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思維培養與計算機基礎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3W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體現計算思維培養

關於計算思維培養與計算機基礎教學論文

1.1亟待解決的問題

課程的改革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核心知識和掌握應用工具的基礎上學習運用高效的思維去思考,將無意識的計算思維教學理念提升到有意識、系統性的計算思維教學。力求從根本上扭轉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針對以上目標,需要以計算思維爲核心重構教學內容,並透過合適的教學實踐手段和方法使得這些重構的內容能夠被學生接受和理解。透過分析,提煉出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如下:

1)在有限課時內需要培養學生哪些具體計算思維要素。我們的目標是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核心知識,但是計算機科學作爲一門學科包含了複雜的知識體系,並在不斷地發展和創新,需要確定哪些知識點能夠被定義爲該課程教授的核心內容。

2)如何在學生尚未掌握任何一門編程語言的情況下實踐所學計算思維內容。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所面臨的是大學一年級學生,除個別學生在入校之前有過編程經驗,學生普遍沒有編程基礎。如何在缺乏編程實踐的前提下讓學生掌握計算思維是決定最終教學效果的關鍵問題。

3)面向不同基礎和專業的學生如何體現不同的計算思維的教育和訓練內容。

1.2分類教學、專業融合的教學內容設計

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爲特色,以工、理爲主,管、文、經、法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多學科性和開放式大學。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的要求不同,存在較大差異。相同專業學生之間的計算機知識也有較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分類教學是必要的。例如在程序設計課程中按照文、理科進行分類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積累了經驗,但是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尚未實施。此次以計算思維培養爲核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除按照文、理分類外,還考慮到特殊方向和專業學生羣體的較高計算機教育的需求,將教學內容分爲4個方向:

(1)面向理工類專業學生;

(2)面向文管類專業學生;

(3)面向國際班學生全英文計算機教學;

(4)面向教育實驗學院卓越班。西北工業大學作爲理工科重點院校,大多數學生都歸類於方向(1),以2013年數據爲例,方向(1)約佔62%,方向(2)約佔17%,方向(3)約佔4%,方向(4)約佔17%。在確定每個方向學生教學內容時,遵循“兩個融合”的原則,將計算機基礎教育與計算思維培養融合,構建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爲主線的非計算機專業通識教育;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學生的專業技術融合,在進行計算機思維培養教學內容選擇時,注重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學生專業方向的融合度。“兩個融合”的具體內容包括:(1)計算思維培養融合,是指將計算機科學中最具有基礎性和長期性的計算思想教授給學生,側重使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夠領略計算的核心方法,學會如何把問題轉化成能夠用計算機解決的形式,培養學生從本質和全局來建立解決問題的思路,爲其今後的專業學習和應用計算技術打下堅實基礎。(2)專業技術融合,是指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需求,在計算思維培養融合的基礎上,動態選擇課程內容,形成可定製教學模組,實施分類分層教學。“兩個融合”原則體現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方案,形成了縱向分類、橫向分層的教學內容。每個方向內容由基本理論知識層、計算思維融合層、專業融合層組成。以面向理工類專業學生的方向(1)爲例說明各層的含義。

1)基本理論知識層。該層屬於計算機基本知識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思維模組,在介紹計算機軟、硬件的歷史和未來發展趨勢過程中貫徹計算機基本知識,包括二進制、馮諾依曼計算機、圖靈機、計算複雜性等計算機重要基礎概念等。這部分內容比較近似於之前課程中計算機基本知識部分,但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對其內容重新組織,從計算機重要的“分層”和“抽象”概念出發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力圖讓學生領略到這些技術背後的基本計算思維內涵。透過學習計算機發展歷史,讓學生對整個計算科學發展有全局瞭解。

2)計算思維層。包括問題求解方法和算法模組,學生在學習了計算機重要基礎知識後,開始深入學習計算系統底層具體思維和執行機制。這部分從系統和算法角度讓學生學習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求解框架、典型案例的計算算法、具體思維過程和實現方法等,讓學生在計算思維較高層次討論計算機學科的根本問題和思維方式,深入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和執行機理。這一部分內容體現了本課程的計算思維培養目標。

