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淺談

學問君 人氣:6.5K

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淺談
  
    教師的素質是一個全方位的問題,不可或缺地包括師德、專業素質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爲一名教師,這幾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師德方面更是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的起碼素質,這一點許多老師都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精闢的論述,就不再贅述了。在此僅就筆者在幾年的歷史學科教學中體會最直接的關於“師才” 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談一點認識。
    作爲所謂“副科”教師,一般一週只與學生接觸兩節課,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培養師生情感,並進而培養起其學科興趣,比起語、數、外等學科教師來,我們的難度相對要大些,這就要求我們在提高自身素質上做文章。以筆者的認識和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師才”可在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1.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
    作爲一名教師,與學生最直接、最經常的接觸和交流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恰恰是最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和專業性的。一些被學生反映爲“不會教書”或“教得不好”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專業不過關,憑課本和教參“照本宣科”,既無合理的教材處理也無深入淺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或涉及學科新成就和較深層次的問題就只好“顧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在學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況且在當前社會多元化影響下,學科的多元化趨勢也在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不可分,這種聯繫性無論是在教學過程的教材處理中還是在高層次的考試中都處於越來越突出的地位。特別是在這幾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語文、政治和歷史三個學科之間的聯繫要求之高歷史上尚無出其右者。
    比如,在講述陳勝吳廣發動的秦末農民戰爭這一章中,你會發現歷史課本上的內容遠不及語文課上的《陳涉世家》來得豐富,有時在預習語文書上的內容後再進行授課,效果會更好些。再如,對於文化部分的文學詩歌的講解,倘若沒有足夠的文學功底,一節45分鐘的內容一定會顯得枯燥無味。在看過福州二中倪江山老師的《封建文化高峯光耀千古的文學》一課的錄像後,認爲這節課成功的奧妙之一就在於授課者有不淺的古詩詞基礎,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詞及韓愈、柳宗元的散文等作了十分精闢的演繹,使學生在獲得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增長了許多古漢語知識,由此可見歷史與語文的聯繫之密切了。
    而政治與歷史間的聯繫則更進一步,歷史課上所傳授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等即是政治課的內容,尤其是現代史部分,由於緊扣時代脈博,如果歷史教師對政治學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則會給歷史教學的客觀性產生導向上的副作用。 
    由於篇幅所限,在此僅列出語文、政治兩科與歷史學科的聯繫,其實歷史課上也經常涉及美術、音樂甚至數理化的內容,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因此,作爲一名歷史教師,只有具備比中學教材更高深和廣博的多的知識,也只有對教材內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認識,善於進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臨下,正確處理教材,更加準確地講解教材,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
    同時,由於科技的發展,知識結構日新月異,作爲教師還應關注着歷史研究的新成就,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得以更新和發展,並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傳授給學生, 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體現新時期的教學特點。
    因此,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教師整體素質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由於現階段的中學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大多是經過各級高中等師範院校深造後才走上教育教學崗位的,因此這方面的“師才”問題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兩方面,教師素質的個體之間差距則十分巨大。
    2.掌握全面的教學技能和技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透過課堂主渠道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因此,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有組織教學、課堂提問和解答,批評和表揚等方面的技能與技巧,必須具備有語言表達、身體語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時還必須具備有板書、板繪和使用電化教具的技能與技巧。
    對於學生來說,能否最大限度地將老師傳授的知識掌握下來,關鍵在於能否真正的聽懂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並加以成功地吸收。相反,爲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作爲教師應該採用各種方法使學生聽懂自己所教的內容。一些人認爲歷史課不是“故事課”就是“古董課”,其中原因有方方面面,在此不作評述。筆者認爲要消除他們的成見,不要光停留在爭執與辯論上,更重要的應該是努力挖掘自身潛力,發揮自我的最佳水平,變被動爲主動。
