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思政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8W

一“、思政課”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生命教育,簡言之,即圍繞生命所開展的教育。自從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以來,這種思想很快在許多國家形成新教育思潮。我國也有學者指出,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生命是人的根基,生命教育則是教育的根基,生命的成長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內容。沒有鮮活的生命,教育則無從談起。生命教育的視角應傾向於個人,側重於教育要培養幸福生活的人,即不僅要健康地活着,而且要有價值、有意義地生活。馮建軍提出學校中推行生命教育着力的重要方面就是課程,應該以思想教育課爲主體,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思政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和提升人的生命關懷意識。近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增長、科技的進步,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人與自然及人與社會的疏離,致使各國的自殺率不斷攀升。在社會轉型時期的現代化過程中,我們一直把經濟發展、物質財富的增長作爲追求的目標,以爲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學校同樣如此,視學生爲工具、視學生爲客體,只關注學生的外在需求,在追求升學率、增加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忽略了學生的精神家園,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透過知識來啓迪智慧,並將智慧融入生命,從而提升生命的意義。馮建軍強調,我們必須從以前對教育社會性過分強調的誤區中走出來,迴歸其生命本性。大學三年或四年的生活,是大學生們從學生成爲社會人、職業人的過渡階段,也是形成人生觀、生命觀的關鍵階段。所以,在“思政課”中開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讓學生樹立起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不僅要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還要尋求生命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和價值,實現有價值的人生。生命教育主要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進行講授。透過本章節的學習希望學生思考人生的本質,人生的意義,做到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要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生命教育要借鑑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關係

感恩教育透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的教育。知恩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恩讓我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報恩和施恩讓我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首先,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感恩教育是透過教育讓學生髮現生活中人、事及物的美好和價值,喚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一種認同和感激,從而科學地對待周邊的環境。正如前文所提,生命教育的目的也是促進學生科學對待人生環境,教會學生超越自我,達到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相和諧的狀態,所以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實施的路徑雖然有所差別,但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致的,都關注學生的精神家園,滋潤學生的心靈土壤,希望學生感受成長的美好,科學對待人生環境,締造幸福的人生。當今大學生由於對生命存在錯誤認識,感恩意識及抗挫折、抗打擊心理弱,導致自殺率上升。2014年4月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自縊身亡,他在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類似這樣的新聞諸見報端,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不得不思考,大學把學生培養成了高技能高學歷的“人才”,卻沒有教會其成爲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大學生對待人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命感受及對待生命的態度。蔡某某隻看到眼前的困難,沒有看到自己大好的青春,美好的.未來。契科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對企圖自殺者進一言》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裏燃燒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的手指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這說明生活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人生,那麼生活在我們的眼裏就會充滿陽光。其次,感恩教育與生命教育都主張和強調感恩意識。一個珍惜生命的人必然是一個感恩圖報的人,而一個能夠感恩圖報的人也更容易養成珍惜生命的思想觀念,所以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推進。如果在“思政課”中將二者融合,堅持以學生爲本,凸顯個體的價值,更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完善,達到“思政課”真正“育人”的目的。協調自我身心關係,是當今大學生需要認真思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著名勵志大師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但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其他人需要手足纔可以完成的事情,他有一句座右銘“無手無腳無煩惱”。他17歲開始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年輕人,成爲生命的鬥士。

(二)關於感恩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設計

筆者自2012年起,開始將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透過分享體驗、模擬情景體驗、角色扮演體驗和範例引導體驗等教學手段,將生命教育與感恩教育相互融合,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尊嚴,體驗生命的喜悅。四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表明,將感恩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教學效果顯著。硅湖職業技術學院從2010年起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進行改革,結合現階段招生入學體制下學生的特點,將教材體系變成教學體系。將書本的七章內容分解爲十八個模組,其中將教材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形成一個題爲“惜,我們珍愛生命”的模組。其教學設計爲:匯入(生命是個奇蹟)—體驗活動(我的五樣)—學生感受分享—總結(擁抱生命)四個部分。感恩在生命教育中的運用,主要以感恩父母爲切入點,因爲對大學生而言,感受到最多的、最直接的愛來自父母。在這一模組中,匯入環節命名爲“生命是個奇蹟”,透過一段題爲“你是怎麼出生的?”科普視頻向學生展示胚胎在母體的生長髮育直至出生的過程。我們會不禁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讓學生知道人生來就受垂青,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就像泰戈爾所說:“我的存在,對我是一個永久的神奇。”我們不必自怨自艾,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不應拿生命當兒戲,因爲生命不僅屬於我們自己,最起碼還屬於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某學生分享其感受時說:“很感動,生命真是太神奇、太偉大了,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謝世界迎接我們的新生,讓我們得以聽到鳥語聞到花香,品味酸甜感受苦辣,我們應回報以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生命,感恩這一切讓我們成長。”隨後,我們趁熱打鐵,利用視頻(如唐山大地震電影片段)、圖片(如父母送學生入學照片)、故事(如蘋果樹的故事)等,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感性教學資源向學生展示父愛母愛的偉大。某學生在隨堂作業“給父母的一封信”中如是說:“從我落地的開始,我的身邊便一直有你(指母親)的身影,你的眼神便只有我,我的一顰一笑在你的眼神裏都是愛,在你的懷裏我茁壯成長至今。媽媽,從小到大我有很多話想對你說,現在唯一想對你說‘我愛你’。媽媽,感謝你給了我生命……教會我如何生活,感恩生命。”在上完這一模組之後,很多學生表示要好好活着,不僅爲了自己,還爲了養育我們、正在爲我們打拼的父母親。體驗活動的名稱爲“我的五樣”,教學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畢淑敏的散文《心靈七遊戲》。首先教師在感性的背景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讀該篇文章,隨後引導學生慎重寫下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寫好之後請代表上臺分享自己的“五樣”分別是什麼,爲什麼?總結班上學生的“五樣”(包括“家人、健康、環境、理想、愛好、光明”等),隨後教師應給予引導我們寫下來的這些是支撐我們的人生之路的“五樣”,同樣也是我們要去感恩的“五樣”。最後教師進行總結:除了要感恩父母之外,我們還應讓學生感受身邊無處不在的愛,隨後產生感恩之情,例如用感性的語言配合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向學生講解: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的日子;沒有雨露就沒有豐登的五穀;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太平的國家,就沒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正因爲這一些,所以我們應該感謝,如感謝上天的陽光雨露,感謝大地的厚德載物,感謝國家的和諧安定,感謝父母的養育呵護,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同學的相互幫助等等。所以,我們應該擁抱生命,感恩當下,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結語

“思政課”的教師應力求將感恩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豐富的多媒體資源設計教學情景,與學生們一起體驗與分享對生命的感恩之情,促使學生能充分感受生命的律動、生命的尊貴,讓感恩之情流淌於內心,感謝陪伴我們的生命,感謝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一切。

作者:周小雲 單位:硅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