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術教育系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3W

美術是一門藝術,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美術教育系畢業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術教育系畢業論文

 【摘 要】美術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本文首先探討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在本科課程中的改革方案,最後提出了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美術課程的創新思路。

 【關鍵詞】學前教育 美術課程 本科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在2012年2月召開的國家學前教育項目工作會議上,透過以項目促改革,我國學前教育正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國幼兒園增加1。6萬所,在園幼兒增加400多萬人。這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數量不足,尤其在舞蹈、音樂、美術、英語、管理方面有特長的教師缺口較大。因此,我們成都師範學院作爲一所新建的本科師範院校,對學前教育系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應結合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前景,培養立足本地區,面向全國,突出思想品德高尚、專業基礎紮實,職業技能突出,綜合實踐能力強,能夠適應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技能型人才。”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外,還要具備美術基礎、兒童畫、幼兒玩具的設計與製作、幼兒園環境創設及音樂舞蹈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做到既能熟練掌握又能靈活運用美術等各種技能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從而實施幼兒園的素質教育,提高幼兒園各科教育活動的層次和水平。

一、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理論學習,輕技能培養

在目前學前教育的專科層次課程中,過於強調美術專業知識的傳授。每週2課時的美術課學習,只能滿足學生畢業後能畫簡單的平面形畫,能做簡單的手工;這顯然不能適應“具有紮實的專業技能,能在幼兒園等幼托機構從事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能夠在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相關機構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因此在學前教育本科層次的教學中,我們需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定、課時比重進行改革,進一步探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美術課程的技能訓練模式,才能適應本科學前教育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特點。

(二)目前各高師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美術技能課教學中,一直沒有統一的系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對於各年級學生在每一學期應達到的目標沒有詳細的評價方案,都只是按照本學校任課教師擅長和喜好的課程進行美術課教學,存在着盲目、單一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本科培養上透過對美術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進一步促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爲社會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

(三)教材建設缺失

就美術基礎這部分內容來說,市面上的美術基礎教材,內容過分強調專業理論與技巧,對於學前教育學生都太難,內容專業性太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非藝術類高考生,幾乎沒有美術基礎或美術基礎較弱,這就讓他們對美術學習產生畏難、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緒,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美術課程改革思路

(一)增加美術課的課時

一、二、三學期每週2課時的美術基礎學習,四、五、六學期透過選修形式,美術基礎好的學生每週4課時,其餘學生每週1課時。美術學科的性質要求學生要經常進行練習,如果長時間不動筆、不動手,會“手生”,學生只有透過連續不斷的大量實踐聯繫,才能不斷提高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美術課程的設定可以細分爲:《美術基礎》(包括平面形畫、素描、色彩、裝飾色彩四部分),《兒童畫》(包括簡筆畫、兒童畫、裝飾畫、版畫四部分),《手工與應用》(包括編織、泥塑、布藝製作、剪摺紙、玩教具製作、幼兒園環境創設與製作六部分)。三大塊的構成,既突出了美術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加強了實踐環節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健全美術課程教學大綱

進一步修訂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美術課程教學計劃,在專科美術課程計劃的基礎上,根據美術課程的教學規律,對美術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後根據這些特徵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最後確定美術課程有效的評價方法和考覈大綱。在評價中,既要看到學生對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又要看到他們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這是一個新提法。其中,後者的提出與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有直接關係,具有深遠影響,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決定了它必須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因爲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正是美術課程的學習目標之一。忽略這一點,就會把美術看成只是學習技能的學科。因此評價體系的完善還要從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培養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瞭解人類美術遺產,擴大文化視野,培養美術審美情趣這四大方面入手。

(三)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基礎教材

應有別於美術專業學科的美術教材,需要學習多種形式的繪畫類別,但不易太深;需要囊括平面形畫、素描、水粉、水彩、圖案、國畫、裝飾畫等。教材內容應多用圖表、示例等,要配備針對課程的教學資源,包括PPT授課講義、知識點的Flash動畫、插圖的電子掛圖等。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使教師節約備課時間,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三、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美術課程的創新思路

(一)改變傳統教學思路

強調個性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術教師要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將美術課堂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變爲注重學生的“學”。教師要充當課堂的組織者,不以知識的權威者自居,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在調整教學程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學生心靈深處,無時無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爲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強烈慾望。”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設法爲學生創設情景,創造機會,讓學生實現這種願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先示範再要求學生模仿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完全喪失了創造力,只會照葫蘆畫瓢,脫離了教師的示範,根本無法獨立完成藝術的創作。例如,我在教《黑白裝飾畫》一課時,不是先講解、示範,再讓學生動手繪製,而是先出示大量黑白畫作品,請學生自己看都用了哪些元素和形式構成,再請學生講解對黑白裝飾畫繪製方法的認識,我只是對學生的講解進行引導和歸納,比如,黑白裝飾畫有哪些顏色,點、線、面在畫面中是怎麼表現的,等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明確了畫黑白裝飾畫就如同畫素描一樣,首先要把握住黑白灰的關係,再對點、線、面進行創造性的變化,比如點的密集與疏散,大點與小點的排列,直線、折線、曲線的不同排列,都會形成不同的面,透過這種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改變了學生不動腦子、不去體驗和感受事物的習慣,使學生不再忙於用筆在素描紙上按部就班地摹出一張作業,而是更多地去體驗對象的特點、美感和意義。此時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毫無顧忌地畫出所想、所感,不斷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這樣即使同一個圖案,但由於對點、線、面的不同組合排列,對黑、白、灰色彩分佈的比例不同,也會形成不一樣的畫面效果。學生只要掌握了黑白裝飾畫的規律,就可以舉一反三,把看到的、喜愛的任何圖案、圖形加以創造,繪製成一幅精美的黑白裝飾畫。透過調整教學程序,教師就爲學生提供了發散性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了創造性。

(二)設定美術鑑賞課程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大內容。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瞭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在專科層次的課程中幾乎不涉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的培養,導致專科畢業學生幾乎不具備美術鑑賞的能力,更不用說在幼兒園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教學。因此增加開設《美術鑑賞》課程是很有必要的。

(三)積極創作,開設作品展

幼兒園的玩教具基本都是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製作完成,這就需要學前教育學生具有豐富的聯想和創造力,能把生活中看似沒用的東西透過想象,製作成爲幼兒需要的玩具或教具。因此要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活動,激發他們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

在每學期開設1次彙報展覽,一方面是對學習成果的一個總結和測評,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和積極性。每位學生都要選出一到二個在這學期自己認爲不錯的繪畫作品或課堂作業參展,透過對學生美術作品的展示、評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和創作衝動。

【參考文獻】

[1]王輝,謝敏。淺議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改革[J]。新西部,2010,5(10):237。

[2]王建華。淺議當前高等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方向[J]。學前教育研究,200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