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深思

學問君 人氣:2.31W
對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深思
摘要:本文探討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並透過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習慣,主動地參與學習。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創新 運用
  
  1 關於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指由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設計方案,透過主體性的探索,研究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並養成自主研究、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形成和提高創造能力,增長知識,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的活動過程。
  構成研究性學習的三個基本要素爲:某種實際情境、學生的主體研究活動和問題的解決過程。
  2 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按照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很少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生的學法。很多學生反映,學習化學“一聽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錯”。化學知識比較零散,難記易忘,大量的文字敘述顯得枯燥乏味,學習時顧此失彼。長此以往,基礎難以牢固,興趣索然。可想而知,學習成績也就不會理想。因此,爲了改革課堂教學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研究性學習理所當然地就成爲中學化學教學中必須開展的一項課題。研究性學習是利用讓學生模擬科學研究的過程,從選擇方案和研究方式,到開發利用資源,得到研究結論,都由學生自主操作。研究性學習除了能使學生獲取大量的'基本知識外,還注重用已有的知識去挖掘和強化新的知識和能力,使不同的學生髮揮出個性特長和想象,並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究,形成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學、用、思的互動氛圍。
  3 研究性學習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研究性學習要走出只適合專門的研究型課題的誤區。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應該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的關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挖掘研究性題材,進行研究性學習。
  其次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很多,教材中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也很豐富。例如在實驗教學中可將驗證性實驗改爲探究性實驗、開放性實驗,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可讓學生探索其形成過程,在習題課教學中進行一題多解、錯解原因的探究,還可以探究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的聯繫等。
  但無論在哪一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其教學方式的設計均應符合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展示成果。僅以《鋁的性質》的教學爲例,淺談研究性學習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3.1提供學習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奧蘇伯爾認爲:要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學習材料本身必須有意義,即能夠與人們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命題等建立非人爲的聯繫。教師應對學習材料進行組織,在新的學習任務和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採用展示如下材料以創設問題情境。
  材料一:在19世紀末以前,鋁既少又昂貴,那時鋁只是皇宮裏的裝飾品和奢侈品。現在,從飛機制造到包裝香菸的鋁箔,到處都有鋁的身影,鋁得到廣泛的應用。
  材料二:鐵製品易生鏽,而鋁製品經久耐用,不易被腐蝕。
  材料三:指導學生做“毛刷”實驗。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透過這些既有聯繫又存在矛盾的材料,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的境地,自然引出問題:曾價格昂貴的鋁爲何能廣泛的應用?鋁製品耐用的原因是什麼?“毛刷”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毛刷”的成分是什麼?……
  3.2確立研究方向,組織學生進行研究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任務應具有真實性、富有挑戰性,任務的難度足以引起興趣又不令人生畏。鑑於此,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引導,確立研究目標爲“鋁的性質”。並指導學生透過閱讀課本、查閱資料、利用媒體、以他人爲師等多種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分析,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加以推測,最後確立可行的探究方案。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組織、指導的作用,故不能急於下結論,不宜將答案塞給學生,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哪怕是奇怪的思維和錯誤的推論),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自圓其說,允許學生自由討論,有意識地表揚那些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形成有利於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多向思維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