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影像畢業生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W

醫學影像專業的同學,下面就是爲大家帶來的醫學影像畢業生論文,歡迎各位閱讀借鑑哦!

醫學影像畢業生論文

醫學影像畢業生論文

[摘要] 針對醫學影像專業超聲教學在課程設定、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從轉變教學模式,依託先進的資訊系統進行教學,利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及技術開展教學,廣泛開展PBL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改革五個方面對超聲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醫學影像專業;超聲教學;教學改革

超聲醫學是影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X線診斷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計算機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PET)等構成了臨牀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診斷技術[1]。隨着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超聲診斷在一些臨牀學科診療疾病過程中已成爲必不可少的診斷手段,在某些方面發揮着其他診療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臨牀對適應超聲醫學影像需要的醫學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是醫學影像專業的超聲醫學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①超聲醫學相關課程設定較少,目前廣泛開展的課程僅有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設備學、超聲診斷學等,超聲醫學課時比例僅佔所有專業課課時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頁超聲診斷學僅有不到100個學時,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證。②教材的內容相對比較滯後,可供醫學影像專業使用的超聲醫學相關教材數量較少,一些關於介紹超聲造影、三維重建、彈性成像、血管內超聲、介入超聲、超聲靶向藥物治療等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的教材也較少[2]。③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比較單一,採用基於PBL、案例式、導學式、多媒體以及PCAS系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用也較少。④學生動手能力訓練較少,學生的考覈重知識而不重能力,學生操作技能、診斷能力及報告書寫能力還有待提高。⑤超聲醫學理論教學師資和實踐教學師資都相對不足,其學歷層次、知識結構、綜合能力都使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以上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筆者有責任在超聲教學中有所思考。筆者從積極轉變學生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資訊系統、先進的技術、先進的設備開展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等入手,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轉變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均採取“4+1”的教學模式,即前四年進行公共課、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教學,最後1年進行實習。這種模式由於專業課與實踐教學時間跨度較大,導致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教學效果欠佳。同時,由於最後1年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還將面臨就業,有很多實習生因爲就業準備及參加招聘或公招考試使實習的時間和效果難以得到保證。爲了改變這一現狀,我校把醫學影像本科專業“4+1”教學模式改革爲“3+1+1”教學模式,即前3年進行公共課、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第4年所有學生均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專業課教學,第5年實習。這種模式的亮點在於第4年把學生集中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便於學生直接接觸臨牀,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臨牀診療,加深學生對臨牀超聲診斷工作的認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於超聲醫學是一門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學科,爲了做好學生在第4年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診斷能力及報告書寫能力,筆者還專門配置了4臺B超儀器,成立了超聲技能培訓中心,並指派1名超聲專業老師負責超聲檢查操作技能培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操作和得到帶教老師的解惑,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現無縫銜接。

2 利用先進的資訊系統開展教學

在超聲醫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超聲典型圖像資訊系統、醫院電子病歷系統進行教學。近2年來,筆者把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典型病例圖像進行了整理儲存,現已積累了各系統有價值的超聲影像資料近5 000例,所選病例圖片均按疾病分爲心臟及血管、腹部、婦產、小器官等,筆者充分利用學生在醫院進行第4年學習的時機,由帶教老師的指導,學生透過工作站調閱並查獲感興趣的病例,並進行系統的比較、學習。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該患者的ID號從醫院“軍惠一號”電子病歷系統中,查閱該患者的其他檢查結果及治療情況,指導學生“對照解剖認影像,分析影像找病變,依病理分析病變,結合臨牀作診斷”,體會“同病異影、異病同徵”現象,既達到了回訪的效果,又促進學生把超聲檢查知識與臨牀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我院還建立了影像教學網絡教室,可以利用網絡教室的服務器直接調取影像數據,教師無需像以前準備大量的圖片、患者病歷資料等,就可直接在網絡教室開展案例教學。透過利用先進的資訊系統,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3 利用先進的設備及技術進行教學

