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基礎會計實訓困境與對策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8W

摘要:基礎會計實訓是一門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爲導向,對會計覈算業務中的各種基本操作步驟加以模擬分析,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加強對實際會計業務的認知性及感知性,從而達到會計教育目的的實踐教育學科。但從基礎會計實訓教學的現狀來看,存在着不少弊端,本文分析了高校基礎會計實訓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

高校基礎會計實訓困境與對策研究論文

關鍵詞:基礎會計;實訓困境;處理對策

1引言

基礎會計實訓是一門集理論性與技術性於一體的應用型課程,不僅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有一套規範的專業操作程序和方法,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因此,在高校開設的大量實訓課程中,基礎會計實訓是財經類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實踐教育學科,透過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儘快掌握會計工作崗位的基本要求,快速提升會計專業能力。但是,在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下面就基礎會計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剖析並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

2高校基礎會計實訓學習的重要性

2.1提升學生在會計覈算中的實踐技能

同理論教育相對比,實踐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實踐動手技能的鍛鍊。基礎會計實訓工作是在基礎會計理論培養的前提下,對實際會計覈算的各種基本操作程序展開模擬實訓,從而使學生更爲客觀的深入認識與實踐會計覈算活動。教學過程通常採用模擬實踐會計覈算教學的手段,使所有學生用會計工作者的身份參加到實訓中,動手實施各種會計覈算任務的模擬操作,從而令學生達到對會計基本操作能力由理性至感性的一個認識與轉變,提升學生會計覈算工作的實踐動手技能。

2.2提高基礎會計實訓效果

基礎會計是一般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首門會計基礎專業,就教學方面來講,學生對這一學科的接受與掌握均存在一定的困難性。憑證、賬簿或者報表,對這類會計資訊的認識、使用與形成均存在很強的實踐特點,僅只透過理論教育是不能完全實現專業教育目的的。唯有透過全面的實訓教學過程,使學生親身參與並完成多種基礎會計覈算任務及各種會計覈算資訊的編制,方可令相應的理論內容獲得使用與驗證,纔能有效提高基礎會計理論內容的教學質量。

2.3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就教學角度來講,對本專業有濃厚學習熱情是學生學好專業理論內容並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隨着時代及經濟的日益發展,當前大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對理論內容具體應用程度的認識也非常高,單純的`理論教育通常難以滿足學生的要求,而相關的實踐內容的設定與強化就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專業學習熱情。基礎會計實訓學習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屬於會計覈算基礎操作內容的實踐及運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昇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今後專業內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4增強學生的求職競爭水平

就當前的就業情況來說,大部分財務管理領域學生的首個就業方向便是各企業的財務部門。但從事財務業務通常均是由最基本的會計覈算工作入手的,如果學生在會計覈算基礎操作上缺少牢靠的基礎,將不能或難以符合用人企業的需要,從而影響到求職競爭力。所以,高校會計專業的教育系統中必須重視基礎財務實訓教育的設定與加強。透過模擬實訓課程提高畢業生就職的適應性與業務競爭性。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人才的能力競爭越來越強烈,針對學校應屆畢業生而言,若要很快地適應工作要求,儘早、儘量多的獲得部門領導的認同,很強的實踐技能與熟練的操作能力就是其最強的競爭資本。

3高校基礎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困境

3.1基礎會計實訓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不夠完善

基礎會計實訓教學要求教師教和學生主動學充分結合。但在基礎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上,傳統的教育方式並沒有明顯改變,高校教師基本上是採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師教學,學生聽講。部分老師只是照搬課本中的理論或者案例進行教學,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個人獨特的認識和見解,教學內容單一重複,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以體現,學習積極性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樣導致了低質量的教學效果,許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會計專業基礎課就感覺沒興趣了,既沒有掌握基礎會計實訓知識,又影響到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3.2實訓教室缺乏企業情境

很多院校在建設會計模擬仿真實驗實訓室場景時採用的是封閉的模式,只在牆壁上張貼一些制度、職責書和業務流程圖等,其他的基本上是桌椅、電腦等,沒有太多的仿真會計實驗實訓環境氛圍。會計實際工作中崗位是分別設定的,例如出納、各崗位會計、會計主管。但在會計實訓課程學習中,由於手工實驗室條件的限制,並不可能具備完全模擬企業情境的條件,學生上實訓課的時候,往往採取一人混崗的形式。實訓教材也很難做到與企業完全一致,一般都是較爲簡單的黑白原始票據,有時候就會跟不上實際業務的變化,學生即使上過實訓課了,一看到真實的原始票據仍然不會進行賬務處理,不能快速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要求。

