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方式探索

學問君 人氣:9.62K
基於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方式探索
摘要:學習活動不是在一個設計好的、以教師爲中心的環境裏獲取資訊的過程,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們切實參與了各項學習活動時,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很大提高。本文探討了在資訊化的教學環境下,高校師生如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高效教學活動,創建一種基於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多媒體作品製作 教學方式

Abstract: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not a pure process to attain knowledge in a good-designed and teacher-centered environment. The efficiency will rise if the students show great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are actually participate in each learning activ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arry out a new learning-teaching programme to explore a multimedia-author model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by making full use of resources in information age.
Keywords: multimedia-author model learning and teaching
學習理論家認爲,學習活動不是在一個設計好的、以教師爲中心的環境裏獲取資訊的過程,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們切實參與了各項學習活動時,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有很大提高。但是,現在許多課程都只側重於傳輸知識,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預先決定好所有或大部分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計劃,然後按計劃在一定時間內教完一定的內容。儘管有的教師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學媒體,採用新的教學方式如實驗操作、小組工作或課堂活動等來進行教學,但是這些新媒體和新方式也只是用於加強教師講課的內容或強化問題的答案。技術在這裏僅僅只是說教式教學的補充,並沒有充分發揮其巨大的作用。
多少年來,尋找新的傳授知識和組織學習方式的道路上一直充滿困難和挑戰。許多教育研究者和理論家認爲,教學法(包括教師怎樣利用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僅只是純粹地傳輸資訊。通常,單純傳輸資訊的教學方式是不會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興趣愛好、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老師給予的資訊,根本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就使得學生過於迷信書本知識而不會主動應用已有知識進行探索與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生在剛入學時,就有一定的差異--學習動機、學習目標(有的可能與老師規定的相符,有的可能相差甚遠)、知識背景、生活經驗、資質和學習態度等各不相同。同時,他們還認爲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透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創造出學習作品,建構知識概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在高校本科生中進行了基於多媒體學習作品製作的教學方式探索。本文主要介紹我們在這一探索過程中所做的各種工作和記錄的一些資料,並分析了以學生作爲多媒體作品設計者和製作者的新型教學方式的優點與不足,初步明確了教師和學生在資訊化的教學環境下各自的角色和作用。
一、課程簡介
我們開設的這門課程初步定名爲"學習理論與實踐",對象爲高校所有本科生;開課形式爲選修課,時間爲一個學期,每週四節課;以施良方著的《學習論》、林崇德主編的《當代心理學習叢書》等爲參考教材。該課程已經開展了三次教學:99年上下學期各一次,2000年上學期一次。
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是:講授學習論的知識、方法;透過半年的學習,使每個學生認識和反思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經驗與習慣;克服學習的障礙,激發學習創造性,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尤其要使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在交流與協作中學習;學會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高效地學習;學會在研究和創造中學習。
該課程的教學評價指標是:(1)對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熱情和參與程度的評價;(2)對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成果、收穫與發展的'評價,尤其要評價學生學習行爲的改變與創造性學習能力的發展;(3)對一系列教學檔案和教學資源建設與發展的評價;(4)對教學經驗總結成果的評價;(5)對資訊化環境下學習、課程、教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