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教專業音樂教學探討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2W

1存在的問題及新的動向

幼教專業音樂教學探討的論文

一些學者也曾指出幼教專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許多新近學前教育專業參加工作畢業生對自身音樂彈唱伴奏或課堂設計缺乏自信,一些幼教專業畢業生的音樂施教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兒歌教學和音樂節目編排能力跟不上,即興伴奏等實用技能不足,直接限制了其作爲幼師的施教能力。對此,學者和尤其是職業院校的教師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造成此現象背後的原因:一是學校課程設計不太合理,文化課程偏多而專業課偏少,理論課偏多而動手實踐的實操課偏少,灌輸了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但忽視幼兒教育的特殊性;二是學生生源素質較差尤其是缺乏音樂基礎;三是學校音樂老師數量不足,往往是一兩名音樂老師扛下了多門音樂課程;四是教學模式較爲死板,對學生吸引力不足,課程內容設計與社會現實需求脫節。值得慶幸的是,上述問題已經引起了職業院校的注意,相應的音樂教學改革也得到較有力的推進,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據筆者的瞭解,很多職業院校音樂老師師資問題已經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教學硬件設施更是大幅提升,課程設計和學生管理也在實踐中不斷優化。一方面,近十年來,高層次音樂和藝術院校專業的畢業生充足,爲職業院校供應了較好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幼教專業的擴招,直接推動了學校對教師需求,師資儲備增強後,教學的專業化分工不足的問題就得以解決了。以筆者所在的技師學院爲例,目前專門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已達6名,幼教專業音樂課程的開設細化分解爲聲樂、琴法、樂理等多門課程,每名教師只需要開設一到兩門課程,確保每位老師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進行深耕。據筆者調查,我校的這一改善情況並非孤例,至少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還比較多見。市場競爭和學校生存發展的需求,爲職業院校注入了教學改革的動力。內在的發展和外部的市場競爭,都驅使職業院校必須緊貼市場需求,積極推動相關教學改革,提升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一些學校以開放的姿態,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學校之間的交流實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更有利於教師們開啟視野,向先進同行們學習。一些院校敢於重用一些年輕的音樂教師骨幹,新一代的音樂教師因爲沒有思維定勢侷限,在課程設定上更容易貼近市場需求,專業設計和教學改革上更容易形成突破,並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在教學設備設施方面,職業院校基本上都已經能提供專門的鋼琴教室和獨立的琴房,學生的藝術課外活動得到加強,設定文化節爲學生提供才藝展示和節目編排的實踐舞臺。這些改革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我校近年的幼教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就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學校每年藝術節之際就獲得現場簽約,即幼教專業的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時,就提前實現了就業,就業率100%。本文前面歸納的前幾年職業院校幼教音樂教學問題,實際上部分已經得到明顯改善,如師資上一肩挑多擔問題、課後實踐問題等。同時,一些同行反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互動不足也比較明顯。授課方面,結合筆者十餘年教學經驗,個人感覺到在當前對幼教畢業生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職業院校的大班教學與音樂教學的個性化需求矛盾顯得越來越突出,教師面對數量較多、水平層次不一的學生,教學上的個性化指導不足。另外,一些學校過分追求畢業生個人音樂技能的提高,而在針對幼兒的音樂教學能力提高上指導不足,這也是導致部分畢業生上崗後,不能勝任幼兒音樂教學課堂設計等主觀能動性要求較高的工作的重要原因。