3.3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不能完全表現實訓成果

目前,相當一部分針對會計實訓課程制定的教學評價仍舊是傳統的評價模式,即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考覈。由此可見,會計實訓考覈評價仍舊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現在評價次數太少,太過重視教學結果評價,忽視了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樣一來就導致一些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態度不認真,抄作業、逃課或者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等現象嚴重,不利於學生紮實地掌握會計專業操作技能,不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基礎會計模擬實訓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崗位工作,在這種角色扮演中學生能夠掌握怎樣處理每個職能崗位的關係,瞭解財務部門和企業其他部門之間的關係,學會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規範,但是在評價過程中,這些都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在接受完模擬實訓之後,仍舊不知道如何開展會計工作,不能將所學的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不能適應社會對進階會計人才的需求。

3.4會計老師普遍缺少實訓教學經驗

衆所周知,老師是教育獲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具有一支結構完整、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纔可以確保獲得高質量的會計教育成果。但是,當前學校會計教育團隊中存在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大多數老師缺少會計實務操作經驗。繁重的教學教研工作佔據了老師的大部分時間,使得他們難以獲得到企業實習實踐的機會,所以,在教學階段,其僅僅是瞭解理論內容,針對實踐操作,卻沒有足夠的經驗,這就難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也無法培育出社會所要求的實踐性與創造性兼備的人才。

3.5會計實習階段比較薄弱

許多學校也均能瞭解到實習對財務會計教育的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會計實習階段卻十分薄弱,高校基本上未對教師的會計實務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就認爲能進行理論課教學的教師也能指導會計實訓,如此就造成在會計實訓階段產生的違規情況無法獲得及時調整。

4強化高校基礎會計實訓教學的對策

4.1上實訓課之前,做好早期準備任務

爲了讓教學內容滿足高校學生要求,基礎會計實訓課可以不必購買課本,而是按照原來的教學實踐目的自主編制實訓內容,使其充分貼合同學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例如可以模擬某一家公司,編制一整套該單位12月份與下一年度1月份2個月的賬務,實訓知識由新建賬着手,逐漸完成處理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記錄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等各種基本會計活動,中間還包含年末結賬與年初建賬等資訊。爲了滿足上述要求,早期準備的多種原始憑證和資料均在真實的資訊基礎上透過軟件來修改的。尤其是一些用得非常多的原始憑證,例如支票、增值稅專用發表以及進賬單等,由高校專門安排印刷廠處理,每次按照要求發放,如此一來,真實性、直觀性均大幅度提高了。

4.2充實基礎會計實訓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課程是教學內容及教學進程的總和,基礎會計實訓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各項基本技能,培養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必須合理設計教學課程。首先,教學內容要着力構建以能力爲本位、以職業實踐爲主線、以項目爲主體的模組化課程教學體系,摒棄傳統以章節劃分的教學結構模式,根據基礎會計課程要求學生具備的相關專業技術知識、技能、職業判斷能力,構建以工作任務劃分爲標準,若干項目模組進行教學組織的模組化課程。比如以會計工作流程主線,可以把實訓學習內容劃分爲幾個模組(學習情境),即“填制與審覈原始憑證,填制與審覈記賬憑證,建賬、登賬與結賬,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每個模組的設計突出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的理念,強調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其次,透過對會計崗位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圍繞將來的會計職業崗位,設計涵蓋所需知識點與技能點的經典實訓項目。然後再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對每一個學生設定實訓崗位,在實訓教學中建立仿真的會計崗位牽制制度和考覈制度。

4.3建立有效的實訓成績評價體系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透過建立健全科學可行的成績考覈方式,提升實訓教學質量。會計覈算內容涵蓋範圍廣,基礎會計實訓成績評價不能僅僅重視結果,還要重視過程考覈。可以根據基礎會計實訓的特點和業務流程,進行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以及其他方面的評價。

4.4加大教師職業培訓教育力度

高校會計教師是會計實訓的主導者,其本身的品德素養及專業技能對會計活動的完成程度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所以,加強會計教師對專業理論和實務操作技能的全面學習,遵循道德法制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若要確保實訓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大對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教育力度,讓更多的教師可以深入單位的第一線,使教師清楚認識到業務中存在的不足,並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加強自我修養,如此方可實現教師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而且,高校還需要加強同企業之間的協作,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訓機會,使學生參與到企業中,培養自己的工作技能與實踐水平。

5結語

綜上所述,基礎會計實訓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不但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對會計人才來說也不例外。會計專業的學生,實訓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進入社會後參與工作的能力,由於學生整合職業能力及專業能力的素質同實訓教育息息相關,爲此,高校教師與學生要共同努力,進一步研究與完善實訓教學,培育出更多滿足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