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築結構課程改革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4W

摘要:本文以職業能力爲導向對建築結構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覈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透過整合教學內容,引入現代教學方式並採用過程性課程考覈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程的教學質量。

建築結構課程改革的論文

關鍵詞:職業能力;建築結構;課程改革

建築結構課程是高職高專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專業必修課程,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後續課程的基礎課,同時也是本專業崗位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主要培養建築工程結構行業從業人員的材料選用、基本構件計算和驗算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爲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以《建築製圖》、《建築材料與檢測》、《房屋構造與CAD繪圖》和《建築力學》的學習爲基礎,同時與《地基與基礎施工》、《砌築體結構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等課程相銜接,共同打造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對培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1課程現狀

建築結構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目前在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中均開設本課程。隨着高職院校生源結構的變化和以職業能力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課程內容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目前建築結構課程存在以下問題:1.1理論性過強,學生基礎薄弱,掌握較困難建築結構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目前單招生源學生基礎普遍薄弱,難以掌握複雜的`計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1.2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存在問題,不能完全滿足崗位能力需求傳統的授課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實際工程的應用需要,以培養職業能力爲導向,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整合。1.3學生識圖能力較弱在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崗位上,普遍要求具有一定的施工圖識讀能力,在以往建築結構課程內容中施工圖識讀沒有涉及,學生識圖能力較弱。

2改革途徑

2.1教學內容改革

2.1.1融入結構識圖內容識圖能力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崗位能力之一,在施工員、預算員、材料員等“八大員”崗位中,均要求具備一定施工圖識讀能力。在以往建築結構課程中,施工圖識讀部分的內容並沒有涉及,因此,建築結構課程必須將結構施工圖的識讀納入,作爲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在教學中,主要講授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的結構施工圖的圖示與識讀方法,並採用實際工程的施工圖作爲示例,引導學生掌握施工圖識讀方法,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2.1.2結合規範,強構造,弱計算。結合建築結構方面的規範,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砌體結構設計規範》以及《建築結構荷載規範》等規範條文要求,重點講授結構構造方面內容,相應的弱化構件計算部分的內容,以“夠用,適用”爲原則,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圍繞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知識點開展教學。2.1.3以職業能力爲導向,採用模組式教學,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中是否能學到實用的技能知識,因此教學內容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摒棄以往陳舊的和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職業能力爲導向,對建築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應進行整合和合理取捨,改變以結構專業特點所形成的教學內容,把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內容有機的融合起來,採用模組式教學,重新整合課程的項目模組。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建築結構課程的項目模組,其課程內容的項目模組包含七個模組,分別爲:項目模組一:建築結構基本知識;項目模組二:建築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項目模組三:杆件基本受力方式;項目模組四:預應力混凝土知識;項目模組五:砌體結構施工圖識讀;項目模組六:混凝土結構施工圖識讀;項目模組七:建築抗震知識。

2.2教學方式改革

以職業能力培養爲主要目標,將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與討論式、研究式、啓發式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方式,指導學生自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庫等,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從舊式的“填鴨式”、教師“獨角戲式”的教學方法轉變到啓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上來,並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3考覈方式改革

建立“以考覈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水平爲主的,平時的形成性考覈與期末的鑑定性考試並重的,由多種考覈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層次考覈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教學考試模式”。知識學習與技能提高相結合,突出能力培養,強調平時過程考覈,採用實行日常考覈和課程結業考覈相結合的考覈方法,總成績由以下三部分組成:2.3.1大作業:主要考覈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鋼筋混凝土綜合設計的綜合技能。根據學生題目的難度等級,採用口頭答辯、設計報告和講評三個環節進行考覈,合格後綜合給出大作業成績,佔20%。2.3.2課程實習考覈知識點要求:以現場施工日誌實訓記錄、口頭答辯、和學生日常出勤、學習態度和主動性四個環節對鋼結構實習進行考覈;結合期末理論考試結果按照權重確定最終成績,過程考覈和理論實踐並重,充分體現了考覈評價標準的科學性,佔30%。2.3.3期末考查:以試卷的形式,透過期末考試考覈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此部分考覈佔50%。

3改革創新點與啓示

3.1以職業能力爲導向,對建築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應進行整合和合理取捨,把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內容有機的融入教學,以“夠用,適用”爲原則,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重新整合課程的項目模組,圍繞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知識點開展教學。3.2引入現代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庫等,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實踐表明,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作者:黃 豔 袁維紅 俞英娜 單位: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殿平.淺談建築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9(11).

[2]丁小豔,王志皓.建築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

[3]鄒波,張德琦,樑豔波.改革考試方法,促進能力提高[J].遼寧高職學報,2001(6).

TAGS:改革 論文