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數學實驗教學淺探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2W

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最後獲得概念、理解或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過程.它是實現知識“再創造”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實驗教學的一些膚淺的體會和做法.

初中數學實驗教學淺探論文

一、依託數學實驗教學,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新理念要求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生成,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出發,提供大量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與反思等過程,進而在增加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

案例1:無理數的概念教學

實驗準備:課前準備一把剪刀、兩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片(邊長視爲1)、計算器.

實驗要求:1.讓學生利用這些工具剪拼出面積爲2的正方形;

2.利用計算器探求的小數部分.

實驗說明:考慮到本節課的特點和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爲此直接提出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拼得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估計邊長的值在哪兩個整數之間?”“能用分數表示嗎?”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實驗與探索,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在探索了以上幾個問題的基礎上,學生真實體會到了面積爲2的正方形的邊長不能用有理數來表示,但它確實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數外還有一類數———點出概念“無理數”.

實驗結果:拼圖對學生來說易如反掌,透過動手操作,班級交流,全班一致認爲最容易、最美觀的拼圖是:

因爲已經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學生馬上就說出了大正方形的邊長是.但接下去的“用計算器探求的小數部分”就有點困難了,教師提示:(1)輸入大於1小於2的數,平方的結果比2大了,怎樣調整?結果比2小呢?(2)我們能否找到一個有限的小數,使得它的平方剛好等於2?(3)大家有沒有發現1.4142…出現循環,那你認爲在省略號的背後,有沒有可能出現循環?從而引導學生體驗到:事實上,=1.4142…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

二、藉助數學實驗,探究解題思路

學生在解決動點問題時,經常會因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此時可以引導學生透過數學實驗獲得解題途徑.

案例2:弧長與扇形面積

如把直角三角板ABC的斜邊AB放在定直線l上,按順時針方向在l上翻滾兩次,使它翻滾到△A″B″C″的位置,設BC=1,AC=,求頂點A運動到A″位置時,點A經過的路線與直線l所圍成的面積.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讓學生進行實驗,用三角板動手操作後,學生會發現動點A運動的路線與直線所圍成的面積是由兩個扇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面積合成的,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搞清了一個數學問題並明白了結論是怎樣形成的,使學生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讀懂了數學,從中感受到數學創造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運用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數學規律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種“直觀”的想法爲背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壓縮了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往往造成感知與概括之間的思維斷層,既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更不可能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新理念提倡重視過程教學,在揭示知識生成規律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自己去發現數學規律,從而理解更深刻.

案例3:1.一張紙的厚度爲0.09mm,那麼你的身高是紙的厚度的多少倍?

2.將這張紙連續對摺6次,這時它的厚度是多少?

3.假設連續對摺始終是可能的,那麼對摺多少次後,所得的厚度可以超過你的身高?先猜一猜,然後計算出實際答案.你的猜想符合實際問題嗎?

實驗準備:全班每四人一組,每人準備一張A4型號白紙.

實驗要求:讓學生將手中的紙按要求對摺,並記錄每一次對摺後紙張的層數,計算出它的.高度,尋找出數據變化的規律,並解決上述問題.

實驗結果:問題1學生很快就解決了.解決問題2時,學生動手操作,找到了一般規律,很快就解決了問題3.

四、利用數學實驗教學,深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實驗環境,使學生能受到必要的數學應用的實際訓練,否則強調應用意識就成爲一句空話.

案例4:用多邊形鋪地板

爲了讓學生了解如何用各種不同的地磚來鋪地面,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利用不同形狀的卡片來代替不同形狀的瓷磚,進行了分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不單弄清了多邊形鋪地板的道理,還發現了正五邊形與正十邊形組合其實不能鋪滿地面,學生自己探究出的東西記憶更加深刻.由此,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麗、實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實驗的積極性,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主動地學習探究.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適度有效地開展“數學實驗”,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了數學建造過程的腳手架,而不是簡單的現成品”.這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讓我們在教學中巧借實驗這一“東風”,更好、更快地推動數學教學這艘大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