    在幾年的教學摸索中,筆者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學科能力的不同要求,形成一套較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如在初一年段展開競賽式教學法,由於此年齡段的學生比較爭強好勝,喜歡聽老師和同學的誇獎, 於是每節課都設計十幾個問題,然後按小組回答或搶答,將其得分記在黑板上。一分成績要有一分辛勤付出,爲了多得幾分,學生們自覺不自覺地掀起學習歷史的熱潮。以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就是因爲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現在要爲集體爭光,老師即便不佈置預習和複習,他們也會埋頭書上,於是就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實踐證明,此教學方法對於初一學生十分有效。而在初二年段則進行樂學教育法,經過一年的競賽式授課,效果雖說比較理想,但長期使用此方法,已經長大一歲的學生逐漸由興趣到枯燥。爲了繼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幾年來筆者經過反覆實踐、推敲,在初二年段開展樂學教育法。關於這一方法,許多老師均有較爲全面的說明和深刻的體會,就不多做介紹了。對於初三年段的學生則相應採取參與式教學法。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身心較爲成熟,而且時逢初三學的是《世界歷史》,許多學生隨着知識面的拓寬,時代節奏感強,他們努力去了解世界,但又不全明白事件的歷史背景、發展方向和前景等,所以筆者儘量將初三的每一節課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多問多答,即一個問題由學生提出,學生回答,不完備之處再由老師補充。這種參與授課法目前正在進行之中,極受學生歡迎,但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覈定。
    此外,經驗豐富的老師還善於採用身體語言和直觀教具來誘發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在課堂中能準確地捕捉資訊,並在腦中形成直觀而深刻的印象,這些印象是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語言和其他表現同時並存的。學生正是在這種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對使自己獲取知識的老師產生信任和崇敬。
    因此,作爲教師是否具備這一方面的素質直接關係到能否獲得學生的信任,在每堂課之前能否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教育效果,這也是教師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的業餘技能
    一個有着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無疑是受到歡迎的,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由於年齡的原因,學生的求知慾是很強的,這種求知慾並不滿足於在課堂中所學到的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在文學、藝術、軍事、體育甚至社會學方面的所有知識和技能都會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他們獲得這些課餘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透過閱讀一些有關的書刊和報紙,或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來獲取的。雖然我們在專業課的教學任務中可以沒有這些內容,但歷史科的包容性極強, 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接觸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無疑會使學生興趣提高。
    如在初一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出現了我國古代史上的幾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筆者在講完淝水之戰之後,把幾次事件串起來,讓學生介紹各自所熟悉的典型戰術,然後再歸納這幾次戰例以少勝多的相似之處。有可能的話,還可在適當的機會, 進行一節軍事知識競賽課,既能豐富書面上的知識,又能進行國防教育。 再如,在解釋“蹴鞠”這一名詞時,如果你有一定的足球知識,就可以與學生一同探討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也許這會多佔用幾分鐘的課堂時間,但卻可以使那些小足球迷對你刮目相看,而後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與老師有了共同語言,甚至會認爲學不好歷史就對不起“歷史老師”。由此可見,擁有廣闊知識面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發展。
    在成爲一名教師之前,我們大多都受過各種較高層次的教育,因此在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上已有了一定的造詣,這是我們成爲一名教師最起碼的素質,也是筆者在上述第一點中所闡述的,但是對於其他如體育、文藝等非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嚴重的因人而異。有經驗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都不難發現,在一定領域中有特長的老師特別受學生的歡迎,老師在書法、體育或文藝上的才華也往往會使學生爲“自己的老師”感到自豪,在這種自豪的同時,對老師所產生的“崇敬”心理一旦帶到歷史教學的課堂上,對於我們組織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十分有效。當然,也並非絕對地說看的書多、知識面廣或有一技之長,就能呼風喚雨。實際上,我們強調的教學素質更重要的還是將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能將所知、所學、所想等貫穿於課堂的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消化本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增加了對新事務的認識與理解。
    一個教師一旦具備了上述幾項素質,相信會成爲深受學生歡迎的人,而教師的威信也是在教學的成功中不斷得到提高,更有利於下一輪的教學,這是一對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的教與學之間最直接的發展關係。 一個具有廣博知識和廣泛興趣愛好的教師會使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態來對待即將到來的學習,而教師也可籍此樹立十分良好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以“高素質”的形象“先聲奪人”,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歡迎,這對於營造“樂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們新時期探索心理教育與知識教學相結合,提高歷史教育工作者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