2生源質量問題及出路分析

不少職業院校老師抱怨當今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生源質量太差,這類學生在高考或中考中學習成績不理想,高考達不到本科線。也就是說,基本上只有不入流的、平日不愛學習或者學習不得要領的學生,纔會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由於近十餘年來不斷擴招,導致進入職業院校的門檻是不斷下降的,也就是學生整體文化課水平實際上還略有下降。不過,職業院校學生生源質量,並非一無是處,也有一些教師感受這些學生文化成績雖不太好,但音樂基礎素養並不低於高中的平均水平,他們在初高中階段沒有專注於學習,不擅長考試,卻往往有更強的動手能力,甚至還有一些藝術愛好者,音樂素養不錯但開發不足。基於當前中國教育層級設定和體制,職業院校招生的生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明顯改觀。因此,理想的情況,是能對幼教專業設定入學門檻。如學校或幼教專業招生火爆,形成“賣方”市場,可採取入學專業門檻這一策略,具體可分爲兩種情況:一是在本校擬招收學生內部篩選調劑,將有一定藝術(音樂)基礎的選入幼教專業,沒有的只能調劑分流到其他專業;二是報考時設定門檻,即具備一定資格、基礎或透過提前安排的面試的,才允許報考。這樣不僅能選拔到更好的苗子,促動音樂教學,還能引導考生髮揮自己的能力特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不過,當下上述“賣方”市場尚未形成,招生之前的篩選暫時並不具備條件,但這並不意味着職業院校就不能招生之後進行篩選和分流,進行因材施教。筆者在爲本校進行幼教專業設計時,就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藝術素養差別,設計了兩個分流的規則,並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推廣應用:一是學生在入學時,要進行一次簡單的藝術能力測試,並根據學生成績,挑選出基礎較好的學生組成精英班;二是學生進入第二學期後,就要進入分專業測試和分流,學生要在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書法)和語言教學上選擇一個主修方向。以聲樂爲例,主修聲樂方向的和非主修聲樂的此後教學的要求和內容就會有明顯區別,從而實現在音樂等藝術課程上分層次教學。這種設計,核心的思想是基於學生個體的“異質化”進行分類和“差別化”教學。相比千篇一律的要求和無差別化的課程設計,這種設定體現人性化,可以發揮學生個性化的優勢,能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特長或潛能。同時,透過專業方向的設定,既給學生以鼓勵(自己有“特長”),也給學生以壓力和動力(要形成並強化特長)。截至目前,這兩種分類和分層的措施,在我校應用效果還不錯,新開設的幼教專業也在數年時間內就成爲學校的熱門專業。

3專業定位和設計:培養針對性的實用技能

高職幼師學制三年,但第三年幾乎都會安排實習,在學校實際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兩年時間,要培養學生音樂藝術特長,時間當然不夠。其實,這涉及對幼教專業的定位問題。誠然,相對本科師範院校,職業院校幼教專業的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不如前者,在學制上也短了一兩年,在音樂幾乎“零基礎”的前提下,要培養其音樂“特長”,本身並不現實。條件的差別決定了職業院校幼教專業學生,只能採取“短平快”的方式,有所取捨,針對性地完成核心實用技能的學習。實際上,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其幼教專業學生要培養的,並非音樂專長,而是“針對性的音樂應用技能”。也就是說,即便幼教專業的學生選擇“聲樂”或某個專業方向(即我們常說的“一專多能”中的“專”),也不過是相對她們其他的技能相對突出一些而已,並不意味着她們將以“聲樂”爲職業。實際上,她們的職業定位還是“幼師”,而不是音樂教師或其他音樂從業者。第二個定位認識,是要突出幼兒教育對幼兒的針對性。有些職業院校在專業課程設計時,實際上是參照了普通師範院校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專業設計,再添加了一些幼兒心理學等課程,但在專業課和技能課中針對幼兒生理和心理特徵、學習和活動特點的匯入或融合教育還存在不足。例如,掌握了成人聲樂教學方法,再學幾首兒歌,並不意味着就掌握了針對兒童的聲樂教學方法,因爲可能沒有領會兒童發音習慣和對節律的把握規律。而針對幼兒教育的這種能力培養,也需要有專門的學習或訓練,需要融入幼師每個專業課堂當中。課程設計猶如一個指揮棒,對於整個教學活動影響深遠。職業院校的幼教專業課程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素養、畢業時期望達到的工作能力、學制、教學條件等基礎條件,做到科學定位,合理取捨,把重心放在覈心的實用技能上。與原則設定相對應的,是原則在各個細節的落實。例如,鑑於幼教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是“基本的應用技能”而不是知識,因此,對其專業課的.考覈,應以技能考覈爲主,儘可能弱化知識的考覈;同時對技能的考覈,建議採用相對靈活的模式,這也是對幼教專業定位設定時應予以充分考慮的要點。例如,我校在推行幼教專業教學創新時,就嘗試了更爲開放的考覈模式,比如學生在藝術節中組織排練節目中的表現,就直接可以拿來當作技能考試成績;而學生的考覈成績並不取決於一次節目,允許學生在多次節目中挑選相對比較成功的兩次,取平均值作爲學生最終成績。

