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混合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3W

[摘要]“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線上+線下”的新興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教學。基於此,爲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本文對基於混合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探討,以期爲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混合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線上+線下”;“雙主”教學

一、引言

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使得計算機技術不斷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同時也對高校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低已成爲企業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了。而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爲培養學生掌握如word、excel、ppt等常用辦公軟件,提高其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增強學生計算機文化素養的重要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了。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活動時仍採用課堂教學和計算機機房結合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氛圍枯燥顯然已滿足不了資訊化時代的教學需求,而“混合式教學”透過將“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幫助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改善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有效性,受到了教師、學生的一致認可。

二、“混合式教學”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意義

1.“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對於混合式教學(B-Learning)的概念,國內外學者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國外學者MichaelOrey分別從學習者、教師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對“混合式教學”的內涵進行了定義,他認爲“混合式教學”是組織和分配有價值的媒體、工具、教材和技術以達到教學目標。國內學者何克抗教授則認爲“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與網絡化教學(E-Learning)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教師作爲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基於衆多學者對於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和研究,同時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筆者認爲“混合式教學”不僅是一種“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混合,同時也是“互聯網+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目標等元素的混合。應用混合式教學不僅能夠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教學有效性。2.“混合式教學”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意義(1)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實現“雙主”教學。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爲中心,以知識傳授爲主”的教學模式,在這種以“教”爲主的教學模式下,整個教學過程都由教師所掌控,學生每每疲於看板書、做筆記,被動式的學習往往讓學生們苦不堪言,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而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轉換枯燥的教學氛圍,高校教師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如藉助互聯網、計算機等多媒體開展網絡教學,在這種以“學”爲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而是化被動爲主動,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充分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但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有着明顯的弊端: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難以獨立自主的完成網絡教學任務,而且單純的網絡教學缺乏與教師、同學之間的面對面交流,不利於學生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而“混合式教學”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它透過將以“教”爲主的傳統課堂教學與以“學”爲主的網絡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揚長避短,不僅能夠改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還能充分發揮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實現“雙主”教學。(2)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師綜合素質。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隻需“照本宣科”,角色較爲單一。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既能作爲教學活動開展的主導者,小組合作的引導者,還能作爲網絡教學課程的開發者和協作者,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具備堅固的計算機基礎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需熟練掌握網絡通信等方面的知識,並運用計算機軟件來設計教學課件、開發網絡課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的深造,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策略,充實其知識儲備,加強其教學研究能力,提升自身教學資源開發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資訊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才能充分的發揮其主導者、組織者、引導者以及開發者等多個角色的作用,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術、高水平的綜合性技術人才。(3)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現今我國大部分中學已經開展資訊技術的素質教育,但是由於地域經濟、教學環境以及學生自身興趣等因素的差異,高校大學生們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參差不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錶明目前超過40%的學生在入學之前還未接觸過計算機,只有10%左右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生知識儲備的不統一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安排和組織帶來了極大的考驗,若還是沿用傳統的“班級集體教學”顯然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教的太簡單基礎好的學生覺得沒意思,教的太難基礎差的學生上課如坐鍼氈,甚至還會對計算機專業學習產生逃避心理。而“混合式教學”則能夠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透過將網絡教學引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選擇符合自身水平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一步一步的掌握好計算機基礎知識,讓基礎好的學生能夠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基於“混合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用

基於相關學者對“混合式教學”的研究,以及結合筆者自身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經驗,基於“混合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個步驟:課程匯入、網絡教學、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評價。本文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office軟件應用”爲例按照以上四個環節進行了教學設計與應用。1.課程匯入。“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新興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高校學生對於這種教學模式還較爲陌生。筆者曾對採取“混合式教學”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存在以下疑問:哪些內容應該線上提前預習?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怎麼解決?線下課堂教學學什麼?線下課堂教學怎麼學?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教師對課程匯入這一環節的不重視。課程匯入是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第一步,它的成功與否關係着整個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在進行課程匯入的時候不僅要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覈方式進行闡述,還需使學生明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區別,引導學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掌握網絡教學的學習策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2.網絡教學。網絡教學主要分爲三個部分:一是教師網絡教學課程的設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收集相關教學資源設計教學課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以供學生學習。如在開展“office軟件應用”教學活動之前,筆者根據其教學目標:掌握word、excel以及ppt軟件的應用將其分爲三大塊,並在將這每一塊的教學內容分解爲碎片化的知識點,如excel表格如何求和、工作表如何創建以及、excel常用函數與公式等;word文檔如何創建圖表、如何插入頁眉頁腳、如何引用目錄等;ppt如何製作、如何插入對象等。同時收集相關教學資源將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製成微視頻,並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二是學生課前網絡預習。教師在將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上傳的自主學習任務單選擇符合自身計算機水平的知識點進行網絡預習,同時透過網絡教學平臺的交互功能實時的.與教師與同學進行探討,解決網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清晰的瞭解以便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安排。三是課後網絡複習,查缺補漏。人的記憶是一個波動的曲線,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課後複習的重要性,往往導致學生學了就忘現象的存在,而透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有助於學生長時記憶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3.課堂教學。透過網絡教學,學生對於“office軟件應用”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時藉助網絡教學平臺的回饋功能,教師能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盲區。基於此,筆者以“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混合教學模式開展了課堂教育活動,在課堂開始,教師在對學生網絡教學中提出的共性問題作出解答後,順勢提出教學任務:製作excel表格並對其中女生的分數進行求和,如表1所示。excel的求和有幾種不同的解法:一是透過點擊excel狀態欄,由選單自帶“求和”功能就行求和;二是使用SUMIF()公式的單條件求和,輸入公式:=SUMIFS(D2:D5,B2:B5,"三年五",C2:C5,"女")進行求和;三是使用SUMPRODUCT()函數方式,輸入公式:=SUMPRODUCT((B2:B5="三年五")*(C2:C5="女")*(D2:D5))進行求和等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狀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爲一組,以“以優帶差,以差促優”的形式來進行小組合作,透過小組合作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學評價。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評價單純的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爲主,評價標準單一,過於注重結果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覈。而基於“混合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考覈指標更爲多元化,評價方式更爲豐富,對學生的考覈評價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小組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以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的考覈評價方式對對學生平時的課堂教學以及網絡教學進行公平、公正且全面的評價,使學生對自身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個清晰明瞭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伍丁紅.資訊化時代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思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163-164.

[2]張苗苗.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2.

[3]於寧.基於混合式學習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0,(12):102-105.

[4]劉萍,白翠梅,黃小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學爲例[J].計算機教育,2012,(2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