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班主任請家長

學問君 人氣:1.35W
談談班主任請家長
        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援。班主任常和家長聯繫,可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協調性,增進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如果動輒找家長,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引起學生、家長的逆反心理。但有時我們還必須找家長,如果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能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請家長是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傳統的家校合作方式,其利用率最高的是初中老師。從初一到初三,學生大概年齡在13~15歲,正是“多事之秋“的階段。也夠難爲初中老師的,哄着學,壓着學,鬥智鬥勇,軟硬兼施,實在沒辦法了——請家長。上課說話,違犯課堂紀律,屢批不改,請家長;不完成作業,抄作業,請家長;不好好學習,考試作弊,請家長;男女生交往過密,請家長……真累呀!家長累,老師更累。請一個家長談話要佔去很長時間,關鍵是累了半天如果沒什麼效果,請家長豈不是白請了?家長到底要不要找?答案是肯定的,但作爲班主任,想辦法改良一下,有點新意,調整一下策略,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試舉兩例。
        找家長前班主任心裏一定要記住這個原則:老師與家長聯繫不等於告狀。100%的學生最煩老師找家長告狀。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做到不給學生告狀,但要“告出水平,告出效果,不做無用功”。沒有效果的話,告狀也是白告,還出力不討好,學生更加不服你,增加了以後管理學生的難度。前幾天,我採用了“給學生一個意外”的處理方式,成功地告了一狀。
        案例一:高一鳴,男生,上課話多,常不完成作業,但數學學得還不錯,還經常在課堂上違犯課堂紀律,當衆頂撞老師,影響很壞。談話、批評均無效果,還滿不在乎,覺得自己特有理,好像都是老師、同學的錯,甚至面對老師的批評說出“扣操行分就扣唄,扣完拉倒,反正我也不打算在這兒上了”的話。在教育無果的情況下,我讓他叫家長來,誰知他聽說叫家長,反應特別大,先是哭着說錯了,求我不要叫家長,但你問他哪兒錯了,他就是不說。我認爲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堅持讓他叫家長。一週前他違犯紀律時,辦公室的一位認識他姑姑的老師向我介紹了他的家庭情況:父母望子成龍,對他從小嚴加管教,特別是他爸爸經常拿他和親戚家學習好的孩子比(他表哥考上了博士),不讓他玩,每天看着逼着學習,學習不好就打,還打頭,小學每次叫完家長,他都免不了一頓捱打。所以他最怕叫家長。我想一定是長期處於家長的重壓之下,他的思想很偏激。此時他的情緒很激動,如果再堅持下去,我怕他會有什麼偏激行爲。可我覺得很有必要和他家長談一談,我先穩定住他的情緒,第二天讓辦公室的那位老師和他姑姑聯繫。期中考試後,他媽媽來了,正如我之前瞭解的,每天晚上他媽媽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學習,學習一不好,他爸就打他,連他媽都攔不住。我幫他媽分析,孩子長期在家裏處於一種重壓之下,又不敢發泄,所以他把所有不滿的情緒都發泄在學校,上課喜歡說話,容易和同學發生摩擦並頂撞老師。 通報情況後,要求家長配合我:回到家中堅決不允許打罵,即使這次期中考試考得不好——這就是第一個“意料之外”;第二,晚上不要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學習,給他自己學習的自由,家長可隨時檢查——第二個“意料之外”;然後告訴他張老師表揚你數學學得不錯——第三個“意料之外”,但老師提出兩個問題希望你認真考慮一下:第一,上課總是違犯課堂紀律,對你的學習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有沒有影響?第二,你屢次違犯課堂紀律和頂撞老師,如果張老師不管,其他同學也這樣做,張老師該不該管?家長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說、去做了,我不放心還專門給他爸爸打了一個電話,一再強調不能打他。以後的幾天,他見到我態度沒以前那麼橫了,課堂上說話的次數明顯少了,上課也積極發言,還主動請我幫他錄英語磁帶回家學習。我在班上找一名學生每天負責開門和鎖門,他主動要求爲大家服務。我故意逗他:“高一鳴,張老師叫你家長好不好?”他不好意思點了點頭。他說那天他是做好被暴打一頓的思想準備回家的,沒想到居然沒捱打,沒有出現他所預料的疾風暴雨,他媽轉述我的一番話也大大觸動了他。用他的話說:“張老師,我原以爲你會在我家長面前狠狠地告我一狀,沒想到您能這樣做,早知道我早點主動叫家長了。”
        你說我告狀了沒有?顯然是告了,但我的告狀是以理智爲前提,以解決根本問題爲目的,而不是就事論事,更不是推給家長幫我解決問題。學校里老師都三番無番解決不了的問題家長又能如何呢?
        案例二:張隴,學習很優秀,但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在作業上偷懶,今天少做幾道題,明天少交一門作業,後天又把作業忘家裏了,有那麼三四次後,我意識到他是在放鬆自己。我覺着很有必要讓他家長了解這種現狀,畢竟初三了,學習不能有絲毫的放鬆,特別是對好學生。於是在他又一次說數學作業忘家了,我沒動聲色,悄悄給他媽打了一個電話,首先說了他最近的表現,本着“響鼓也要重錘敲”的原則,我要求他媽媽配合我。我知道他媽媽自己開了一個小賣部,時間上有一定的彈性,就請他媽媽專程給他送一次作業,一來教育他,二來“殺一儆百”,給其他學生提個醒。商定好後,我回到教室,嚴肅地宣佈:“最近老有同學忘帶作業,從安全形度考慮,老師沒讓你們回家取。從今天起實施一個新辦法,誰忘帶作業我就打電話通知家長來送。你們不心疼你們的爸爸媽媽,不怕影響他們的工作,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今天就從張隴開始,我已通知了他媽媽,十點鐘課間操把作業送到學校。”同學們一個個面面相覷,張隴更是無地自容。那天他媽媽騎車來到學校,剛巧風特別打,我們三個人面對面站在辦公室,張隴低着頭,他媽媽藉機教訓了他一頓。張隴是個很孝敬父母的孩子,從那一刻起,他把教訓銘刻在心,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其他同學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說忘帶作業了。就這件事來說,我既請了家長,又告了狀,但從最終效果來看,這個家長請得值,是老師和家長一次成功的配合。
        請家長,作爲負責的老師與家長聯繫、溝通的一種手段,本身並無過錯。但應該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明確目的,爲了什麼事,請家長要達到什麼目的,是不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要先想清楚,免得勞心費神,生一肚子氣,還不解決問題。第二,老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不要只是“報憂不報喜”,既要客觀地反映問題,也要儘可能多地談及孩子的優點、優勢、潛能,更要在找到原因、商定對策的基礎上樂觀地展望未來。第三,即使學生的錯誤必須告知家長,也不要以告了之,而是指導家長如何幫助和教育孩子。避免家長聽後怒火中燒,就會對孩子抱怨、嘮叨、打罵,反而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