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中專美術欣賞課教學淺探

學問君 人氣:3.22W

論文關鍵詞:  學習氛圍 熱點話題 中國畫

關於中專美術欣賞課教學淺探

論文摘要: 本文闡述了中專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論述瞭如何把枯燥、單調的美術欣賞課變得輕鬆愉快、豐富多彩。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造就學生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到作用。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如何重視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擺在了重要位置,美術教育正以它特有的功能在此過程中起着發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的作用。
  中專生正處在由學校向社會的轉變過渡時期。他們在生理、上已接近成熟,處於準備走向獨立生活的時期;他們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強,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接觸面也更加廣泛;他們求知慾強烈,教師傳授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渴望從各種渠道接受新觀念,接受新知識。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成熟的關鍵時期,美術欣賞,能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潛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薰陶。
  
  一、要給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美術課與其它學科不一樣,課堂氣氛應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到輕鬆、愉快。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可適當地幽默一點,儘量口語化。在闡明一些美術理論知識時,教師應儘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語言陳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後語,力求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效果會更好;在欣賞作品時可結合有關作品內容或作者的趣聞軼事,使學生如同聽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來。同時,美術教師還可以採取多種手段來輔助教學,如用幻燈、投影、錄像等播放作品,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播放與作品內容相關的。如在《韓熙載夜宴圖》一畫的欣賞中,放一曲中國古典音樂,那麼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就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除此之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組織學生實地參觀一些、雕塑、博物館、展覽館等,把課堂放在教室以外。在這樣的下,學生學習的氛圍會更加濃厚。總而言之,教師只有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才能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匯入熱點話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思路的設計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引入當今熱點話題,巧設懸念。例如,引用荷蘭畫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在二十分鐘內拍賣到近幾億人民幣的報導,筆者提出問題:《向日葵》是何種畫?大家聽說過畫家凡高,知道他的故事嗎?這幅畫給你什麼感受?這幅畫好在哪裏,美在哪裏?讓學生以團隊爲單位討論,回答上述問題,教師。這樣的設計,旨在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這樣的課程設計,肯定比對課文呆板、單調的陳述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設計一堂完美的美術欣賞課,就如同完美的“作品”一般,這樣的“作品”相信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興趣。
  
  三、多欣賞中國畫,增加愛國主義教育
  
  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師有必要更多地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提高榮譽感。長期以來,由於歐洲中心論的影響,把科學的發達等同於的`發達的錯誤理論,中國的藝術跟在西方科學後面,疲於追趕,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遠,忽略了中華民族的優勢。正如畢加索所說:“在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第一是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人有藝術,當然日本人的藝術又是源自你們中國;第三是非洲人有藝術。除三者外,白種人根本沒有任何藝術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麼多的中國人,東方人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提高中專生的綜合素質並不是透過欣賞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人是藝術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藝術教育的新契機;人是主體,他並不是消極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內在生成的自發力,有知覺、感覺、精神力、衝動、意志力的個人;藝術教育不是教“藝術”,也不是進行“教育”,而是激發主體“人”與環境相互關係的自覺,產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人與環境協調共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簡明美學原理.河南大學出版社.
  [2]外國美術史.出版社.
  [3]中國美術史.上海人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