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8.09K

一、高職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的重要性

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論文

教學自信也就是教師對自己透過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的認可。所謂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是指對自己有能力透過教學,成功地完成特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信任。教學自信在思政課教師職業成長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課程教學環境、職業發展條件都較弱的高職院校裏,它是所有思政課教師教學生涯中的寶貴財富,是走向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驅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在目前普遍實行的大班教學情況下,一個思政課教師在課堂往往要努力去吸引上百名學生,而大課堂又難於管理和組織有效教學,教師很容易被大課堂學生的消極反饋所影響,進行消極教學,造成教學質量的下滑。此外,高職學生的主動求知慾望不強,這就更需要思政課教師必須主動的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和感染,這其中教學自信就顯得尤爲重要,它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思政課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自信,能夠對自身的教學進行肯定,不容易受消極環境的影響,更傾向於去改變教學對象而不是接受被教學對象所改變。充分相信自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與影響力,就能夠擁有較高的教學自信,產生職業認同感,並投人源源不斷的精力到教學工作中去。於是教師爲了達到自己的教學預期,實現對自身教學自信的印證,對教學工作能夠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也能堅持不懈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實現自己的教學預期,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反之,教學自信缺乏的思政課教師,很容易受外在不利環境的影響,由於高職學生的學習慾望不強,很容易在課堂上反饋給教師一種否認其教學的資訊,從而導致教師要麼否定自身,教學自信受挫,要麼就否定學生,根本不願意教。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會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而且,其對自己提出的教學預期也較低,僅僅滿足於“上完課”,“上滿工作量”的要求,對教學、對學生表現的都較爲消極,缺乏興趣、缺乏關注,自然也不太關注教學質量的問題。

(二)促進思政課教師職業認同度的提升

高職思政課教師身上目前存在較多的職業心理問題就是職業倦怠,職業認同度低。它不僅影響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發揮,也制約了教師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預防和克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倦怠,提高其職業認同度,主觀上這就需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自信,以促進自我人格的完善,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改革開放幾十年,社會主義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國人對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教育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的認可、追求到現在所出現的冷淡甚至嘲諷,思政課教師這一職業並沒有很好的形成職業認同的外部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思政課教師自身來說,職業認同度更多的要靠良好的教學自信來提升。思政課教師擁有較高的教學自信,在工作中才能夠以自我認知爲中心,堅定自身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有效避免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形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這一職業的正確價值定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創造工作價值的教學科研活動中去,努力獲得各項工作成果,提高職業認同感,並進一步轉化爲工作的動力,實現職業認同和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當前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不足的狀況分析

思政課教師應該在政治信念、理論素養、實踐經驗、人格魅力和師德師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教學自信是構建這些能力和素養的基本要素。然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較爲缺乏,不利於思政課教學的有利開展以及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

(一)教學自信不足的主要表現

隨着我國思想領域的日益多元化、西方意識形態不斷對我國加強滲透的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難免受到影響,其主要表現爲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自覺和不自信。而新媒體的發展,又使得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資訊的包圍圈中,社會發展的各種表象不斷涌現在大學生面前,造成大學生認識上的困惑。針對學生面臨的這些困惑,部分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信缺乏就凸顯了出來。有的教師片面的向學生強調這門課程是綜合型課程,於是在實際授課中過多的講授歷史、社會等方面的知識,引用其他的學科理論,而中立性的淡化了課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導性;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充分認識,不能清晰的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理論描述與當前社會發展之間的落差;有的教師在面對大的社會輿論環境時,缺乏引導課堂輿論的自信,不能用思想政治理論向學生解讀當前社會問題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看待問題等等。

(二)教學自信不足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思政課教師主觀方面因素。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在思想方面,首先自身要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樹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但是“如果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或者不全面,對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知半解,對社會實踐知之甚少,對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漠不關心,那將無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魅力,無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大學生頭腦,其教學必然是無效的。”思政課教師作爲黨員教師,多數人都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發展充滿信心,能夠將思政課教師這一職業作爲終身職業而勤勉努力。但是就目前我國高職辦學歷史而言,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來源比較複雜,既有應屆的研究生,也有返聘的退休教師;既有原來在大學任教的思政教授,也有從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的思政教師;既有思政教育專業出身的專業對口教師,也有其他專業的跨專業教師。這一情況造成部分高職思政課教師,自身在政治信仰、理論功底、認知和探究能力、實踐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侷限,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方面存在不足,並且還出現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弱化的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良好教學自信的建立。其次,是思政課的客觀方面因素。高職院校因爲自身辦學定位等原因,重專業技能技術教學而輕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使得課程出現教學邊緣化現象,例如部分院校課程被壓縮課時、學分等;有的院校沒有給予思政課教師以歸屬感,更多的只讓思政課教師感受到行政權力管理約束作用,而缺乏對思政課教師的發展指導,僅要求教師完成學校硬性規定的教科研任務,例如注重專業課教師的進修、培訓和實踐而輕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進修、培訓和實踐等;教材的內容滯後於現實,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沒有能夠進行的必要的指導。課堂上的道德理論教育與社會環境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裂痕,對於重視應用和實踐教育的高職課程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職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信任度和認同度。課程地位較低,教師發展不被重視,教學內容和社會環境錯位等因素都使得思政課教師地位逐漸處於高校的邊緣,處境的尷尬往往造成心理的自卑和失落,進而影響工作的熱情和進步,導致教學自信不足。

