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美術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7W

一、高校美術教育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高校美術教育論文

目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處於發展瓶頸時期,各高校美術教育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全面、教學方法不繫統、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學評估不合理等幾個較爲顯著的問題。

首先,在教學目標方面,有相當一部分院校爲了拓展教育領域,實現與其他院校在專業設定上的一致性,在教學目標不甚明確的情況下,盲目開展美術教育,絲毫不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使美術教育成爲一個形式化的空殼,未能體現其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特殊意義。還有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提升就業率,弱化了美術教育的審美功能和創造內涵,一味強調迎合主流文化市場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喪失了藝術創作的能力乃至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整個美術事業的延續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很多高校美術教育的課程設定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內容較爲單一和薄弱,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較差,與社會脫節比較嚴重。這些院校的美術課程大多重技而輕道,僅向學生傳授單純的繪畫技法,而不進行系統的綜合訓練,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與之相對,當前社會需要的美術人才恰恰是具有綜合技術能力和專業創作才能的複合型人才,特別是那些能夠將新技術、新文化、新內容與藝術創作有機結合的人才,而不是單純的繪畫人員。所以,要滿足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全面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努力提升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實踐能力,我們必須科學而合理地設定高校美術教育課程,這可以說是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重中之重。

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美術教育均未形成有機系統,教學方法傳統而老舊,教學模式保守而單一。在高校任教的教師大都是美術院校畢業的專業人才,他們的理論知識積澱頗爲深厚,藝術創作才能也比較突出,但由於教學經驗不足,對高校美術教育的參悟不深,很多人便套用自己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有些甚至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者其他教師的教學模式,導致其教學方法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與現實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較大脫節,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大多數高校的美術課程設定中缺乏實踐練習,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講解與技巧分析之上,學生學習宛若紙上談兵,在社會市場上完全不具備競爭能力。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強調勤加練習,讓學生不斷地臨摹指定物體,儘管提升了學生的寫實能力,卻極大地抑制了他們的藝術創造能力和美學思維能力,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然後,在教學設施方面,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的硬件與軟件設備均不充分。一方面,美術教育是一種關於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外出寫生、參觀、定期舉辦畫展等是此項教育的必備項目,良好的繪畫場所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條件,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作爲支撐。然而,在很多學校中,由於相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不夠充分也不夠科學,導致學校對於美術教育的投入力度遠遠達不到這項學科的正常需求,再加上高校擴招政策的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經費更顯欠缺,很多必要的教學設施都無法提供給學生,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在軟件方面的配備也沒有到位。在許多高校,美術僅僅是作爲邊緣學科而存在,學校在硬件設施上一再限制,在師資配備方面同樣不甚重視。很多美術教師只具備一般的美術學習和教學經驗,與美術領域的骨幹型人才差距極大,還有個別學校辦學倉促,招聘的美術教師不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文化素養,教學能力之薄弱、教學觀念之落後更是不言自明,導致學校的美術教學始終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後,在教學評估方面,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的評估指標仍不夠明確,評價體系仍不夠健全。現今,我國對高校教學的評估大多圍繞教師和學生髮表論文的數量及質量來進行,美術教學屬後起之秀,沒有深厚的學科積澱,自然也沒有現成的評估經驗可以參考,於是美術教學便向其他學科靠攏,在評估方面,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也成爲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美術教育是關乎藝術創造的學科,與其他文理工學科有着顯著不同,它的創造性與美學效果體現在醞釀良久的具體美術作品之中,並非一篇幾千字的論文可以言盡。同時,美術工作者大多善於創作、疏於言表,以論文爲一大核心的教學評估體系對他們而言是極不合理也極不公平的。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符合美術教學的學科特色,並且能夠集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觀性於一體的評估體系,方能促進高校美術教育的長足發展。

二、對高校美術發展的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高校美術發展面臨的五個現實問題,筆者分別提出幾點建議,以期促進我國高校美術的科學發展,助力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首先,在教學目標方面,應當明確新時期對美術人才的需求,找準高校美術教學在社會經濟文化市場中的定位,積極調整和完善教學目標,把培養高素質、綜合型的美術人才作爲核心任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把學生打造成爲既具備紮實的美術專業理論基礎,又具有與時代相接軌的其他方面知識及能力的優秀美術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和藝術發展的要求。例如,在美術教學的色彩使用部分,教師首先應當細緻地講解關於色彩使用及搭配的基礎知識,明確不同色彩所傳達的內涵及其相應的表現手法,在創作實踐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物體進行臨摹及適當的藝術再現,等學生完全掌握了用色技巧以後,則應當鼓勵學生在符合基本用色要求的基礎之上,依照內心的創作理念進行獨立自主的色彩搭配,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意識。

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當牢牢把握高校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以現階段的`經濟文化市場爲設定引導,秉持“以人爲本”的辦學理念,調整並完善專業課程安排,培養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兼備的美術人才。具體而言,教學內容應由傳統的純理論型教學過渡到實踐型教學,根據社會發展和時代需求,增加新知識、應用新技術、強調創新力,使學生在牢固掌握空間、色彩、形態、材料、技巧等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現自我創新意識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發掘。在課程設定上,應當針對社會對複合型專業人才的需求,開設綜合交叉學科,將美術知識的教授延伸到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等各個領域,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系統接觸其他方面的知識。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在學科融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嘗試開設新學科、新專業,將學生培養成爲跨領域、跨學科並且具備新知識、新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應當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特徵的教學體系,打破傳統的以理論灌輸爲主的封閉式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爲課堂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自主開展實踐創作活動。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應當積極拓展學生的實踐空間,與專門的藝術工作室或有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有條件的可以考慮創建自己的工作室,促使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成爲與社會需求相接軌的專業創作型藝術人才。同時,應當改變老舊的授課模式,將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增大教學資訊量,增強理論知識的感官性,提升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學設備方面,教育部門和各院校都應相應增加對美術教學的資金投入力度,爲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可以藉助社會宣傳的力量,吸引企業、團體及個人進行項目贊助,儘可能多地爲學生舉辦畫展、校外參觀或寫生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賦予學生創作靈感,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高校應當加強對美術師資隊伍的培養,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新並完善以學生爲本、以實踐爲主的教學理念,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爲學生的專業學習樹立模範。

最後,在教學評估方面,對於師生藝術創作能力的評估應該跳出單純以論文定輸贏的樊籬,轉而從藝術的高度,對其藝術創作進行鑑賞和評析,確定其能力的高低與進步的幅度。另外,對於學生的評估,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藝術創作的過程爲重點,建立一個相對寬鬆的藝術氛圍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盡最大可能避免評價中的主觀因素干擾,對學生的能力和態度進行客觀性描述。此外,可以採取任課教師多重評價、師生之間相互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評估模式,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更加深入地發現其藝術創作和個性發展的閃光點,進而有的放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