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感知美導行美拓展美

學問君 人氣:2.93W

教育學、心理學認爲:“沒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受過美育的人,也不能算全面發展的人”語文教學審美化是一種以美化促優化的教學策略,即憑藉語文學科自身的美和創造語文教學的美,來促成語文教學各項任務的有效完成,並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挖掘美育,引導學生感知美、導行美、創造美呢!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感知美導行美拓展美

小學語文第八冊中《峨眉道上》是一篇語言簡潔、感情充沛的課文,文章中以簡練而富有情味的語言描寫了一羣鋪路人辛勞鋪路的形象美,展現了一副副耐人尋味的美的畫面。讀此文,那勤勞、樸實的鋪路人彷彿已活脫脫來到你的眼前,令你無法抗拒內心對他們的敬佩。怎樣讓此景、此情輕鬆留住,添一道永恆記憶中的亮點,成了我們師生之間的共同目標。爲此,在教學次文時,我們採用了“感知美、導行美、拓展美”的方法。

 一、感知美

1透過初讀感知美

出示課題後,要透過讀讓學生感知課文中的美。首先就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這篇課文朗讀易朗朗上口,而孩子們又善於好表現自己,故他們讀課文時有配合手的動作讀課文的,有的兩個人一組演雙簧(一人讀,一人表演),還有的同學搖頭晃腦的讀課文,臉上的表情一會兒喜,一會兒憂,總之他們都用了自己認爲最美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當讀完時他們已對課文語言作了揣摩,並自主的瞭解了內容。這一過程是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的,過去那種一味枯燥的讀文變得生動而富有情趣,這無疑產生了“積極、主動”的態勢,充分發揮了情感功能。沒有生硬的詞語解釋,沒有刻板的提問,一切都由學生髮揮,愛創新的學生有了發揮水平的機會,外加了許多合理的動作表演。初讀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得到迴歸,強化了學生對深讀課文的興趣。

2利用電教媒體感知美

電教媒體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築、風土人情、人物故事、童話故事等。這些精妙神奇的童話故事和絢麗多姿的現實生活,可引導學生暢遊其中而獲得審美感知審美欣賞審美情趣審美理念等方面的享受和薰陶。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生活,在爲學生提供審美享受的同時寓教育意義於其中。如我在教<<峨眉道上>>中的一句:“停步仰望,只見石階像一架天梯,豎在前面樹木蔥蘢的陡坡上。”理解這句時,我就利用錄象中的圖及配音朗讀,讓學生去感受圖中的路陡,感受路的窄,感受路的高,然後結合圖理解這句話就容易多了,學生很快就總結出這句是寫路險。因爲圖中周圍的景及路的描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美的畫面使人賞心悅目,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完這課後爲了讓學生有很深的感觸,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可恰倒好處的放課文錄像,錄象生動、富有動畫性,畫面中鋪路人留着汗一步一步向上爬的高大形象深深的印入了學生的心裏,從而感受到了鋪路人爲了遊人的快樂而默默奉獻的心靈真美。可見錄象以具體生動的美的形象,把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學生面前,喚起了他們內在的審美興趣和審美情感,使他們主動的在對美的感受和欣賞的活動中開始認識自然,也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透過對錄象中道德美的判斷,兒童可以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可以形成善良誠實的品質,樂觀開朗的情緒、堅韌頑強的意志。

 二、導行美

1、深讀添畫導行美

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繫生活切磋文章的譴詞造句,體會思想感情,然後合理添畫景物,爲畫配詞,在發展他們的研讀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較爲明顯的提升,其中步驟(1)默讀課文感受課文中寫路險的句子,老師要做好讀的引導。(2)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這條路來。(3)爲自己的畫添上配詞來表達路險。這樣爲學生後面體會鋪路人的辛苦作鋪墊。同學們畫出了一條條狹窄而陡峭的山路,周圍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景物,一個個揹着石塊艱難爬行的鋪路人。他們有的在歇息,有的在擦汗,有的在爬行,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一副副生動形象的畫面表現了同學們共有的美德,對鋪路人的讚美之情早已注入奇中,何以表達!作畫與學文相輔相成,互促互補,使閱讀課堂教學達到了十分和諧的美的境界。

2細讀想象、讀中導行

(1)學生先自己自由朗讀課文,再把你認爲寫得美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2)生讀,男生聽,聽時展開想象,聽完後說說你聽動了那些內容?想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

這個環節”以讀帶講”、”讀中想象”、”讀議結合”將語言文字和生活觀察相結合,巧妙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鋪路人的`心靈美,避免了串講串問,給了學生行爲上的引導。如有的學生談到:我邊聽邊想這架像天梯的路太高太高了,彷彿可帶着我到達天界,在那裏我可以和星星相伴和月亮談心,真舒坦!有的說:聽着聽着我彷彿站在了天梯的下面,啊太高了,太危險了,我怎麼爬的上去了?此時我的耳邊彷彿有一種聲音在提醒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自己,你一定能爬上去,於是我不停的爬啊爬,汗不停的流,兩邊的花草在對我點頭,不知過了多久我登上了天梯在上面我大聲喊着,我終於戰勝了困難。透過這一環節給了學生行爲上的導行,使他們感受到了自己應該有鋪路人一樣克服困難的精神。

3在讀、演中導行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可採用”一讀二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學習第二部分作者和鋪路人之間對話時儘量做到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作者語言文字的精美。第一步:學生合作讀,理解內容。第二步:學生合作表演作者和鋪路人之間的對話。第三步:評議。特別是在表演其中書上說鋪路人用四川話和作者對話,這給表演者帶來了難度,但學生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模仿,塑造出的鋪路人:彎着背,用手擦着汗,說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話。演出了鋪路人的樸實美,善良的一面,使看的同學不斷喝彩,同學們表演的鋪路人形象深深的紮根於他們的心中,從而促進他們認識和體驗的昇華。

三、拓展美

1廣拓視野、喚起美的感受

爲了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在上這課前我爲學生推薦了一些有關介紹峨眉山風光的書。在上第一節課時又爲學生展示了一些有關峨眉山的風景照片,此時學生的思路開啟了,交流的氛圍濃厚,有的孩子因去過峨眉山,故他們把自己當時看到的風景路的特點還有自己當時走在路上的感受介紹給了大家,還有的學生把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告訴給了大家,使大家對峨眉山有了初步的認識,許多孩子認爲峨眉山美,而能使我們看到這美麗風景的鋪路人的行爲更美,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勞,就沒有我們這些遊人的歡樂。所以說景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