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看當代設計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5.4K

內容摘要:文章在深刻認識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針對目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從知識結構、業務素質、創新能力幾個方面,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

從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看當代設計教育論文

關 鍵 詞:設計 藝術設計教育 創新

設計的英文爲“design”,該詞源於拉丁語“designnge”。美術詞典對設計的解釋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構思和意圖,運用符號形象地表現爲可視的內容,作爲造型活動的重要階段的造型計劃可稱爲設計”。王受之先生指出:“設計,是指一種計劃、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透過視覺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活動。”設計是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將內在的觀念轉變爲外在的形象或產品,依靠一定的物質手段和技術,藉助於現代生產條件,實現設計者心理——物質——產品——藝術商品——大衆化的審美教育創造過程。

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起步於20世紀20至30年代,80年代工藝美術教育開始向藝術設計教育轉變。1998年教育部頒佈新的高等教育專業目錄,調整的專業設定,正式以“藝術設計”取代了沿襲多年的“工藝美術”學科,設計學科和設計教育逐步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和體系化。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各行各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各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得設計教育成爲普及教育。目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其一,急功近利之風助長了重藝術設計實踐,輕設計教育理論研究;重外國的藝術設計流派,輕中國的傳統藝術。其二,由於採用傳統的純藝術教育模式,導致學生所學部分知識和市場脫節,導致“畢業”就是“失業”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三,大部分高校藝術類教育模式往往重在造型及樣式的教育,對工科知識傳授較少;工科類教育模式重在某些工科課程,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及人文科學的關注不多。這種功利性、重藝輕技、單向度設計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發展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就有必要研究當今時代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今後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重點。

“所謂藝術設計,從內涵上說就是從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物質的、文化的角度出發,以功能效用與宜人性爲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構想籌劃,使之轉化爲具有特定功能、外在形態、人機關係以及文化意味的實用品的設計,也包括審美性較爲突出的觀賞品的創作;從其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發展屬性看,它既包含以手工藝爲媒介的傳統型設計,又包含以工業化生產爲基礎的現代型設計。”藝術設計的目的是爲社會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協調人與自然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一目的的實現取決於設計師是否真正瞭解社會的需求,理解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文化傳統的重要地位,繼而進行科學而合理的設計。任何一件設計作品都是設計師智慧的結晶,是設計師價值觀、美學觀以及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體現。以上種種又和我們現階段的藝術設計教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可以看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人才的培養應該是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結合,學生不只是接受純藝術技能的培訓,還必須學習和掌握與之相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創新是設計藝術的靈魂,對學生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下文從知識結構、業務素質、創新能力幾個方面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進行探討。

一、良好的知識結構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基礎

對設計師而言,只有具備良好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廣泛的修養和完整的知識結構系統,才能形成科學的設計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邏輯和意象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

自然科學爲我們提供了包括數學、天文學、地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技術、激光技術、能源技術、空間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自然科學融入設計,爲設計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實現手段,改變了設計的方法和觀念;社會科學包含政治學、經濟學、消費心理學、法學、教育學、

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社會學、新聞學等,爲設計師理解客戶的需求、情感、價值體系等提供了知識資源。這有利於幫助設計師正確判斷和預測消費的趨勢,進而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引導和創造新的消費潮流。設計師懂得法學、倫理學的基礎知識,能保障設計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健康的發展,並且有助於設計者遵守道德規範,具有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設計風氣。

人文科學表現爲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他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因此,要加強通識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分量,完善的知識結構實質上是使設計者形成良好的洞察力、創造力以及多方面的能力的基礎。這些知識的價值會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真正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過硬的業務素質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關鍵

業務素質包含專業知識修養和技能。專業知識素養包含藝術史、設計史、建築史、設計概論、設計美學等。它幫助我們瞭解中外藝術設計的傳統、現狀與發展趨勢,從而開闊眼界,汲取精華並進一步發展和重構傳統。專業知識素養的高低是設計師與操作工的一大區別,它決定了一個設計師是否最終形成自己的設計觀念和審美觀念的關鍵。

專業技能就是對事物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對材料、結構、功能等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設計的實際製作和動手能力是設計師的技能的最直觀的體現。鍛鍊專業技能就必須對課程進行整合、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加強社會實踐鍛鍊,諸如參觀實踐法、案例教學法、模擬崗位實踐、項目實戰法、頂崗實習法等。由此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際能力及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能及時掌握社會、企業所需的設計潮流動態。透過優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有的教與學的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局面,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其創造力的師生合作開放式教學體系。這也是全面提高學習者素質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強學習者創造能力,激發其創造慾望的有效途徑,使我們的設計教育從藝術的自由性、個性、非標準化、反團隊工作性轉化爲強調集體工作、強調標準化、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與藝術表現結合的方式方法。

三、創新能力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本質特徵

設計藝術的本質在於啓發創造性思維,發揮創造力,創造性是設計過程最重要的部分,是決定設計事物生命力的強弱、優劣、成敗的關鍵所在。藝術設計作品的成功在於設計人員對創造性思維的靈活運用。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只有將良好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技能素養進行不斷實踐和深化,對事物和生活纔能有獨特、創造性的見解,才能不斷地向新領域挑戰,產生好的創意和好的作品。黃永玉先生正是運用傳統和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的創新設計理念,才設計出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強烈時代感的“酒鬼”酒的包裝。2008年的奧運會的35個體育圖標的創意,來源於書法中的大篆,把中國的傳統書法和現代圖形設計緊密結合,而篆書來源於甲骨文,可以稱爲中華文明的“遠古足音”,將中國延續了三千年的象形文字輔以運動的現代感。這種造型意趣體現了中國迎接奧運的現實精神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認知領域的深入以及社會需求的多樣化,消費內涵由物質層面走向精神層面,藝術設計成爲精神和物質、技術與藝術、實用和審美相融合的交叉性學科。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成爲技術創新和知識應用的主力軍,我們只有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環境和藝術土壤,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站在設計領域的前沿,把握設計教育的脈搏,最終跟上時代迅速前進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諸葛鎧.設計藝術學十講[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2]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3]袁熙腸.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5]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1999(3).

[6]潘魯生.關於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裝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