三、提高高職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的途徑

教學自信是思政課教師不斷進步、獲得成功的基本品質。無論是高職院校的領導者,還是思政課教師自身都應該關注教學自信的提升,營造有利的`教學氛圍,建立有效的培養機制,促進思政課教師的良好發展。

1.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依賴於自身的知識自信

雖然高職的辦學層次不比本科院校,但是實際的教學情況決定了其課堂的教學難度卻要大於前者。有些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照本宣科、避而不答、答非所問的現象,除了部分教師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態意外,就是教師自身底氣不足,這大大削弱了思政課教師的課堂權威。高職學生中學階段因爲成績不佳被老師忽視的學習經歷,使得他們對社會的看法也偏於消極,在一些是非問題上容易受不良言論的影響。因此,在面對重要的政治和理論是非問題時,思政課教師不可以迴避問題,必須明確以自己的觀點進行解讀和引導,充分展示自己在知識上的權威性,這就需要擁有廣博的知識素質,建立知識自信。“要教育人民,必須自己先受教育。要給人民以營養,必須自己先吸收營養”。思政課教師必須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2.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要加強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和最終目的。思政課教師雖然在求學階段接受了大量的專業知識教育,但思政課的課程特性決定了僅有這些是很不夠的。思政課的教育內容要緊扣時代,許多新的理論要靠實踐不斷地去證實、去發展。高職教育本就立足於應用,培養的學生未來更多的也是進行實際操作而不是理論研究,所以思政課教師要更多的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實事求是的糾正自身主觀理解所造成的偏差,克服可能存在的脫離實際的問題。爲此,高職院校要建立規範化的實踐機制,支援思政課教師積極進行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各高職院校要根據思政教育及自身辦學的特色和規律,對實踐的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所要達到的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關係等方面,建立規範化的操作細則,並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完善。保證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的物質保障,按中央有關檔案要求以每生每年不低於15元的標準進行提供。思政課教師在實踐考察活動結束之後,要把實踐活動的各類收穫,如文字,圖片、數據、視頻、實物等,根據課程內容和要求,認真加以分類和整理,建立思政教學資源庫,並形成機制,在以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補充、完善新的素材,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使用,對理論教學進行有效支援。只有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對自己傳授的思想政治理論堅信不疑,才能在教學中理直氣壯,從而樹立課堂權威,培養教學自信。

3.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要培育職業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僅是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謀生之道,更意味着在廣闊知識海洋裏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個具有專業精神的思政課教師,應該尊重自己的專業,並擁有較強的專業自信,這也是形成教學自信的前提。然而,受學科性質及辦學定位的影響,高職思政課往往處於教學邊緣化狀態,使人產生可有可無的錯覺,嚴重挫傷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自信。目前一些院校存在這樣的狀況,某個專業招生人數不足導致師資力量過剩,就安排過剩的專業課教師去教思政課,這對於任何一個思政課教師而言,無疑都是極爲難堪的事情。如果“思政課”教師是任何一個教師,甚至行政管理人員都能勝任的普通工作,不需長時間的專業學習、教學培養和職業訓練,不是具有創造性和不可替代的勞動,則必然讓思政課教師產生嚴重的職業危機感,更無法讓“思政課”教師產生教學的動力,難以從教學中獲得工作的成功情感。社會、學校、思政課教師自身都應該重視這些問題,多層面予以重視和支援,樹立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自信。首先,社會要形成尊重思政課教師的環境氛圍。要讓社會大衆放棄看待這一職業的有色眼鏡,必須透過相關的政策傾斜和支援,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改善他們的職業形象。儘可能地讓思政課名義上的課程地位與實際地位相吻合,名副其實,增強職業威望,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積極性。其次,院校既要爲思政課教師搭建一個公平合理的教學、科研競爭環境,也要在職業成長方面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關懷指導。建立教師專業標準,執行規範化的准入制度,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在經濟上確保思政課教師不低人一等,在物質上保障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自信;解決職稱評聘問題,保障教師將專業定位從“謀生”而提升到“謀事”的高度,併爲之付出努力。逐步透過職業外部環境的改善來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度,進而內化爲自身發展的動力,做好教學工作,實現職業發展。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離不開個人學識、社會實踐和職業發展環境三個層面的要素構建。豐富的學識基礎,是思政課教師實現教學自信的基本條件,社會實踐爲思想政治理論的真理性、科學性證實,爲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提供支撐,良好的職業環境是防止思政課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產生職業認同而爲之奮鬥努力的外部要素。三個層面的協同關注和進步是實現教學自信的關鍵,由此也決定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自信培養需要整體性的變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