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水工建築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6W

一、高職《水工建築結構》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水工建築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一)教學內容多,課時數少

目前,前八週的課程安排三十二小時的理論學習,學校學生有一個星期的時候完成課程設計,這個時間一般安排在一個學期的期末。但是水工建築結構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含的知識點非常之多,還有很多比較深化的公式需要學生進行推導,基於這樣多的問題,不管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十分艱難。在這樣一個龐雜而需要系統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在課堂上老師講課速度過快,學生學習起來就十分吃力,最終就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狀況,如果老師在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大致講解就會直接造成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根本無法理解滲透的局面,這就嚴重降低了老師的教學效果,對於學生獲得知識十分不利。

(二)學生忽視教學內容

從實際情況來說,一方面,水工建築結構,無論是在住宅或工業設備上,它都被廣泛應用。相比之下,因爲在教學過程中的純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很難接觸到實際的水利工程建築結構實際問題以及發生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很多學生忽視水利工程相關知識點的應用,鑑於水利工程的特點,它當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一些學校將理論作爲重點,關於課程設計和實踐,甚至都沒有。這樣對於乏味的講課來說,更加無聊和深奧了,少了很多有趣的實踐,只剩下相對於複雜的公式計算。這些學生關注的不是增加實踐的水平,而是理論計算,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的力學基礎差

水工建築結構屬於基本課程,實用性強,要在水利工程的基礎上對建築結構以及與建築相關的材料和工程力學等都相關,這就要求學生爲力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一些學生因爲基礎力學課程沒有學紮實,甚至一些基本概念不清晰,有些學生在學習水工建築結構會出現恐慌情緒,對學習缺乏信心。有許多學生可以瞭解課程的內容,但涉及力學分析和計算,特別是計算圖的力學,對幾何特性計算就不知怎麼處理了。

(四)教師教學方法傳統

目前,教學基本上是基於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除緒論外,水利工程建築結構所包含的內容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模型,學起來會令學生非常趕到枯燥無味,老師在課堂上也難以用實例進行具體詳細地說明。在這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思維隨着資訊化而瞬息萬變的背景下,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本就不能適應學生接受知識的需求,在傳統的單一的課本宣讀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以及注意力根本就無法集中於書本之中,學生將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會有厭倦的情緒,也不認真聽。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於課堂的知識宣讀過於重視,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於學生的實踐教學,許多高校還沒有設立實驗課程。

二、高職《水工建築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學內容改革

在中國,對高職院校教學的目的是爲國家培養具有社會能力的專業實踐型人才。課程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因素。課程改革要堅持“重建重構的基本原則,突出現代化技術,反映綜合技術和交叉技術的科技前沿”,正確處理與最近的研究結果之間的關係。高等水工建築工程教學改革主要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學技術深化和拓展內容部分的專業基礎,體現學科交叉、力學和水工結構部分計算科學滲透的成分,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結合課程內容體系的質量要求。

(二)與水工建築結構的實際工程相結合

要向學生徹底掌握水工建築結構的教學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對於水工建築結構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就是要介紹學習水工建築結構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在在介紹的課程中,要先從周圍熟悉的結構談起,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掌握;其次,在相關課程方面,要與國內和國際的發展相結合,解釋發展最前沿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除了課程,也可以開展實踐和參觀,在實踐過程中將水利工程建築結構中現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例介紹給學生,其中要詳細介紹工程實例的建造方法以及運用到的實際理論,這樣可以與課本只是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觀察工程實例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過程。

(三)重視課程設計

學校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對水工建築結構的理論知識教學加以重視,還要重視課程設計的教學,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一個基本舉措。在水利工程建築結構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掌握課本上理論知識,並對這些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融會貫通然後將其恰當地運用到實踐中去。課程設計的教學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其中包括需要培養學生對工程的設計能力,獲取和使用相關的資訊,掌握手繪和電腦繪圖軟件的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安排一個現場參觀實踐,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之間的聯繫,提高課程設計與工程連接的認識。

(四)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與方法是很多的,根據課程的不同內容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案,而不應該在千變萬化的教學內容中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水工建築結構在實際工程中設計、施工與建造都是十分複雜的,需要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有豐富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而不是僅僅憑藉一張設計圖紙來呈現,一張圖紙在教學過程中根本就是難以向學生呈現水工建築結構的要點。此外,在水工建築結構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工程實例以及與水工建築結構相關的圖片、模型與施工過程呈現給學生,加強學生對水工建築結構的認識。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展示的工程實例與圖片等資料進行綜合討論,分析各種工程事故以及注意點的原因,提高學生對水工建築結構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五)加強老師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

水利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需要的是能夠進行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對於擅長於實踐操作的人才培養,水利工程行業的需求迫不及待。根據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這個現實而又嚴峻的問題,學校需要將教學重點稍微想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傾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依據水利工程的實際需要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學,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需要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只有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才能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效指導學生順利進行實踐操作。此外,教師不要根據這個實際的需求加強自身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方法和方式來加強實踐教學效果。

(六)學校與企業合作教學

在水工建築結構教學過程中,校方需要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而充分利用學校外的實踐訓練基地,這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高職學校可以聘請大學老師,或者專業設計院和知名專業專家開展相關講座或者課程教學,對高職學生進行課程理論指導,以提高學生在水工建築結構的基本技能和理論基礎。其次,校方可以聘請水工建築企業的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工程師來學校進行實踐專業指導,提高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更好地付諸於實踐。也可以讓專業工程師在學校開展各種講座與教學,拓寬學生在課堂之外的認識,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面,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已變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實踐能力。

(七)建立科學系統完善的考覈管理制度

像以前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學期進行一次的考試,使用該考試系統的高等職業院校,很難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健全考覈評價體系的建立是關鍵。每學期評估從過去到一個階段性的評估方法,在“階段性評價方法體系結構”課程的設定中,透過評價目標、評價方法的設定過程中,實現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綜合評價。事實上,它是一個範圍廣泛的評價體系。

三、結束語

中國的教育一直在發展中不斷進步,而中國的職業教育也已有二十年的發展。多年來,職業教育學校爲國家、社會培訓了一批批現代化高素質建設人才,但是,我們的建設還處於欠發達階段,所以有些問題不可避免。然而,只要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總結,不斷髮展和完善,就能夠探索教學方法的創新。因此,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創新和結構改革以實現更好的發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