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3.08W

論文關鍵詞:語料庫 二語習得 系統

淺議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

論文摘要:語言是我們生活的載體,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語言我們就不能稱之爲人類。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言;沒有語言,我們就無法生存。由於語言對我們有着如此的重要性,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在人類漫長的過程中,人類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對語言進行着研究。語料庫語言學是“基於現實生活中語言運用的實例進行的語言研究”(T. McEnery& on,1996)。它是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爲基礎,利用對其進行、分類、標註、分析。本文采用定性的方式,整理前人的研究,分析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及發展。指出語料庫強調詞彙和語法的同一性,並認爲意義是研究語言的關鍵所在。
  
  一、 引言
  從語料庫語言學針對語言研究的特點來看。一種人們似乎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如果不提及兩個頗具影響的語言學學派——結構主義和轉換-生成語法,要談論語料庫語言學對語言研究的貢獻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想象的。
  正如我們大多數人所知,對語言的真正研究是20世紀初現代語言學之父,Ferdinand de Saussure,從事的比較系統的語言研究出現時纔開始的。一些對語言感興趣的人對Saussure將語言視爲一個相互限定的存在體系系統的概念感到十分驚訝並從中受到啓發,這種語言概念與語言歷來被看作的形式大相徑庭。於是,這些人開始用結構的方式從事語言研究。這一充滿生機的運動最初始於歐洲大陸,後來波及到美洲大陸,沒過多久就遍及世界各地。毫不誇張地說,Saussure關於語言的富有洞察力的觀點構成了許多當代結構語言學的基礎,他的結構主義思想滲透到了每一個語言學學派。在Saussure的下,人們研製了一系列的程序來強調對話語的實質性特點在不參照語言抽象的底層結構或其意義的情況下進行切分和分類的過程(Bullock & Stephen, 1999)。誠然,結構主義者不考慮意義來研究語言的純科學方法顯示了其空前的優勢,因爲這種方法是首次根據系統和結構來描述語言特點的。然而,與傳統語法一樣,這種方法的交點仍然集中在語言的語法結構上,即集中在語言的表層結構上。因此,它遭到了由Noam Chomsky開創的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TG)的嚴厲批評。對於轉換-生成語法的語言學家來說,結構主義對被Chomsky稱之爲表層結構的強調不能揭示抽象的底層結構,即按Chomsky的說法——深層結構,也不能揭示可以生成人類語言的普遍機制。同樣,轉換-生成語法由於它頻繁將杜撰的、非真實的資料用作證據來支援其理論也遭受到來自其他語言學家的強烈抨擊。
  這裏存在一個如何評價科學研究的貢獻問題。根據Gadamer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項科學研究能否給世界帶來世界試圖認識的新領域有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項科學研究能否用一種科學的方法而非傳統的方法帶來一些革新(Gadamer, 1998)。這一點適合於在研究結構主義語言學學派和轉換-生成語言學學派中的所有情況。雖然這兩個學派並未一勞永逸地提供了一幅關於我們語言的清晰圖畫,但是它們試圖用不同的觀點來從事語言研究的意圖在語言學領域爲後來者提供了溫牀。在沒有分別認識到這兩個語言學學派不足的情況下,用結構主義觀點對語言的研究和用轉換-生成語法的觀點對語言的研究都不能登上舞臺。對於當前的.語言研究來說,在這一點上,結構主義和轉換-生成語法都不應該被低估。
  結構主義和轉換-生成語法都主要因爲強調對語言結構的分析、忽略對意義應有的關注而遭到強烈的抨擊。這意味着,它們關注的是語言的用法而非語言的使用。語言用法和語言使用之間的區別與de Saussure 關於“語言”和“言語”之間的區別、與Chomsky關於“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之間的區別相關聯的。語言用法是語言運用的一個方面,這一方面爲了顯現語言使用者證明其對語言規則知識的程度。語言使用是語言運用的另一個方面,這一方面爲了顯現語言使用者以有效交際爲目的而證明其運用語言規則知識的能力的程度。換言之,語言用法是將詞和句作爲語言系統的表現形式來引用。語言使用是語言系統爲了交際目的而被認識的方式。懂一種語言意味着有了這種語言正確用法的知識,而這種知識本身並無多少實用性,它必須由能得體使用這種語言的知識來補充。一種知識的使用必須包括這一種知識的用法,但反過來情況未必如此:即某個人也許記住了大量的句型和詞彙,但他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句型和詞彙來進行交際。因此,語言研究的焦點應該集中在語言使用上,而不應該集中在語言用法上。
  語料庫語言學自從它誕生以來,在滿足這一需要方面一直顯示出其獨一無二的能力。透過使用語料庫來研究語言爲語言學家提供了一種對語言進行研究的新觀點。語言學家現在可以用語料庫語言學開始在自然出現的語篇中使用的實際語言,而不是觀察在理論上可能出現在一種語言裏的現象。由於語料庫語言學在語言研究中獨特的功能,其研究成果已被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中:詞典學、語言教學、機器、自然語言處理等。
  二、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主要內容
  衆所周知,語料庫語言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詞語學的研究。它強調詞彙和語法的同一性。正如Sinclair所說:“Grammar is needed because you cannot say everything at the same time.”話語意義主要是由詞彙實現的,語法則起着一種輔助作用。以往的詞彙被視爲語法的附屬品,把詞彙和語法截然分開。認爲語法是語言的主體,詞彙是填充語法結構的,是透過語法來表達話語的意義的。語料庫語言學強調詞語學的重要。它認爲:“詞彙和語法在表達意義時交織一起,屬同一事物,必須整合描述。” 英國伯明翰大學語料庫語言學家Wolfgang Teubert教授認爲:詞項可能包含兩個或更多的詞,有時甚至是整個句子,比如某些習語。詞項不是任意的組合。我們所說的話語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無限的語言創造的結果,而更多的是由約定俗成的、現成的短語來組成的。即便是頻繁再現的短語我們僅憑直覺也不能把他們認作可能的意義單位,只是對大量真實的語言數據作統計分析之後才能找出詞與詞的顯著共現。才能發現這些共現並不是詞的任意組合而是以前不爲人知的意義單位,只是到目前爲止仍沒有被列入任何字典。由此可見,詞項在語言中的重要性。同時,語料庫語言學也強調意義的重要性,認爲意義是研究語言的關鍵所在。它主張意義存在於語境之中,是語言形式在語境中的具體應用;沒有語言所賴以依存的場景,也就沒有意義可言。也就是說,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一大優勢在於它能夠把一個詞的所有語境展現出來,使學習者能夠辨別與該詞語相關的不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