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體育教學內容研究

學問君 人氣:2.43W

摘 要:體育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影響和制約該系統功能的因素不僅有教材、場地器材、環境、人的情感等,而且也有體育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探討體育教師如何把握體育教學的過程,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體育教學內容研究

一、緒論

大學階段,個性發展不只表現在專長方面,還出現了更值得關注的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這些值得關注的價值取向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學生入大學後,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專業,如何使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把所學的內容和他們的專業相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發展適應未來,從事職業的需要。正是這一價值取向,成爲了大專體育課程中學生髮展目標的關注點。其二,學生入大專後,意味着進入從學校轉向社會,從學生轉化爲職工的最後一個交接站,他們面臨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如何使學生提高對體育的認識,形成對體育的穩定興趣和愛好,學會鍛鍊身體的方法,養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從而終身從事體育運動,這就成爲體育課程實現學生髮展目標的一個關注點。

二、體育教學的過程

一節體育課的展開,只要是整個單元展開過程中的一個段落,就可以叫做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便形成教學過程的運動變化與發展。這種變化與發展是透過師生爲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透過備課、上課而實現的,因此,理解和把握完成局部性任務的備課、上課的'週期性活動過程,就可以基本上認識體育教學乃至整個體育教學計劃任務全過程的一般特徵。體育教學過程的分析就是按這一思路進行的。體育教學藝術的過程也是從教師“備課——上課”的不斷循環中,培養學生“教而學——少教多學——不教而學”的逐步轉化過程。

⑴備課

備課是指體育教師在上課前的一系列的準備工作。要備好課就有如下幾點要求:

①對學生情況瞭如指掌。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情況如何是我們安排教學內容、確定教學任務、選擇教學方法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發點,所以備課必須瞭解學生情況並做到了如指掌

②場地器材要統籌安排

場地器材的準備是上好體育課的物質保證,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校已有的場地器材和全校同時進行體育課班級的基礎上,提高場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做到物盡其用。

③教學內容要全面掌握

教師要認真學習、鑽研大綱教材,精選和設計教學內容。首先強調內容的健康性、教育性、實用性、統一性、靈活性、民族性和學生可接受性。其次要在堅持循序漸進和全面發展原則的前提下,考慮教的難易過程和教材內容的合理搭配,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考慮季節性的特點。

④組織教法要嚴密合理

根據學生的人數及課的內容和類型如何分組,課中輪換還是不輪換,若輪換何時輪換,一新一舊的綜合課中如何分組輪換,怎樣處理新內容講解示範等。這些問題都是備課時應注意到的。在精心籌劃教學組織程序之後,還要根據課的內容、任務和類型選擇教法。一般來說新授課和動作形成的泛化階段側重於講解示範、分解練習,複習課和動作形成的分化階段則側重於完整練習、糾錯、遊戲競賽等。

⑵上課

伴隨着體育的發展,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更趨深化。概言之,這次理念新穎的教學方法改革,旨在減少以往教學中過於濃重的指令色彩,解放教學主體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釋放。因此,變“苦”學爲“樂”學也必將是現階段我國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主旋律。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中,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深入研究並掌握體育上課教學藝術,才能吸引學生學習,才能幫助學生達到樂於學習體育的境界。教師必須滿足其三大需求:

①交往需要

體育教學正是建立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基礎之上的,交往是體育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由於體育教學中存在着許多較之其它學科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交往發展的特殊因素,學生沒有像在其他教學活動中那樣被固定在一張課桌之後,而是擁有一個廣闊的空間領域盡情地運動、遊戲和比賽。

②尊重的需要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自尊心是非常強的。在複雜的師生、生生交往活動中學生的自尊與尊他都體現着學生本質的力量。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教育功能和示範作用。

③娛樂需要

體育就是一種活動遊戲,沒有娛樂性的體育就不成其爲體育。特別是對大衆體育來說更是如此,體育的魅力在於它富有娛樂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陶冶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滿足學生追求快樂的需要。

三、體育內容與生活

大專體育主題類課程以學生的發展領域或以課程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爲依據而設計的課程。體育課程包括了民族傳統體育、健身康復、文化欣賞等主題領域。課程的開設方法極爲靈活,課程特徵分外鮮明,並且在達成課程目標方面更具有針對性。大學生的體育學習,除了延續高中階段的課程要求,提高學習興趣,形成穩定的愛好和專長外,還應當透過體育課實現進一步個性化的拓展要求。這包括體育學習與現代生活、時尚文化相結合。體育學習與專業、職業相結合。拓展大學體育學習的領域,培養一大批體育骨幹,爲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將是體育主題類課程開設的重要目標。主題類課程的開設充分體現了提升大學體育課程的辦學自主權,構建了區別於基礎教育的大學體育特色課程,成爲了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切入點。

體育課程模式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大領域目標,可供選擇的教學內容體系必須是能夠滿足學生對運動、健身、休閒、娛樂、體育文化欣賞等。

然而,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仍然是以傳統的競技性項目爲主,如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對於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健身,休閒運動形式,比如:網球、交誼舞、飛鏢、健美等。以及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利用自然資源的項目,比如野外生存訓練、攀巖等。雖然有些已經被挖掘開發,但是用之於體育課程教學中較少。

參考文獻

[1]倪湘宏。體育教學藝術與體育課學習效果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

[2]張豔華等。我國近代體育思想流變及大學體育課程的演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1380。

[3]潘展等。建立高校新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思考明。體育學刊,2003(n):74。

[4]王宗平。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整合與運作[J]。體育與科學,200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