3)專業融合層。最高層的專業融合層完成融合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應用計算思維的能力的任務。該部分從數據處理和網絡計算角度,讓學生領略到計算機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模式,從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加以運用。這部分模組屬於變化較大的模組,目前仍然需要開發和擴充大量與其他專業更爲緊密相關的案例和應用模式。按照圖1所示,不同類別學生在基本理論知識層內容是相同的,在第2層上,教育實驗學院學生所學的算法和系統內容更爲深化和多樣,實現了差異化教學。在專業融合層,爲理工類和文管類不同專業特色的學生設計了不同模組內容。理工類學生學習數據處理和計算網絡知識,而文管類學生側重學習用計算機處理數據和利用計算知識研究社會關係等。

1.3兩階段培養、可視化計算思維實踐的實驗環節

一直以來,實驗教學通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和理論教學在章節內容上是對應的。但在我們的教學改革中將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定位爲“互補關係”,實驗課程具有相對獨立性,在內容中體現“兩階段培養”的實驗教學理念。第一階段實驗爲計算機基礎知識實踐,包括Windows的使用、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常見網絡應用等。此階段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工具軟件的掌握;第二階段實驗是關於計算思維的實驗。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依據具體應用問題設計程序,實現典型算法。兩階段培養中的第一階段目標就是要學生熟練掌握工作和學習中常用的工具類軟件,爲以後的學習和科研打下基礎。針對在本文2.1節中提出的`第2個問題,即此階段的學生尚未具備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經驗,我們認爲,採用可視化編程工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可視化編程工具支援可視化(Visual)程序設計,主要是讓程序設計人員利用軟件本身所提供的控件,構造應用程序的各種介面,可視化編程技術已經成爲當今軟件開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爲此,我們在課程實驗改革中引入可視化編程工具Raptor,使得尚未具備編程基礎的大一學生能夠實施算法實踐和驗證。Raptor是一種可視化的程序設計環境,其將程序設計中的要素以圖形符號的方式展現,使得學生在不具備編程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實踐計算機中算法類問題。目前,它已經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等世界22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中使用。在實驗課程中設計了4個學時講解Raptor工具並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課堂完成8個基本算法實驗任務。在實驗課之外,要求學生用Raptor完成算法類大作業並撰寫實驗報告,以綜合訓練學生解決算法類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和最後的調查結果表明,引入算法類可視化工具有助於實驗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2改革實踐和總結

在2013—2014學年,我們將改革後的教學內容對部分理工類班級開展了試點教學,試點專業涉及材料、自動化、電子資訊專業等,在課程末期分別針對任課教師和學生做了教學效果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教學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師普遍感受爲所帶課程的難度和以往課程內容相比備課較難,但課堂氛圍較好,內容受到學生關注,尤其實驗環節引入了Raptor可視化程序設計工具,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以往有大幅提高。部分學生調查結果如圖2和圖3所示。圖2是學生對計算思維認識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多數學生(達到60%以上)理解了計算思維的概念,認識到計算思維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不僅僅只是學習工具應用,而是對今後理解和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奠定基礎,從無意識地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到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計算思維思想。圖3爲調查學生認爲教學內容中哪部分收穫最大,19%的學生認爲計算思維有最大收穫,居第二位置,說明這部分的學習爲培養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結語

透過教學改革,對比教師和學生的調查結果以及結合其他調查結果分析,我們總結了經驗與不足。首先,計算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這在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中承擔着重要職責,教學過程和調查反饋顯示出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是正確的,受到了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其次,該課程改革具有適應和完善過程,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需要不斷地深化對計算思維的理解以及對典型案例的合理選擇,並且要解決在課時少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兼顧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最後,本次教改中出現的不足之處表明,今後的工作還需要繼續推動基於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建設,進一步探索計算思維的培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