4教學手段的改進策略和實踐

下面,筆者結合本人近年來在一線教學和班主任崗位上的一些經驗,提出以下改進策略和手段。4.1讓學生充分理解專業定位和目標,形成“教”與“學”的合力。讓學生認識幼教專業的定位和目標很重要,這有利於學生形成內生動力。筆者認爲,專業定位設計不僅僅要體現在課程設定上,更需要讓參與教學的每一個成員———任課老師、學生和班主任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一定位。尤其是,要透過班主任和教師反覆不斷地向學生灌輸,使學生充分理解這一定位,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內生的需求,讓他們自己明白幼師培養的方向,督促自己要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做到“一專多能”。以往的某些教育,忽視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感受和主觀能動性,而不屑於或忽視了向學生的目標灌輸。實際上,職業院校的學生,已經是接近成年人,具備自主行爲能力,其個人的努力,往往纔是最終是否成才的關鍵。只有讓學生明確目標,內化爲動力,促使教師、學生乃至學校都是朝同一個方向努力,最後形成一致的合力,教學效果才能達到最佳。4.2設定階段目標,循序漸進。分階段設定不同的突破重點,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學生在校的四個學期,劃分四個時期:第一學期是掃盲期,完成視唱練耳、樂理基礎課和鋼琴入門基礎;第二學期是提升期,完成按照“專業”的分流和分層,推動學生音樂基礎技能提升;第三學期是進階期,對所選特長應有明顯再提高;最後是應用期,要求能達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應用,如即興兒歌伴奏或兒歌合唱編排。這一做法,有利於學生清晰識別要達到的目標,並透過階段性目標的一步步實現,讓學生在學習中途得到鼓勵,有利於學生持續性成長。4.3將大班拆分爲小組,同步分別教學和練習。在掃盲期之後,小班教學的需求就越來越明顯。因爲人數較少時,教師容易注意到單個學生的不足,便能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小班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但實際上一般的職業院校,由於學校班級衆多,每個班大約有40人,師生比還是明顯偏低,暫時不具備完全意義上的小班教學條件。我們在此階段的音樂教學,就嘗試對大班進行分組,如把一個班分解爲4-8個“小組”,每個小組獨立活動;必要時可佔用兩個教室,降低各組之間活動的影響。這樣分組教學,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進行課堂演練,問題暴露了才能及時得到修正。同時,一些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課堂設計的能力,正是這種分組教學的策略或模式下得以培養出來的。4.4課堂和課外充分結合。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讓幼教學生掌握好多項技能,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就必不可少。以學琴爲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每日都有練習,利用課後時間練習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時,就要求學校能爲學生提供足夠的琴房(不管是集體教室還是獨立小琴房)用於課後練習。同時,學校可以透過一些興趣小組或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充分利用琴房進行日常訓練。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課外的一些藝術活動,不僅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身體力行的機會,還可以成爲豐富校園生活、提升生活樂趣的重要支撐。比如一些職業院校成立的學校歌唱愛好者協會、鋼琴協會、舞蹈協會、故事會等等,幼教專業的學生往往在這些社團中擔當主力軍,其實際也是社團爲幼師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舞臺。

5結語

結合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加強研究探索,不斷改進音樂教學,是當前職業院校發展之道。明星院校相對於一般學校教學質量高、畢業生能力更強,拋開生源和硬件的差別,主要就在於機制更靈活、專業課程設定更優、管理效率更高、教學策略更佳及教學手段更高明。實際上,對任何一個學校,教學策略和手段的改進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王瑤.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教學改革研究[D].大連:遼寧師範大學,2014.

[2]李明.幼師音樂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0-101.

[3]肖璟.幼教專業音樂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6(24):150-151.

[4]鄒傑羣,周燕華,翁雲曉.高職高專“全科”型幼教專業音樂教學模式初探[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5):88-89.

[5]柳瀟.新形勢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大衆文藝,2012(21):286-287.

[6]周東恩.新形勢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改革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