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移動學習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管理模式論文

學問君 人氣:7.89K

摘要:近年來智能科技和無線技術不斷髮展,我國智能手機受衆以學生爲主越來越多,隨處覆蓋的無線網,使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方便,爲了有效地利用這一技術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充分發揮手機在學生生活中的作用,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作爲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創新被廣泛提出和應用。本文闡述了移動學習的內涵、特點以及其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管理模式。

移動學習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管理模式論文

關鍵詞:移動學習;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管理模式

1引言

衆所周知,21世紀的科技發展帶我們迎來了資訊技術的新時代。隨着移動通信和計算機及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也從以計算機和課堂教學的單一化加入了以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爲輔的移動學習教程。早在2011年,針對我國城市地區的智能手機使用就已經高達97%,其中智能手機至少佔比35%,隨着近年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舊的非智能手機幾乎全部遭到淘汰,智能手機在家裏,學校,餐廳甚至於交通工具上都不停地被使用,而教育也應不僅僅侷限於教室,需更多的走向各地資訊普及的地方,使用符合時代的新型的移動學習教學模式。

2移動學習的內涵

顧名思義,移動學習是透過各種移動設備來隨時隨地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在資訊技術的大時代背景下,因爲移動智能設備和移動網絡的廣泛地區覆蓋發展而興起的新的更適應於學生生活娛樂習慣的教學模式。

3移動學習的特點

3.1學習形式上具有移動性

移動學習就其學習方式和工具而言,無疑具有高度的移動性。對智能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的充分利用,使學習者擺脫了死板的學習場所和學習方式,得以在任意時間以及任意地點,隨心所欲地透過移動設備進行多樣化的瀏覽學習,極大地節約了學習者的空閒時間,也爲學習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學習條件。

3.2學習內容更加微型化

相較於傳統的學校全日制學習的固定狀態,因兩者的學習本質不同,移動學習在非固定狀態的學習過程中,大多不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是利用瑣碎的時間針對零碎的知識進行分散學習和了解。移動學習的學習設備可隨身攜帶,學習的環境複雜多變且包容性高,再加上其學習時間多爲空閒瑣碎的片段時間,這都使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更加微型化,即短小精簡,便於提高短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4移動學習的平臺的建設

4.1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作爲移動學習的平臺的基礎,學習者均透過註冊在平臺進行移動學習,另外,也需要一定的管理來保證移動學習的平臺的正常執行和使用,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移動學習的平臺包括學生、教師和管理員三種用戶類型。

4.2課程編輯與管理

課程資源和管理作爲移動學習的平臺系統的核心模組,主要包括了學習內容和欄目管理,通常情況下在管理員的設定和編輯下將一定的課程資源添加在不同課程欄目下,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在欄目的引導下選擇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

4.3學習過程監測

學習過程檢測主要透過檢測學生對老師發佈的作業、測試和問卷調查等的上交回答情況進行檢測。老師也會透過平臺對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批改和分析,學生也可以透過移動設備看到自己的完成情況和老師評價。這種檢測模式有利於老師和學生雙方都對學生學習程度及水平有一個真實透明的瞭解和記錄,有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

5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

5.1活躍課堂氣氛

移動教學平臺的設定有利於老師在課堂將移動設備的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透過拉學生進入設立好的班級羣等形式,不僅可以與學生進行多樣的在線問答,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考勤,問卷與其他各種活動,既節省了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內容更感興趣。

5.2豐富教學模式

移動學習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具有豐富的展現形式,使得課堂教學得以在移動學習的.平臺的幫助下實踐豐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透過與移動學習的平臺的結合利用,教師一方面可以在課堂開展混合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利用移動學習的平臺爲學生展示更多的加強理解的資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移動終端來檢視資料和課程,進行課外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5.3完整教學評價

移動學習的平臺多擁有專門的教學評價欄目,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來對教師和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也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時評價,有利於老師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進,使課堂效率得到提升。另外,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進行追蹤和記錄,對學生進行評價。

6結語

隨着科技的發展,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熟,對智能手機和平板的廣泛應用爲移動學習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便利,也爲移動學習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將移動學習與課堂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形成完善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管理模式,促進我國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龍論.“微型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電化教育與研究,2014(2).

[2]李揚.新媒體環境下的移動學習[J].中國成人教育,2015(8).

[3]魯美秀,程森奇.淺談移動學習在非正式學習領域的主導作用[J].繼續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