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養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國家財經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才能對企業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效審計和客觀公正的評價,爲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其次,要求內審人員較爲紮實基本功、業務能力和審慎的工作態度,同時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隨着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也需要定期組織會計和審計知識的培訓,豐富審計的手段和流程,才能更好地爲企業管理服務。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了國有企業不能夠及時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新要求,在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國有企業要能夠更合規地開展業務,更有效的獲取經濟利益,就要求管理者要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賦予內部審計審查的權利,培養出更專業的內部審計隊伍。創造好的控制環境,有利於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使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能夠發揮國有控股的優勢,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篇4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方式的複雜化和企業資訊使用者的多元化,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內部審計風險日益增加,爲了增強風險意識,防範和避免審計風險,應對內部審計風險的根本起點和成因進行深刻、全面地認識,纔能有效地促進企業內部審計事業的發展。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涵義

關於審計風險的涵義,國內外學者作出了積極的探討,目前理論界尚無完全的定義。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審計風險定義爲:“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美國《審計準則說明》第47號認爲:“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無意地對含有重要錯報的財務報表沒有適當修正審計意見的風險。”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認爲:“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上述對審計風險的權威性的解釋雖然表述不同,但均限於財務報表審計風險,但審計除了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外,還有相當豐富的工作內容。按照美國《審計準則說明》第47號,審計風險是審計師“無意地”產生的,再看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定義的審計風險,是會計報表存在重大的錯報或漏報,……,同時結合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8號———錯誤與弊端》第2號指出“本準則所稱的錯誤,是指會計報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錯誤或漏報。”我們不難看出審計師有意發表錯誤意見的情況不屬於所定義的審計風險,由此造成的全部責任,應由審計師承擔。也就是說,審計風險產生於無意識之中。

由於企業內部審計的環境不同、審計所涉及的內容不同、審計的目標不同、內部審計所發揮作用的大小不同,對內部審計風險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基於上述對審計風險的認識,筆者認爲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是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或人員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無意地對存在重大的錯報或漏報的會計報表以及對具有重要影響的經營活動審計後發表的不恰當的審計結論,造成審計對象和與之相關方面遭受損失或損害,並由此引起審計主體承擔這種責任的風險。明確這一概念必須清楚,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或人員是審計風險產生的主體,審計風險的本質表現爲無意地發表錯誤審計結論的可能性。

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是由諸多因素形成的,下面從引起審計風險的主客觀因素分析。

(一)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客觀因素

1、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建立模式不合理

90年代以前,我國絕大部分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在有關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下建立起來的,帶有很大的強制性,而非企業基於加強管理的內在需要建立起來的。這就形成了“行政規定式”的內審機構。這種模式的內審機構沒有真正被企業所接納,而是將其視爲找毛病、挑刺的機構,大大降低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使其很難正常開展工作,從而引發審計風險。90年代之後,企業爲了加強自身管理的需要,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隸屬領導層次上,一種模式是受董事會或者監事會領導;另一種模式是受總經理領導,從而增強了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審機構置於董事會或監事會的領導下,內部審計以相對獨立的身份受董事會或監事會之託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監督,造成經營者對內部審計的誤解,認爲內部審計是專門對經營者挑毛病找麻煩,從而不同程度引發審計風險;內部審計機構置於總經理領導下,內部審計作爲總經理的參謀和助手,會涉足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從而引發審計風險。

2、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不健全

內審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依法治審不力。國家審計有《審計法》作爲法律依據;社會審計,國家頒有《註冊會計師法》;而內部審計目前只有80年代審計署頒佈的《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法律級次明顯偏低,可操作性不足,以此來指導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明顯存在滯後現象。顯然,內部審計法律依據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現空白,使得內審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有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和正確性,因而增大了審計風險。

3被審單位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是內部審計的前提和基礎。健全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能及時發現和控制企業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差錯和舞弊。反之,就會增加差錯和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審計人員難以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差錯和舞弊而形成審計風險。如企業內部某個部門私設“小金庫”,搞真假兩套賬,內外串通,如果沒有線索,審計人員就有不能查清事實真象的風險。

4內部審計對象的複雜和審計內容的拓展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改制、重組成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面,使內部審計的對象和內容也日益複雜。內部審計對象逐步發展爲企業集團、股份公司和連鎖經營店。企業內部機構層次增加,所進行的交易日趨複雜,被審單位與其某些企業的關係是母子公司關係或聯營公司的關係,同時,由於企業的資產重組,必然涉及到兼併和收購、改制和改組、聯合和剝離及分拆問題,爲內部審計對象開拓了新領域。內部審計對象的複雜,爲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僅從傳統的財務審計發展爲效益、管理、經濟責任審計、經營決策審計、經營風險審計、投資審計等,還要預測新形勢下的兼併、聯合、分拆以後的償債能力和贏利能力,評價企業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見書供領導決策參考。這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需求,審計人員作出正確結論的難度也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主觀因素

1、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

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審計風險大小的主要因素。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從事審計需要的政策法規水平、專業知識、經驗、技能、審計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

審計經驗是審計人員應有的一種重要技能,審計經驗需要實踐的積累。但是審計經驗又是有限的,面對複雜多變的審計內容,審計經驗也會有誤斷的時候。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工作責任和職業道德也是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由於我國內審準則、工作規範和職業道德標準方面還有一片空白,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範的約束和指導。有的內部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觀念,循私情或害怕打擊報復,故意放棄對重大問題的追查和揭露,提供與事實不相符的審計結論。總之,目前我國內審人員總體素質偏低(如知識結構單一、年齡偏大、知識更新慢等),直接影響到內審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面對當今內審對象的複雜和內容的拓展,內審人員勢單力簿,這將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2、內部審計人員選用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影響

這是造成審計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被審單位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審計目的不同,採用哪些審計程序和選用哪些審計方法才恰當並不容易確定。如果審計程序和方法選擇不當,會造成審計時間延長,成本增加;也可能會遺漏一些重要的審計內容,未能覺察重大的錯弊所爲,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使審計結論與實際不符,導致審計風險。

內審人員在實際審計的過程中,掌握了審計風險形成的因素,就要有意識地防範審計風險,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充分發揮內審服務於管理當局的職能。筆者認爲內部審計風險的防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內審法規體系。當前應加快制定和頒佈《內部審計條例》和《內部審計師法》,對內審機構人員的職能,權限等作出明確規定,使內審走上依法審計的道路。

(2)建立審計委員會制度,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受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審計報告直接提交委員會,改變內審部門地位低下的現狀,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從而規避內審風險。

(3)提高企業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透過綜合培訓和考試合格上崗相結合。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透過國家統一考試,內審人員每年必須有一定時間的後續教育,並且考試合格方能透過年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