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肘管綜合徵手術治療進展

學問君 人氣:2.3W

摘要:肘管綜合徵是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僅次於腕管綜合徵。手術治療爲其主要治療方法。肘管綜合徵手術治療方法較多,目前意見尚未統一。手術目的在於解除尺神經所受的卡壓並預防術後產生新的卡壓。隨着人們對其認識的不斷深入,形成多種手術方法。透過檢索近幾年有關肘管綜合徵的文獻報道,本文就肘管綜合徵相關應用解剖、病因、手術治療及其進展做一綜述。

淺談肘管綜合徵手術治療進展

關鍵詞: 肘管綜合徵


1 相關應用解剖及病因
肘管是骨纖維性鞘管,肘管內壓力與年齡成正相關,與尺神經病變嚴重程度、疾病持續時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有明顯關係,屈曲位壓力明顯高於伸直位壓力[1]。肘管內有佔位性病變,如增生的骨贅、異位骨化塊、遊離體、腫瘤、囊腫、血管瘤、尺神經變異等,更易引發肘管綜合徵。健身者肥大的肱三頭肌內側頭常壓迫尺神經而引發尺神經炎,因兒時肱骨外側髁骨骺損傷或髁上骨折而引發肘外翻易導致尺神經受壓。尺神經在上臂穿過struthers弓,此弓距肱骨內上髁約8 cm,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其從肱三頭肌內側頭延伸至內側肌間膈,可對尺神經造成卡壓。臨牀常指的struthers弓卡壓點位於此弓近端的肌間膈處[2]。尺神經穿過尺側屈腕肌兩頭之間,繼而穿過前臂屈肌與旋前圓肌腱膜深層時可受到壓迫。
2 病理過程
肘管綜合徵早期導致神經內水腫,中晚期外膜增厚,束間結締組織增生。隨着神經卡壓程度的進行性加重和時間的延長,有髓神經纖維出現華勒變性,束間形成粘連及永久性瘢痕[3]。
3 診斷及治療
肘管綜合徵的診斷依靠臨牀症狀和電生理檢查相結合。常用dellon的'分級標準將其分爲三級:a)輕度。感覺:間歇性感覺異常,振動感增加;運動:肌力減退,運動不協調;試驗:屈肘試驗和Tihel徵可能陽性;b)中度。感覺:間歇性感覺異常,振動感正常或減弱;運動:捏力和抓握力減弱;試驗:屈肘試驗和Tinel徵陽性,夾紙力可能異常;c)重度。感覺:持續性感覺異常,振動感減弱,兩點辨別覺異常(大於6 mm);運動:抓力和捏握力減弱,肌萎縮;試驗:屈肘試驗和Tinel徵陽性,夾紙力異常。輕度病人可行保守治療,中、重度患者必須手術治療[4]。因肘管綜合徵而引發的手內在肌嚴重萎縮,電生理檢查無神經傳導功能的病人,透過手術治療可以獲得滿意效果,術後兩年內手功能可以逐漸改善[5]。常用術式有如下幾種。
原位鬆解術,即將尺神經的肘管支援帶切開,徹底切除肘管內所有粘連、壓迫性組織,向遠端遊離直到尺側屈腕肌的肌支,解除尺神經壓迫。此術式創傷小、併發症較少且療效可靠。對於下列病情最適用:病程短僅感覺異常而無肌肉萎縮,術中僅見粘連或筋膜壓迫且神經本身正常,鬆解後屈肘時神經既無張力又無滑脫,軟組織腫物壓迫而無肘部畸形。原位鬆解術不宜用於肘關節創傷後周圍有瘢痕病例,神經溝內有佔位性病變病例,以及尺神經半脫位病例。Fillppi等[6]認爲,原位鬆解術是一種有效而損傷最小的手術方法。Nabhan等[7]透過66 例手術對比發現,採用原位鬆解術和皮下前置術治療肘管綜合徵臨牀療效沒有明顯差異,故建議沒有肘關節畸形的病例宜採用損傷較小的原位鬆解術。
肱骨內上髁切除術,即將尺側腕屈肌起點向前後分離,從內側副韌帶深處切除肱骨內上髁,並可切除內側肌間隔。Morgan認爲,此術式避免了屈肌瘢痕的形成和肘關節運動對尺神經的拉伸,具有不干擾尺神經及其分支、疼痛少、恢復快等優點;但易導致前臂屈肌力量減弱、關節不穩、復發等併發症。Amako等提出,尺神經原位鬆解同時行肱骨內上髁微小切除,併發症少,療效好,應避免做大塊肱骨內上髁切除[8]。Muermans等[9]認爲,部分肱骨內上髁切除術對輕中度肘管綜合徵病例療效可靠。Efstathopoulog等[10]對80 例分析認爲,小部分肱骨內上髁切除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並減少了肘內翻不穩和易復發等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