隨着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超聲醫學的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如三維超聲技術、超聲造影技術、腔內超聲技術、超高頻超聲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導管治療技術、超聲靶向藥物治療技術等[3],這也給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此,筆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進的先進設備及開展的新技術開展教學,如我院引進了實時三維/四維B超,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專門安排了一次實時三維/四維超聲檢查的體驗課,系統講解實時三維/四維超聲的技術原理、儀器的功能、可以開展的項目等,並在臨牀診斷中選取較爲典型的案例,利用實時三維/四維B超儀的動態錄製功能,把檢查的整個過程錄製下來,讓學生學習觀摩,學生較爲直觀地觀摩到老師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再如筆者在超聲造影技術的講解中,利用一節課進行超聲造影技術的課堂教學,講解超聲造影技術的原理、超級造影劑的使用、造影前需要準備的事項以及需要臨牀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時間組織學生分批進行現場觀摩,讓學生更爲主管地瞭解超聲造影技術。此外,筆者還積極邀請部分學生參與本科室關於超聲造影劑製備的省級科研項目,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超聲造影及造影技術的認識。

4 積極採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超聲診斷學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PBL教學,透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以學生小組爲載體學習,發展學生自我認識學習內容、尋找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統超聲診斷科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鍋飲酒後,逐漸出現上腹部疼痛伴腹脹,進行性加重,疼痛難以忍受,嘔吐兩次。患者回憶近年來有間斷性右上腹隱痛,但未正規就醫。患者身高165 cm,體重70 kg等,接診醫生申請腹部超聲檢查。筆者要求學生設想自己是超聲醫師,首先進行1次小組討論,以小組爲單位確定要學習的問題,成員分工收集相關問題的資料。第2次討論時,大家把收集的資料資訊向小組反饋,透過交流討論、互相質疑等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見。討論結束後,還要求由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書面材料(通常爲文字材料和PPT幻燈),再由教師進行點評。透過以上步驟,使學生對超聲診斷在急腹症中的運用,膽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變、特徵性臨牀症狀、體徵和臨牀診斷,超聲檢查方法和檢查內容,典型的超聲表現和鑑別診斷以及其他相關影像學的知識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筆者還鼓勵學生在現有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問題,教師也參照學生的問題不斷完善PBL教學中的問題,形成良性反饋循環。

5 積極開展超聲實踐教學改革

目前臨牀醫學專業學生相關臨牀科室教學時間相對較短,對臨牀疾病的認識不足,在超聲診斷實習中,應該注意彌補這一缺陷,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做好診斷與鑑別診斷。我院從2008年開始,在影像專業學生超聲實習教學時,設計了“三週滿負荷實習教學”新模式[4],按疾病分爲心臟及血管、腹部、婦產、小器官等模組,以具體病例爲線索,實施案例式隨訪教學,強化超聲與臨牀知識整合,提升學生橫向思維能力,挖掘縱向知識深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的實習教學模式安排3周時間,培養學生“三週滿負荷學習”的習慣,即正常上班、見習急診,下班後的學生在科室自學、複習相結合,3周內持續工作,以達到所學疾病種類和數量的滿負荷。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積極採用案例式教學法,對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筆者根據患者性別、年齡、有無陰道出血、停經、疼痛特徵等臨牀表現,結合尿、血化驗檢查,再根據超聲徵象,分析診斷是否爲宮外孕、闌尾炎、輸尿管結石等病變,並結合臨牀表現、檢查結果、手術、病理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遊宇光,葛貽瓏,葉軍,等.臨牀醫學超聲分流專業《超聲診斷學》教學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9):1161-1162.

[2]張萬蕾,李建國,周慶環,等.超聲醫學的發展趨勢及超聲醫學教學的探討[J].中國醫學裝備,2008,5(3):13-15.

[3]尹立雪.超聲醫學高新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醫療器械資訊,2010,16(5):4-8,49.

[4]宋曉琴,吳少平,劉亞斌,等.臨牀醫學專業本科生三週滿負荷綜合影像學實習教學模式[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99-101.

[5]查曉霞,常山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成都醫學院學報,2009,4(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