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研究性學習應明確的幾個問題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3W

倡導“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是透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或其他成人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的概念,就人的發展而言,‘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這兩種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體活動中,兩者常常相輔相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改變了傳統的以“接受性學習”爲主的單一的學習模式,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然而“研究性學習”對許多語文教師而言,卻是新的課題。隨着“研究性學習”的逐步深入,語文教師有必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研究特點和研究條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以期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研究性學習應明確的幾個問題的論文

一、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

“研究性學習”中,研究內容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是什麼呢?語文學習是關於祖國語言的學習。而文字則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主要載體,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其核心內容則是對文字的研究。這既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起點,又是其所要達到的終點。具體地說,文字是明確語文類研究性學習與其他類研究性學習的標誌。脫離了文字的基本內容,任何探究都是沒有意義的。學者閻立欽曾經列出了語文教育系統的三個子系統,即家庭語文教育、社會語文教育和學校語文教育。據此,我們可以把語文文字分爲課內文字和課外文字。

(一)課內文字

課內文字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有了研究的眼光,任何載體都可以培養研究意識,鍛鍊研究意識“。”語文研究性學習無法繞開課內文字,捨棄課內文字而另尋課題是捨本逐末,是不可取的。課內文字的把握是課外文字把握的先導,課外文字則是課內文字的深入與拓展。具體地說,學校語文教育是整個語文教育的核心,它對家庭語文教育和社會語文教育有着指導和示範的作用,有着明顯的規範性和選擇性的特點,但是,仍然蘊含着非常豐富的研究空間。

(二)課外文字

課外文字有着課內文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能夠及時觸摸社會發展的脈搏,把握語言發展的'軌跡,這是課內語文學習所難以企及的。從另一個角度說,語言正是在生生不息的生活中發揮着作用的,更能充分體現爲語言使用者的存在價值。課外文字就像一個浩瀚的海洋,爲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也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透過引導學生對課外文字的探究,有利於學校語文教育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研究興趣和語文素養。

此外,課外非文字類的內容也值得關注。比如影視作品、流行歌曲、廣告、方言中的諺語、俗語、歇後語以及讀書活動等等,這些內容也是語文研究性學習重要的研究對象。

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特點

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習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活動。它需要學生反覆閱讀、接觸文字,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分析,獲得感悟與體驗。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活動又體現出了反覆性、自由性和親歷性的特點。

(一)反覆性

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母語學習,語文學習和研究應符合母語學習的規律,讓學生接觸語言材料,認識語言現象,在反覆的閱讀中獲得個體的獨特感受,任何脫離母語的語文研究都是無源之水。研究性學習是由學生透過對材料的閱讀、分析。進而獲得結論的。但通常一次的分析研究往往還無法直接獲得結論,它需要反覆的蒐集、閱讀、整理資料和一次比一次更爲深入的思考、分析、討論,有時甚至需要經過一次或幾次的失敗,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語文研究性學習具有明顯的反覆性。

(二)自由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不是純粹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着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都各不相同,透過語文學習,他們不僅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而且他們的智慧、人格以及整個的身心都將獲得發展。教師應當以多樣化的閱讀手法引導學生研究體驗文字。單就閱讀來講。就有朗讀和默讀等方式,具體又可進行衆多分類。過去,我們只是強調“讀”對文字的意義。而忽略了“讀”對學習者適應性的問題。其實。這是有偏頗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自求自得。選擇適合學習者的閱讀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閱讀、研究也具有獨特性,並體現爲一種個體的閱讀自由。

(三)親歷性

母語的學習與研究,需由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外化的活動,親身體驗語言的意義。因此說,既有的課本劇等活動必然成爲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資源。讀讀議議。深入人物的心靈世界,揣摩作品的思想特徵——可以透過這種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的角色朗讀法來切身體驗作家筆下所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這無疑對研究作品內容、把握人物性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研究活動的獨特性十分明顯。

三、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條件

語文課程資源是語文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展開的重要保證。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作爲語文研究性學習,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種資源。

(一)紙質資源

紙質資源是指書籍、書信、卡片、日記、繪畫、調查表、圖片、照片等以紙張的方式呈現的資源。這些資源對學生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有着特殊的作用。

首先是語文教材。它是語文研究性學習主要的學習資源。過去我們更多地把目光放在應試上,課文的學習,練習的設計和訓練都圍繞着這一重心展開。教材中豐富的研究、發展因素往往被忽略,一些本應由學生思考、探究的內容往往被教師的講授所取代,教材更多是作爲應試的憑藉。語文教師應該透過語文教材引發學生參與研究的激情,吸引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換取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的意識。

其次是與課題相關的書籍、報刊等。這是課題資料的重要來源,特別是一些古籍資料,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書籍、報刊等紙質資源仍然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此外,書信、卡片、日記、繪畫、調查表、圖片以及照片等都具有生動直觀、具體可感、易於儲存等特點,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對豐富研究課題的內容、擴展研究思路、明確研究對象特點等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口頭資源

這一類資源主要包括流傳於各地的未被輯錄的地方童謠、歌謠、民問俗語、諺語以及故事等等。這些資源是校本課程的基礎,各地區各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離不開這些資源。它們是研究地方文化的十分重要和寶貴的資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資源,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這一部分資源的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研究。

(三)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以計算機網絡爲支援,旨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資訊量大、資訊交流快等方面的特點。總體上看,經歷了由教育教學主頁到教育博客的發展階段。後者更加強調交互性、實時性和歷時性。師生透過教育博客就研究課題互相討論、交流資訊和問題,有利於開闊學生的研究視野。也有利於師生的互動,達到教學相長。

此外,還有各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等,也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資源,都應該積極地開發利用。

在“研究性學習”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研究特點和研究條件。明確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獨特個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積極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