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終身體育爲目標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4W

一直以來,大學體育教育並未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教育界對其的投入和關注不夠,使得大學體育教育逐漸趨於一種形式化。但隨着近年來新課改的大力推廣,對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大學教學逐漸呈現出了新的起色。然而相對於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仍相差甚遠。本文就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爲目標的體育教育模式進行探討,希望對構建以終身體育爲目標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基於終身體育爲目標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探究論文

前言

大學時期是大部分學生學習生涯的最後一站,大部分大學生不再面臨升學壓力,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來自於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在競爭形勢日愈激烈的當下,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大部分大學生即將踏入社會,若在受教育的最後階段沒有確立終身體育觀念,那麼他們今後個體發展就難以有基礎保證。身體健康是革命的資本,生命在於運動,健康的體魄更離不開運動,運動是支撐健康身體的支柱。新課改倡導以終身體育爲目標開展大學生體育教育,因此爲了抵達新課改教育目標,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幫助他們爲今後未來的發展做好基礎保證,從而爲我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將“終身體育”作爲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基本路線已是必然趨勢,具有實際性的重要意義。

一、終身體育理念與現有大學體育教育的矛盾

首先,大學體育教育體系的不足。在傳統的大學體育教育理論中,我國的大學體育教育受特殊歷史的影響,接受了前蘇聯體育教育理念,將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作爲了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將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傳授給學生,體育教學上並未樹立終身體育教育觀念,單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學完全趨於一種形式化的被動教學,學生學習也處於被動地位。因此,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甚至呆板、枯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厭煩,導致教學效果不太明顯。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相差甚遠。

其次,大學體育的教學方法沒有跟上時代。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學教育要以學生爲實際,與時俱進。但部分教師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學方式和方法比較老套和陳舊,缺乏新穎、獨特性。而新世紀背景下的學生比較喜歡新奇的事物,教師的這種較爲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動力,使得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處於別動地位。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制約,教師和學生都只是以完成任務的態度來對待體育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帶來了大的挑戰。

二、以終身體育理念改革高校體育教育

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以終身體育爲目標逐漸成爲了新時期體育教育主線索。而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承載的社會壓力較大。再加上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體育鍛煉意識淡薄,因此導致身體素質較低,對自身未來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針對上述終身體育理念與現有大學體育教育的矛盾,以終身體育理念改革高校體育教育已刻不容緩。

首先,高校體育教師要樹立以身心健康、自主快樂爲原則的教學觀念。將“健康”作爲體育教學目標,而不是利用“競技運動”指導體育教學。實際來講,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其的實行基礎是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爲目標。簡單來講,就是透過體育教學,改善學生原本較弱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效率的體育課堂要求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要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呈現雙向的健康發展趨勢。

透過體育運動幫助學生緩解課業壓力,帶給學生身體上的輕鬆感來刺激心理的興奮感,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樂觀自信的學習、工作生活心態,使學生以更良好的姿態適應新型社會的發展。在保證良好身體素質和樂觀心理的基礎上教完美地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例如,在德國的大學體育教學中,將學生的終身體育發展作爲教學主線,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爲目標,透過對學生思想上進行終身體育教育,提升了學生對於體育鍛煉的重視度,從根本改變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看法,激發了學生體育參與興趣,爲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的基礎條件。

三、結語

總之,新課改大力推進“以終身體育爲目標”開展大學生體育教學,提升學生身體及心理素質,幫助他們爲未來的發展奠定行動基礎。因此,作爲一名合格的高校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及素養,將傳統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注重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從而形成自身獨具一格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發展學生終身體育作爲教學主線索,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