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核醫學影像醫學的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3W

1緊密結合臨牀實際應用

核醫學影像醫學的教學論文

(1)內分泌系統核醫學

(2)臨牀應用廣泛的核醫學技術,如:骨骼系統、泌尿系統等。

(3)在臨牀診斷治療、療效判斷、預後評估中有較高臨牀應用價值的核醫學技術,如:腫瘤核醫學、心血管系統核醫學、神經系統核醫學。

(4)臨牀價值重大的核素治療,如甲狀腺疾病及腫瘤的核素治療等。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從核素顯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點、常見的異常類型、臨牀應用價值以及核素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治療後的防護,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給出實際病例,進行課堂討論,積極與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在考試命題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內容,突出核醫學的臨牀實用性。

2改進教學方法

進行多模式教學過去由於教學內容多,理論課時數少的矛盾,教師們更多進行了“填鴨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以教師講授爲主進行教學,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提問、討論等環節,使學生疲於接受教學內容,而難以及時消化吸收,導致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低。隨着多媒體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核醫學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多媒體技術將圖像、動畫、視頻及文字資料生動逼真的融於教學過程中,將抽象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教學內容予以模擬,給學生們更爲直觀、深刻的影像,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平臺。教師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將大量的圖片製作成多媒體幻燈,將核素示蹤過程完全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結合實際病例進行提問並展開討論,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學互動,突出了教學中的重點,增加了教學資訊量,同時增強了教學效果。

3將核醫學影像與其它影像學進行比較

體現出核醫學功能顯像獨特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以放射學得理念學習核醫學,特別強調解剖學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時,常用放射學概念,如“密度”、“信號”等,因此,授課時,我們特別將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進行對比,在總論的教學過程中,強調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論教學時再進行比較教學;例如心肌灌注顯像是核醫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主要目的是評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範圍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簡稱冠脈CTA)也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學診斷手段之一;我們將二者進行比較教學;冠脈CTA檢查的是冠狀動脈的解剖學改變,即冠脈有無狹窄、鈣化及肌橋,並對病變進行精確定位。理論上冠狀動脈狹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減少,但由於機體有着強大的代償機制,並不是所有冠脈狹窄、斑塊及肌橋都會出現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脈CTA並不能顯示冠脈疾病引發的心肌缺血的範圍、程度;然而這恰好是心肌灌注顯像的特長。心肌灌注顯像觀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況,透過心肌放射性分佈的多與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與少,而心肌細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決於該部位冠狀動脈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顯像反映的是冠狀動脈狹窄這個病因所導致的結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範圍及程度,從而判斷預後,並可評價冠脈支架的療效。這好比是水渠與稻田,冠狀動脈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問題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們更爲關注的是稻田裏的麥苗是否長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見冠脈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學資訊,心肌灌注顯像提供的是功能學資訊,二者分別反映了一個疾病的兩個不同的側面,從不同的角度對疾病進行評估,各有所長,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緊隨現代醫學發展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加核醫學最新研究進展,培養學生及時跟進醫學科技發展的新動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現代醫學影像學已從單純的形態學診斷髮展爲形態與功能成像並重,並着眼於分子影像學的研究,分子影像學代表了21世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隨着現代核醫學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分子核醫學取得了顯著進展,帶動了腫瘤核醫學、核心髒病學及神經核醫學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核醫學圖像模糊、解剖結構欠清晰的難題;PET/CT、SPECT/CT圖像融合一體機的使用,使核醫學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另外,隨着現代臨牀醫學及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核醫學檢查方法的臨牀應用逐漸減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時,隨着核醫學儀器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核醫學中新的內容層出不窮,我們需要及時跟進核醫學的發展,將核醫學的新技術、新進展及時補充到教學中,突出核醫學先進性及實用性,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並重點講解這些內容,例如:隨着PEC/CT的廣泛使用,正電子顯像成爲了核醫學研究熱點,並廣泛應用於臨牀,因此,正電子顯像的顯像原理、臨牀應用價值就成爲了新的重點內容;這樣更貼近臨牀的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們及時跟進學科發展新動態,在將來的臨牀實踐中能更合理自如的運用核醫學知識爲臨牀服務。

5加強教師技能培訓

促進教師知識擴展首先,醫學科學的發展,鞭策着教師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業務水準。尤其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迅速推進了分子核醫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們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更快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核醫學的新進展,培養學生及時跟蹤的學科新動態。其次,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使得核醫學的教學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成爲了教師們的新課題。這樣的變化不僅要求教師精通核醫學的專業理論和實踐,還要求教師掌握基本的微機應用知識、相關的操作軟件、一定的網絡知識及掃描儀、數碼相機等電子儀器的應用技能。

總之,教學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工作,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需要每一位教師對教學的模式及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時俱進,使教學內容隨着學科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和擴充,靈活應用多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在將來的臨牀工作中有所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